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91017 阅读:4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其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调节装置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背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背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均位于底板上方,共同实现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活动连接在第二背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可以方便牢固的夹持手机,同时设有活动夹持部可针对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调节,防止夹持部误触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VR技术和手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可穿戴设备中不仅可以预设显示器,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中播放软件。但是现有的各种手机夹持装置还限于车辆使用等日常单独使用中,无法集成至各种可穿戴设备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以实现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中方便牢固夹持手机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其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调节装置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背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背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均位于底板上方,共同实现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活动连接在第二背板上。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部通过固定轴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穿设在固定轴上,可沿固定轴左右移动。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底板的下方。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拉簧相互连接。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簧连接。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上分别设有两个调节孔,调节装置设有两个调节臂,两个调节臂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调节臂的四个端部分别位于一个调节孔中,并可在调节孔中左右滑动。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均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手机的厚度。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槽的外壁均设有多道加强筋。进一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的夹持槽长度不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特点,合理设计了手机夹持装置,可以方便牢固的夹持手机。特别的,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特点,手机夹持装置需设置在可穿戴设备外壳内,空间狭小,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两侧三个夹持设备,其中还设有一个活动夹持装置,可以针对不同型号可进行有效调节,避免误触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手机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手机夹持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手机夹持装置第二个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的显示本技术的手机夹持装置的形状和位置,图1实质为去掉部分外壳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图2是图1中的手机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手机夹持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手机夹持装置第二个不同角度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1,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其中底板11为手机背面提供支撑。底板11为近似长方形的薄板,在两侧分别设置缺口。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一侧在中间位置设置较大缺口,另一侧再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缺口。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均位于底板11的背面,两块背板相对设置。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通过调节装置23与底板11活动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的两端分别设置拉簧24,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通过拉簧相互连接,以此来适应不同宽度的手机。第一背板21的上侧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夹持部25,第一夹持部25穿过底板11一侧中间较大的缺口,延伸至底板11的正面,即位于底板11正面的上方。第二背板22的下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夹持部26和第三夹持部27;第二夹持部26和第三夹持部27分别穿过底板11另一侧两端的缺口,延伸至底板11的正面,即位于底板11正面的上方。三个夹持部共同实现手机的夹持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25固定连接在第一背板21上,第二夹持部26固定连接在第二背板22上,第三夹持部27活动连接在第二背板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部27通过固定轴272连接在第二背板22上,第三夹持部27穿设在固定轴272上,可沿固定轴272左右移动,通过设置此活动夹持部,可以综合调节手机的夹持位置,避免误触手机侧面按键。第三夹持部27设有滑块271,所述滑块271位于底板11的下方,通过设置此滑块271,一方面可以方便调节第三夹持部27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实现第三夹持部27在固定轴272上的位置固定。第一背板21和第二背板22上分别设有两个调节孔,调节装置23设有两个调节臂,两个调节臂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调节臂的四个端部分别位于一个调节孔中,并可在调节孔中左右滑动。第一夹持部25,第二夹持部26和第三夹持部27均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槽底2712宽度,即槽的横截面为梯形。两个槽壁:第一槽壁2711和第二槽壁2713对称设置。为了进一步防止误触手机侧面按键,所述夹持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手机的厚度。此外,所述夹持槽的外壁均设有多道加强筋。设置此种加强筋一方面可以增强夹持槽的强度,另一方面增加摩擦力,便于操作夹持槽。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夹持部25,第二夹持部26和第三夹持部27的夹持槽长度不相同,具体的,第一夹持部25的夹持槽长度大于第二夹持部26的,第二夹持部26的夹持槽长度大于第三夹持部27的,此种设计也更适合目前大部分品种的手机。虽然本技术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其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调节装置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背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背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均位于底板上方,共同实现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活动连接在第二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其中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调节装置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背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背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均位于底板上方,共同实现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背板上,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活动连接在第二背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通过固定轴连接在第二背板上,第三夹持部穿设在固定轴上,可沿固定轴左右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底板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手机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拉簧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睩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