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98152 阅读:5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1 12:34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包括调节体、控制体、弹簧、移动块、立杆、滚动体、离心体、空心槽、旋转轴、拉伸杆,移动板布置在调节体内,移动块布置在控制体的上部,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的下端前壁面上,空心槽布置在控制体的旋转轴上,离心体布置在空心槽内,离心体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转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高;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板下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

Turbocharging system with low pressure EGR

A field of mechanical design technology with low voltage EGR turbo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body, control body, spring, moving block, a vertical rod, a rolling body, centrifugal body, hollow groove, a rotating shaft, a tension rod, a mov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regulating body, the moving block arrang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one end of the rotary shaft the lower end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control after the wall is embedded in the lower control body front wall, hollow groov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control body, centrifugal body arranged in the hollow groove,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centrifugal body rotates to the first rolling body, second rolling bodies below can drive the first rolling body, second rolling body rotation.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when the engine speed is high, the moving plate moves up, and the engine exhaust recirculation rate is high; when the engine speed is lower, the moving plate moves downward, and the engine exhaust recycling rate is low.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
的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排气再循环系统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废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高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5,专利名称: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再循环率的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的,从而使控制系统变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可以使排气再循环率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自我调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气管、空滤、压气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催化包、EGR管、调节体、移动板、控制体、拉伸轴、第一弹簧、移动块、第一立杆、第一滚动体、第二立杆、第二滚动体、离心体、空心槽、第二弹簧、旋转轴、拉伸杆,发动机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排气管相连通,空滤、压气机依次连接在进气管上,涡轮、催化包依次连接在排气管上,EGR管的一端与空滤、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接,EGR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催化包之间的排气管相连接,调节体布置在EGR管上,移动板布置在调节体内,移动块布置在控制体的上部,拉伸轴的一端伸入控制体内并与移动块固结在一起,移动块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顶部均与移动块的底部固结在一起,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连接在一起,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的下端前壁面上,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空心槽布置在控制体内的旋转轴上,离心体布置在空心槽内,离心体的内壁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轴连接在一起,离心体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转动,拉伸杆的一端与拉伸轴的另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杆的另一端穿过调节体的壁面后与移动板固结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调节体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控制体的上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控制体的下部腔体横截面为圆形,旋转轴的轴心与控制体的下部腔体轴心重合,空心槽在旋转轴上为阵列式布置,离心体的外壁面带有圆弧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排气总管缩口率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连续可调,从而兼顾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体的剖面图;图4为图3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空滤,3、压气机,4、发动机,5、排气管,6、涡轮,7、催化包,8、EGR管,9、调节体,10、移动板,11、控制体,12、拉伸轴,13、第一弹簧,14、移动块,15、第一立杆,16、第一滚动体,17、第二立杆,18、第二滚动体,19、离心体,20、空心槽,21、第二弹簧,22、旋转轴,23、拉伸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顶部均与移动块14的底部固结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连接在一起,旋转轴22的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11的下端前壁面上,旋转轴22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空心槽20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2上,离心体19布置在空心槽20内,离心体19的内壁面通过第二弹簧21与旋转轴22连接在一起,离心体19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转动,拉伸杆23的一端与拉伸轴12的另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杆23的另一端穿过调节体9的壁面后与移动板10固结在一起;调节体9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控制体11的上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控制体11的下部腔体横截面为圆形,旋转轴22的轴心与控制体11的下部腔体轴心重合,空心槽20在旋转轴22上为阵列式布置,离心体19的外壁面带有圆弧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中,当离心体19转动时,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也能同步跟随转动;当离心体19向外离心运动时,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也能同步向上移动。当发动机4转速增大时,旋转轴22的转速也增大,布置在空心槽20内的离心体19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增大,离心体19同步向外移动并推动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一起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3、拉伸第二弹簧21,移动块14带动拉伸轴12向上移动,拉伸轴12带动拉伸杆23上移,从而使拉伸杆23带动移动板10向上移动,发动机4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大;发动机4转速较低时,旋转轴22的转速也较低,在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21的作用下移动块14、离心体19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拉伸轴12、拉伸杆23、移动板10也同步向下移动,发动机4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顶部均与移动块(14)的底部固结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连接在一起,旋转轴(22)的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11)的下端前壁面上,旋转轴(22)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空心槽(20)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2)上,离心体(19)布置在空心槽(20)内,离心体(19)的内壁面通过第二弹簧(21)与旋转轴(22)连接在一起,离心体(19)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转动,拉伸杆(23)的一端与拉伸轴(12)的另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杆(23)的另一端穿过调节体(9)的壁面后与移动板(10)固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康耀张慧龑张哲肖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