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后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760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包括盖板层、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投影交叉以在交叉点处形成电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覆盖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和后盖板通过将指纹识别区域扩大到盖板层的整个表面,可以使指纹识别不限于在后盖板的特定位置,因而更加便于指纹识别的使用。同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域变大,还可为同时识别多个指纹提供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及其后盖板
本技术涉及指纹识别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后盖板。
技术介绍
人体的指纹、掌纹具有独特性,它们的复杂程度可提供足够的特征用于个体身份识别。指纹/掌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成熟且价格最低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中,指纹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由凸脊线和凸脊线之间的凹谷线组成,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纹路的唯一性和稳定性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目前的指纹识别方式主要有图像特征识别、激光特征识别和电容传感识别。图像特征识别和激光特征识别分别利用可见光和激光途径提取指纹信息、并利用算法进行特征分析,识别不同个体。该两种方法均需要如CCD感光器、激光发生器等较复杂的空间结构,不适于轻薄化的应用。相较而言,电容传感识别是具有更大应用潜能的指纹识别技术。如何将电容传感指纹识别应用至移动终端上,提高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的使用便利性,是业界持续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改善指纹识别的使用便利性的移动终端及其后盖板。一种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包括盖板层,还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投影交叉以在交叉点处形成电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层为玻璃盖板,所述盖板层内表面上设置装饰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装饰层上并覆盖所述装饰层的整个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所述装饰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包括形成在所述盖板层内表面上的至少一镀层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镀层上的至少一油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形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内,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所述盖板层的内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胶质层、第二基材层、第二胶质层、第一粘结层及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胶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所述第一胶质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上设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层填充在所述第一胶质层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粘结层连接所述盖板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二胶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胶质层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上设凹槽,所述第二电极层填充在所述第二胶质层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粘结层连接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一胶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胶质层与所述第二胶质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质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胶质层、粘结层、基材层及第二胶质层,所述第一胶质层形成在所述盖板层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胶质层的远离所述盖板层的表面上设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层填充在所述第一胶质层的凹槽内,所述第二胶质层形成在所述基材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胶质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设凹槽,所述第二电极层填充在所述第二胶质层的凹槽内,所述粘结层连接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第一胶质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电极的线距为25.4μm~254μm,所述第一电极的线宽与相邻两第一电极的线距的比值为1/10~9/10;相邻两第二电极的线距为25.4μm~254μm,所述第二电极的线宽与相邻两第二电极的线距的比值为1/10~9/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指纹控制芯片和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为上述任意一种的后盖板,所述指纹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和后盖板通过将指纹识别区域扩大到盖板层的整个表面,可以使指纹识别不限于在后盖板的特定位置,因而更加便于指纹识别的使用。同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域变大,还可为同时识别多个指纹提供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后盖板中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100包括盖板层110和设置在盖板层110上的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本实施例中,盖板层110可以是玻璃盖板,由于玻璃盖板透明,因而在盖板层110的内表面上还设置装饰层120。装饰层120用于对玻璃盖板进行装饰,可以使盖板层110呈现出所需的色彩、图案,同时遮挡移动终端中设置在盖板层110内的其他元件。装饰层120包括形成在盖板层110内表面上的至少一镀层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镀层上的至少一油墨层。所述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覆盖在装饰层120的整个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层110还可以是塑料盖板等其他材质的盖板,塑料盖板可以为不透明,因而所述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可直接覆盖在所述盖板层110的整个内表面上而不需设置装饰层120。第一电极层13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31,第二电极层14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41,所述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41的投影交叉以在交叉点处形成电容C。当手指触摸移动终端的盖板层110并停留一定时间(t≥0.5s),手指指纹不同的凹凸结构对电容C的改变是不一样的,通过指纹控制芯片计算出每个交叉点处的电容变化量,再经信号放大器对变化量进行放大,并记录所接触到的凸起部位的具体位置,即可构建出指纹的凹凸结构。本技术所指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覆盖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是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延伸范围为盖板层的整个表面区域,整个表面区域构成指纹识别区域,可以理解,在指纹识别区域内,除因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而不存在用于指纹识别的感应电极之外,还可因为盖板层上设置其他功能通孔(例如手机后盖板的摄像孔)而不存在用于指纹识别的感应电极。通过将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覆盖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可使盖板层的整个表面均可用于指纹识别,增大盖板层用于识别指纹的区域,因而指纹识别的操作可更便利。本技术通过将指纹识别区域扩大到盖板层110的整个表面,可以使指纹识别不限于在后盖板100的特定位置,因而更加便于指纹识别的使用。同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域变大,还可为同时识别多个指纹提供可能。此外,由于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设置在后盖板100上,无需考虑布线密度过大导致影响视觉效果,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布线密度以达到所需的指纹识别分辨率。同时,制作第一电极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的材质也可不受限于透明材质。在该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电极131间的线距d1为25.4μm~254μm,第一电极131的线宽d2与相邻两第一电极131间的线距d1的比值为1/10~9/10。相邻两第二电极141间的线距d3为25.4μm~254μm,第二电极141的线宽d4与相邻两第二电极141间的线距d3的比值为1/10~9/10。第一电极131的线宽d2和第二电极141的线宽d4可以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及其后盖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包括盖板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投影交叉以在交叉点处形成电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包括盖板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投影交叉以在交叉点处形成电容,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所述盖板层的整个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层为玻璃盖板,所述盖板层内表面上设置装饰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装饰层上并覆盖所述装饰层的整个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所述装饰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括形成在所述盖板层内表面上的至少一镀层和形成在所述至少一镀层上的至少一油墨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形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内,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所述盖板层的内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后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胶质层、第二基材层、第二胶质层、第一粘结层及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胶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所述第一胶质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上设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层填充在所述第一胶质层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粘结层连接所述盖板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二胶质层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唐根初唐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