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9223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连接端子公头、连接端子母头、垫片、电线及报警机构;所述耳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端子母头,电线固定在连接端子公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公头的端部对称的固定有两片弧形卡环,连接端子公头通过卡环与连接母头对接,且卡环的外部安装有垫片;所述垫片由圆环、内齿及C形环组成,C形环卡置在卡环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电线在动的时候,带有良好弹性的垫片会自动把卡环不断的推紧,从而解决易脱落和接触不良而导致的电性连接中断的现象;此外还加装了报警机构,当无法及时找到耳机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发出信号,蜂鸣器响起,便于人们准确判断耳机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特别涉及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属于电子产品配套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耳机作为播放音乐及歌曲的设备,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现有的耳机,是与外部连线固定在一起的,用户不可拆卸,只要有一部分部件坏了,整个耳机线也就报废了,因此可换线耳机应运而生。传统的可换线耳机在使用时,公头与母头之间容脱落,或者是接触不良,导致电性连接的信号中断,影响使用效果;此外人们在使用完耳机后,会随手将耳机乱扔,再次使用时,确无法及时找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连接效果好,且加装了报警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连接端子公头、连接端子母头、垫片、电线及报警机构;所述耳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端子母头,电线固定在连接端子公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公头的端部对称的固定有两片弧形卡环,连接端子公头通过卡环与连接母头对接,且卡环的外部安装有垫片;所述垫片由圆环、内齿及C形环组成,C形环卡置在卡环的外侧,内齿固定在圆环与C形环之间;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电源、控制器及报警器,壳体固定在耳机本体的罩盖内侧,电源和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部,且电源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且报警器暴露在罩盖的外侧;所述控制器内部包括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电与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信号传递,数据采集模块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A/D转换模块,且报警器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垫片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内齿在垫片的里侧呈环形阵列排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报警器为高分贝的蜂鸣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微型纽扣电池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电线在动的时候,带有良好弹性的垫片会自动把卡环不断的推紧,从而解决易脱落和接触不良的现象而导致的电性连接中断的现象;此外还加装了报警机构,当无法及时找到耳机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发出信号,蜂鸣器响起,便于人们准确判断耳机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解决连接端子接触不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的垫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的报警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的控制器工作示意框图;其中:1-耳机本体、2-连接端子公头、3-连接端子母头、4-垫片、5-电线、6-卡环、7-圆环、8-内齿、9-C形环、10-壳体、11-电源、12-控制器、13-报警器、14-通讯模块、15-数据采集模块、16-A/D转换模块、17-报警模块、18-移动设备、19-罩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5所示,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1、连接端子公头2、连接端子母头3、垫片4、电线5及报警机构;所述耳机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端子母头3,电线5固定在连接端子公头2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公头2的端部对称的固定有两片弧形卡环6,连接端子公头2通过卡环6与连接母头对接,且卡环6的外部安装有垫片4;所述垫片4由圆环7、内齿8及C形环9组成,C形环9卡置在卡环6的外侧,内齿8固定在圆环7与C形环9之间;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10、电源11、控制器12及报警器13,壳体10固定在耳机本体1的罩盖19内侧,电源11和控制器12固定在壳体10内部,且电源1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2连接,报警器13固定在壳体10的外壁上,且报警器13暴露在罩盖19的外侧;所述控制器12内部包括通讯模块14、数据采集模块15、A/D转换模块16和报警模块17,通讯模块14通过无线电与移动设备18之间实现信号传递,数据采集模块15与通讯模块14连接,A/D转换模块16与数据采集模块15连接,报警模块17与A/D转换模块16,且报警器13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17连接。其中,所述垫片4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内齿8在垫片4的里侧呈环形阵列排布。其中,所述报警器13为高分贝的蜂鸣器。其中,所述电源11为微型纽扣电池组。其中,所述移动设备18为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时,电线会由于各种原因乱动,而电线5在动的时候,带有良好弹性的垫片4会自动把卡环6不断的推紧,两扇卡环6也会紧紧咬死连接端子母头3,从而解决易脱落和接触不良的现象。当使用者无法及时找到耳机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18向通讯模块14发出信号,数据采集模块15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A/D转换模块16,A/D转换模块16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发送到报警模块17,报警模块17驱动蜂鸣器响起,使用者可以通过尖锐的声音快速准确的判断耳机的具体位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连接端子公头、连接端子母头、垫片、电线及报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端子母头,电线固定在连接端子公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公头的端部对称的固定有两片弧形卡环,连接端子公头通过卡环与连接母头对接,且卡环的外部安装有垫片;所述垫片由圆环、内齿及C形环组成,C形环卡置在卡环的外侧,内齿固定在圆环与C形环之间;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电源、控制器及报警器,壳体固定在耳机本体的罩盖内侧,电源和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部,且电源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且报警器暴露在罩盖的外侧;所述控制器内部包括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电与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信号传递,数据采集模块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A/D转换模块,且报警器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结构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连接端子公头、连接端子母头、垫片、电线及报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端子母头,电线固定在连接端子公头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公头的端部对称的固定有两片弧形卡环,连接端子公头通过卡环与连接母头对接,且卡环的外部安装有垫片;所述垫片由圆环、内齿及C形环组成,C形环卡置在卡环的外侧,内齿固定在圆环与C形环之间;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电源、控制器及报警器,壳体固定在耳机本体的罩盖内侧,电源和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部,且电源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且报警器暴露在罩盖的外侧;所述控制器内部包括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耀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