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927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各个电磁加热模块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的电磁方向相反。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可适用于瓦楞机、并替代瓦楞机中热缸的加热方式,其可以因应纸的不同宽度而调节加热宽度,减少用电量,实现超节能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瓦楞纸生产设备的电磁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号ZL201420677964.5于2015年4月22日公开一种瓦楞机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座、感应线圈和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设有两组或以上所述感应线圈,每一组感应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管道上,各组感应线圈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并且各组感应线圈沿任意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该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感应线圈与冷却液管道之间接触或距离难以做得均匀,以致感应线圈的非工作面冷却不均匀,容易导致感应线圈局部位置温升严重而受损;(2)每一组感应线圈包括上层感应线圈和下层感应线圈,上层感应线圈和下层感应线圈均为独立绕制而成,线头接驳增加,漏电风险提高;(3)虽然对应每组感应线圈设有独立的控制器,但是控制器负责控制,如果相应的感应线圈损坏了,其输出的控制等同浪费,而且对瓦楞纸的品质造成影响也无从发现。(4)不管纸的宽度,各组感应线圈始终全部启动,导致能耗高。综上所述,该结构有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因应纸的宽度而采取不同加热宽度,减少用电量的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的电磁方向相反。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包括共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电磁加热模块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接线端和下接线端,上接线端从上层电磁感应线盘的外周引出,下接线端(B)从下层电磁感应线盘的外周引出。所述电磁加热模块设有偶数个,每相邻的两个电磁加热模块构成一个电磁加热单元,各个电磁加热单元与独立的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单元中的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的上接线端接正极,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的下接线端与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的下接线端短接,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的上接线端接负极。从而解决了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及相邻两个电磁加热单元之间的干扰问题。通过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不需要接驳增加压定性。电磁感应具有叠加增强性,因此,在合理的距离内设置两层电磁感应线盘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并提高磁感效应。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宽度为80mm至200mm;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的距离为15mm至20mm。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之间隔开3mm至10mm,以形成绝缘区。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之间绝缘区设有耐高温弹性导热层,耐高温弹性导热层内设有多条换热通道,各条换热通道相互平行、并贯穿耐高温弹性导热层外周,换热通道指向与电磁加热模块直线排布的方向一致;还包括与单个电磁加热模块中换热通道数量相等的换热管,每根换热管依次穿过各个电磁加热模块中相对的换热通道。耐高温弹性导热层为硅胶导热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进一步确保换热介质可以与电分离,提高其安全性。耐高温弹性导热层的换热通道同样具有弹性,因此,当换热通道与换热管套接时,换热管可以与换热通道完整贴合,提高热传递的效果。所述换热管为铁佛龙管,换热通道的内径比铁佛龙管的外径少0.1mm至0.3mm。,该距离可以提高散热效果,也能使得换热管容易穿过。铁佛龙管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绝缘性、低摩擦性和化学稳定性,再结合换热通道具有弹性,所以,即使铁佛龙管的外径比换热通道的内径大,也能顺利插入配合。每个电磁加热模块对应位置处设有线圈测温点,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之间设有交界测温点,位于首尾两端的电磁加热模块外端旁分别设有边界测温点。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呈弧形。还包括一支座和一导热外罩,导热外罩设置在支座上,各个电磁加热模块均设置在支座上、并封装在支座与导热外罩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可适用于瓦楞机、并替代瓦楞机中热缸的加热方式,其可以因应纸的不同宽度而调节加热宽度,减少用电量,实现超节能生产;(2)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通过合理设计电磁加热模块的宽度、相邻电磁加热模块的距离,以及接线方式,从而避免了电磁加热模块之间的电磁干扰,使其加热更加均匀;(3)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的各个电磁加热单元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控制器控制,由总的控制系统对其工作数据进行分析,使得管理与维修更为方便;(4)此款无干扰分段加热装置应用到瓦楞机后,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探温点判定纸张的宽度而采取不同的加热程序,避免功率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模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所示,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模块10设有十六个,即一共八组电磁加热单元,见图1所示,十六个电磁加热模块10从左至右依次是L1至L16,其中L1和L2构成第一组电磁加热单元,如此类推,L15和L16构成第八组电磁加热单元。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包括共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电磁加热模块10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接线端A和下接线端B,上接线端A从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的外周引出,下接线端B从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的外周引出。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设有偶数个,每相邻的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构成一个电磁加热单元,各个电磁加热单元与独立的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单元中的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正极,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与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短接,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负极。结合图1所示,标记1A、1C、2A、2C、3A、3C、4A、4C、5A、5C、6A、6C、7A、7C、8A和8C分别为标记为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L14、L15和L16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标记1B、1D、2B、2D、3B、3D、4B、4D、5B、5D、6B、6D、7B、7D、8B和8D分别为标记为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L14、L15和L16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本实施例中,1A、2A、3A、4A、5A、6A、7A和8A分别接正极,1B和1D短接、2B和2D短接、3B和3D短接、4B和4D短接、5B和5D短接、6B和6D短接、7B和7D短接、8B和8D短接,1C、2C、3C、4C、5C、6C、7C和8C分别接负极。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的宽度为102mm;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距离为15mm至20mm;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之间隔开5mm,以形成绝缘区。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电磁加热模块(10),其特征是,各个电磁加热模块(10)横向直线排布、并相互隔开,相邻的电磁加热模块(10)的电磁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包括共用一根导线绕制而成的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电磁加热模块(10)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接线端(A)和下接线端(B),上接线端(A)从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的外周引出,下接线端(B)从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的外周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设有偶数个,每相邻的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构成一个电磁加热单元,各个电磁加热单元与独立的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单元中的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正极,第一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与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下接线端(B)短接,第二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上接线端(A)接负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加热模块(10)的宽度为80mm至200mm;相邻两个电磁加热模块(10)的距离为15mm至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干扰分段及无盲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层电磁感应线盘(31)和下层电磁感应线盘(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宏科瑞纳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