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882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二电源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驱动端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正电压输入端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电阻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电池反接而导致电池被烧坏的技术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主要采用输出端反接二极管,末端串接保险丝的方式来实现电池的反接保护。当电池的极性反接后,电池的正极与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电池的负极与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此时电池的电流从电池负极输出端流经二极管、保险丝后,回到电池正极输出端,造成电池短路,以形成瞬间大电流烧断保险丝,从而切断电池的充电,进而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但是,由于电池短路时存在瞬间大电流,使得二极管需要更高的最大正向电流来防止二极管被烧坏,因此二极管需要更大的封装面积,导致了PCB板面积的增加,从而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充电器,在解决由于电池反接而导致电池被烧坏的技术问题的同时,使得该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较高,进而降低PCB板的面积,从而降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电源端、电池正极输出端、电池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源端以及正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继电器、NPN三极管、第一电阻、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驱动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具有正电压控制端;所述正电压控制端与所述正电压输入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控制模块还具有电压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入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模块以及上述的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电源端、电池正极输出端、电池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源端以及正电压输入端;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继电器、NPN三极管、第一电阻、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二电源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驱动端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正电压输入端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电阻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该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通过光电耦合器、NPN三极管结合继电器实现电路在电池反接时断开,以切断电池的充电,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同时,由于该电路的结构简单可靠,使得PCB板的面积较小,从而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电源端VIN、电池正极输出端BAT+、电池负极输出端BAT-、第二电源端VCC以及正电压输入端RELAY1;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继电器RLY1、NPN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阻R2;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OT1A和光敏三极管OT1B;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IN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BAT+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VCC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二驱动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BAT-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正电压输入端RELAY1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OT1B的集电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OT1B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BAT-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发光二极管OT1A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2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BAT-连接,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BAT+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端之间断电时,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二常开触点之间断开;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端之间通电时,所述继电器RLY1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二常开触点之间闭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所述NPN三极管Q1结合所述继电器D1实现电路在电池反接时断开,以切断所述电池的充电,从而起到保护所述电池的作用。同时,在所述电池反接时,由于该电路的结构简单可靠,使得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电流较小,所述第一二极管D1需要的最大正向电流较小,因此所述第一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电源端、电池正极输出端、电池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源端以及正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继电器、NPN三极管、第一电阻、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驱动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电源端、电池正极输出端、电池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源端以及正电压输入端;所述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继电器、NPN三极管、第一电阻、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驱动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同向串联形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串联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