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568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回收装置,包括:与车顶围成空腔结构的罩体,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的涡轮,由所述涡轮驱动的发电机;所述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所述罩体闭合时、所述罩体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当所述罩体打开时,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罩体内、以驱动所述涡轮。在列车正常行驶的状态下,罩体处于关闭状态,且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故能够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在列车制动的状态下,因罩体打开,使风进入并驱动涡轮,故避免了对后节车厢上的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因此,本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Wi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ncluding the roof and enclosed cover body cavity structure, arranged inside the cavity structure of the turbine driven by the turbine generator; the cover body is a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and when the cover is closed, the cover body with the roof with smooth surface streamline; when the cover is opened, air can enter the enclosure, to drive the turbine. In the train running state, the cover is closed, and the roof with smooth surface streamline, so it can reduce the running resistance; in braking condition, because the cover is opened, the wind enters and drives the turbine, it can avoid the blocking of wi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of the rear car compartment the.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reduce wind resistance, but also can prevent the shielding of the wind energy recovery device of the back section carriage, and solve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能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能回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列车风能回收装置成为该技术的研究重点。现阶段,列车的能量回收技术主要集中在对再生制动的动能回收上,即在列车制动时,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资源浪费,将车头相向而来的气流回收、并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就研究现状而言,列车的风能回收装置在设计上仍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首先,在安装设计上,将受风力驱动的涡轮机构暴露在车外,即在列车正常行驶时,其涡轮机构直接与风力接触;该设计虽然能够对风能的回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车辆无需制动的情况下,涡轮机构的外露设计,会给正常行驶的列车带来不小的阻力,从而使能量的损耗增加。其次,在外形设计上,风能回收制动装置的外形就车身而言的改变较大,因此使得该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该设计既增加了正常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又遮挡了安装于下一节车厢的风能回收装置,影响后节车厢对风能的回收效果。因此,如何使风能回收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装置的遮挡,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能回收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装置的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一种风能回收装置,包括:与车顶围成空腔结构的罩体,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的涡轮,由所述涡轮驱动的发电机;所述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所述罩体闭合时、所述罩体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当所述罩体打开时,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罩体内、以驱动所述涡轮。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罩体的横截面由中间部位逐渐向车身前后的方向缩小。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罩体的前部为可开合的风罩,所述罩体的后部固定在车顶上、形成涵道,所述涡轮设置在所述涵道内。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涡轮设置在所述涵道的后部。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风罩朝车身两侧的方向打开。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空腔结构在所述风罩与所述涵道的交接处最宽。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空腔结构在所述风罩与所述涵道的交接处隆起最高。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涡轮的前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车身前后的方向设置在空腔结构内,且能够将所述涵道的前部隔开。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导流板为多个。优选的,所述风能回收装置,所述空腔结构的最宽处与车顶的宽度相同。本技术提出的风能回收装置,包括:与车顶围成空腔结构的罩体,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的涡轮,由所述涡轮驱动的发电机;所述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所述罩体闭合时、所述罩体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当所述罩体打开时,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罩体内、以驱动所述涡轮。在列车正常行驶的状态下,罩体处于关闭状态,且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故能够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在列车制动的状态下,因罩体打开,使风进入并驱动涡轮,故避免了对后节车厢上的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因此,本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隐去风罩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风罩打开时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涵道尾部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涡轮及发电机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能回收装置在车顶布置的示意图。图1-图7中:车身-1、风罩-2、涵道-3、涡轮-4、发电机-5、主导流板-6、副导流板-7、铰链-8、叶片—9、支撑架—10。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风能回收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装置的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能回收装置,主要包括:罩体、涡轮4、发电机5。其中,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罩体打开时,能够使对向来的风进入到罩体内,并驱动涡轮4运动;当罩体闭合时,其能够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降低了车辆正常行驶时的阻力。实际使用时,在列车正常行驶的状态下,罩体处于关闭状态,且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故能够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在列车制动的状态下,因罩体打开,使风进入并驱动涡轮4,故避免了对后节车厢上的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因此,本装置既能够减小风阻、又能避免对后节车厢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前后方向,指的是以车行驶的方向设定为前向,反之设定为后向;左右的方向亦是以车身及其行驶方向为参照设定的左向和右向。具体请详见图1-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能回收装置,罩体的横截面可以为由中间部位逐渐向车身1前后的方向缩小。该设计可以使对象风进入罩体后,能够实现加速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对后节车厢上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具体请详见图1-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能回收装置,罩体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其前部为可开合的风罩2,后部固定在车顶上、形成涵道3;且涡轮4设置在涵道3内;该设计可以在车辆制动时,只将罩体的一部分打开,即风罩2处于打开状态,使涡轮4在涵道3内,此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风能的回收率。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风能的转化率,可以将涡轮4设置在涵道3的后部,在风进入涵道3后,因涵道3逐渐缩小型的设计、使风尽可能的提高速度,以驱动涡轮4快速转动。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风罩2打开时对后节车厢上的风能回收装置的遮挡,可以将风罩2设置为向车身1两侧的方向打开;且该设计还可以降低驱动风罩2打开的装置的功率,实现节能。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风罩2可以通过铰链8与车顶相连接,且在风罩2闭合的情况下,该铰链8与风罩2和车顶从外观看、能够形成一体结构,该设计有助于减小风阻。具体请详见图4-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能回收装置,空腔结构可以在风罩2与涵道3的交接处最宽。该设计为了保证风罩2打开时,进风口的截面积最大,提高对向风的进入量。在具体的设计中,风罩2沿车身1方向的长度约为涵道3沿该方向长度的1/4为最佳。该设计能够使风罩2在关闭的状态下,其坡度较小,约为20°,有效的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同时能够保证涵道3有足够的长度,在风罩2打开的状态下,尽可能的对进入涵道3的风进行加速,以提高涡轮4的转速。具体可以设计成整体装置的长度与单节车厢的长度相同;涵道3的最宽处可以与车顶的宽度相同。该设计是为了使涵道3的横截面为低矮的形状,在车辆正常行驶下能够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在车辆制动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多的将对向风收集到涵道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风能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顶围成空腔结构的罩体,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的涡轮(4),由所述涡轮(4)驱动的发电机(5);所述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所述罩体闭合时、所述罩体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当所述罩体打开时,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罩体内、以驱动所述涡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顶围成空腔结构的罩体,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内部的涡轮(4),由所述涡轮(4)驱动的发电机(5);所述罩体为可开合的结构,且当所述罩体闭合时、所述罩体与车顶结合成表面光滑的流线型;当所述罩体打开时,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罩体内、以驱动所述涡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横截面由中间部位逐渐向车身(1)前后的方向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前部为可开合的风罩(2),所述罩体的后部固定在车顶上、形成涵道(3),所述涡轮(4)设置在所述涵道(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风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4)设置在所述涵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