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869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安装板以及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其中,连接板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下端及第二调节钢管的下端均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第二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相连接,安装板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该结构能够实现安装板的安装,并且对避雷器间隙电场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输电领域,涉及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工程上的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电极通常固定在避雷器端部,通过加装安装板的方式,已达到固定电极及调节距离的目的,另一个电极固定在高压导线上。然而,受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串本身长度的不确定性、现场安装方式和安装高度的影响,有时安装现场不具备安装安装板的条件,同时加装的安装板对避雷器间隙电场影响较大,从而影响避雷器的放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安装板的安装,并且对避雷器间隙电场影响较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安装板以及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其中,连接板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下端及第二调节钢管的下端均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第二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其中,安装板与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相连接,安装板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第一调节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其中,第一钢管的下端与连接板相连接,第一钢管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钢管下端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钢管的上端套接于第二钢管的下端内,第二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第一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一通孔将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固定连接。第二调节钢管包括第三钢管及第四钢管,其中,第三钢管的下端与连接板相连接,第三钢管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四钢管下端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第三钢管的上端套接于第四钢管的下端内,第四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第二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三通孔将第三钢管与第四钢管相连接。第一钢管的下端穿过连接板,第一钢管上套接有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其中,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分为位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且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均与连接板相接触将第一钢管与连接板相连接。第二钢管上套接有第三螺母及第四螺母,其中,第三螺母及第四螺母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上下两侧,且第三螺母及第四螺母均与安装板相接触将第二钢管与安装板相连接。第三钢管的下端穿过连接板,第三钢管上套接有第五螺母及第六螺母,其中,第五螺母及第六螺母分为位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且第五螺母及第六螺母均与连接板相接触将第三钢管与连接板相连接。第四钢管上套接有第七螺母及第八螺母,其中,第七螺母及第八螺母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上下两侧,且第七螺母及第八螺母均与安装板相接触将第四钢管与安装板相连接。第一钢管上设有第一闭口销,第一闭口销位于第二螺母的下方;第二钢管上设有第二闭口销,第二闭口销位于第三螺母的上方;第三钢管上设有第三闭口销,第三闭口销位于第六螺母的下方;第四钢管上设有第四闭口销,第四闭口销位于第七螺母的上方。连接板焊接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在具体操作时,通过连接板与避雷器电极相连接,再将安装板通过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固定于连接板上,实现安装板的固定,再将安装板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安装板的固定不受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串本身长度的影响,并且安装较为简单,对避雷器间隙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同时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的长度可调,解决了线路型避雷器电极的固定及调节距离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为第一钢管、2为第二钢管、3为第三钢管、4为第四钢管、5为第一螺母、6为第二螺母、7为第三螺母、8为第四螺母、9为第五螺母、10为第六螺母、11为第七螺母、12为第八螺母、13为第一闭口销、14为第二闭口销、15为第三闭口销、16为第四闭口销、17为连接板、18为安装板、19为第一螺栓、20为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17、安装板18以及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其中,连接板17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下端及第二调节钢管的下端均固定于连接板17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二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其中,安装板18与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相连接,安装板18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第一调节钢管包括第一钢管1及第二钢管2,其中,第一钢管1的下端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一钢管1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钢管2下端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钢管1的上端套接于第二钢管2的下端内,第二钢管2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一螺栓19穿过第二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一通孔将第一钢管1与第二钢管2固定连接;第二调节钢管包括第三钢管3及第四钢管4,其中,第三钢管3的下端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三钢管3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四钢管4下端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第三钢管3的上端套接于第四钢管4的下端内,第四钢管4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二螺栓20穿过第四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三通孔将第三钢管3与第四钢管4相连接。第一钢管1的下端穿过连接板17,第一钢管1上套接有第一螺母5及第二螺母6,其中,第一螺母5及第二螺母6分为位于连接板17的上下两侧,且第一螺母5及第二螺母6均与连接板17相接触将第一钢管1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二钢管2上套接有第三螺母7及第四螺母8,其中,第三螺母7及第四螺母8分别位于安装板18的上下两侧,且第三螺母7及第四螺母8均与安装板18相接触将第二钢管2与安装板18相连接。第三钢管3的下端穿过连接板17,第三钢管3上套接有第五螺母9及第六螺母10,其中,第五螺母9及第六螺母10分为位于连接板17的上下两侧,且第五螺母9及第六螺母10均与连接板17相接触将第三钢管3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四钢管4上套接有第七螺母11及第八螺母12,其中,第七螺母11及第八螺母12分别位于安装板18的上下两侧,且第七螺母11及第八螺母12均与安装板18相接触将第四钢管4与安装板18相连接。第一钢管1上设有第一闭口销13,第一闭口销13位于第二螺母6的下方;第二钢管2上设有第二闭口销14,第二闭口销14位于第三螺母7的上方;第三钢管3上设有第三闭口销15,第三闭口销15位于第六螺母10的下方;第四钢管4上设有第四闭口销16,第四闭口销16位于第七螺母11的上方;连接板17焊接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在实际操作时,通过连接板17与避雷器的上电极相连接,再将安装板18通过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固定于连接板17上,然后将安装板18用螺栓紧固在避雷器的下端部,避雷器的下电极固定在高压导线上,使避雷器上电极及下电极的中心轴在一条直线上,上下电极间隙的距离是固定的,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的长度来调节避雷器上电极及下电极的间距,从而满足避雷器安装需要,进而有效的解决线路型避雷器电极的固定及调节距离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7)、安装板(18)以及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其中,连接板(17)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下端及第二调节钢管的下端均固定于连接板(17)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二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其中,安装板(18)与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相连接,安装板(18)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7)、安装板(18)以及长度可调的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其中,连接板(17)固定于避雷器电极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下端及第二调节钢管的下端均固定于连接板(17)上,第一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二调节钢管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其中,安装板(18)与第一调节钢管及第二调节钢管相连接,安装板(18)固定于避雷器的下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钢管包括第一钢管(1)及第二钢管(2),其中,第一钢管(1)的下端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一钢管(1)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钢管(2)下端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钢管(1)的上端套接于第二钢管(2)的下端内,第二钢管(2)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一螺栓(19)穿过第二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一通孔将第一钢管(1)与第二钢管(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钢管包括第三钢管(3)及第四钢管(4),其中,第三钢管(3)的下端与连接板(17)相连接,第三钢管(3)上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四钢管(4)下端的侧面设有第四通孔,第三钢管(3)的上端套接于第四钢管(4)的下端内,第四钢管(4)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8),第二螺栓(20)穿过第四通孔及任意一个第三通孔将第三钢管(3)与第四钢管(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电极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1)的下端穿过连接板(17),第一钢管(1)上套接有第一螺母(5)及第二螺母(6),其中,第一螺母(5)及第二螺母(6)分为位于连接板(17)的上下两侧,且第一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军吕伟张丹赵坤蔺斯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