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8745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单元及与所述触控单元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盖板、屏障光栅、设置在所述屏障光栅上的接收电极模块;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偏光片、发射电极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障光栅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屏障光栅和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之间,所述发射电极模块设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显示模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降低现有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厚度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绝大多数都只能显示二维画面,并不能给人以深度感,人们已经越发不能满足2D显示画面带来的观感刺激与享受,亟需一种新兴的技术来改变传统2D画面的视觉疲惫,3D显示技术因此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3D产品需要用户佩戴特殊的眼镜或者头盔等辅助设备才能体验到三维立体效果,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的舒适性,制约了3D显示产品的普及,新兴的裸眼3D技术很好地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掀起移动终端领域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裸眼3D技术主要分为光屏障式、柱状透镜式、指向光源式和多层式,其中,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最为常用,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利用光栅屏障将显示器的图像进行分光,使人左右眼接收到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绝佳的3D显示效果。然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裸眼3D技术——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多数是在上偏光片上或者背光源和下偏光片之间设置单一用途的光栅屏障,这样将会增加产品的厚度,降低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影响产品的显示性能,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旨在降低现有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厚度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单元及与所述触控单元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盖板、屏障光栅、设置在所述屏障光栅上的接收电极模块;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偏光片、发射电极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障光栅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屏障光栅和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之间,所述发射电极模块设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显示模块之间。优选的,所述屏障光栅包括光栅载体和光栅条纹,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所述光栅条纹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优选的,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胶合连接,并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屏障光栅之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优选的,所述屏障光栅与所述偏光片胶合连接,并在所述屏障光栅与所述偏光片之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优选的,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与所述偏光片胶合连接,并在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与所述偏光片之间形成第三贴合胶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为50-175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为50-150微米,所述第三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为50-80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胶层为光学粘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为光学粘合胶层,所述第三贴合胶层为光学粘合胶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单元及与所述触控单元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盖板、屏障光栅、设置在所述屏障光栅上的接收电极模块;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偏光片、发射电极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障光栅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屏障光栅和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之间,所述发射电极模块设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显示模块之间。该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将接收电极模块集成在屏障光栅上,可以有效减少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进而提升客户体验度,同时也能够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成本。此外,发射电极模块和接收电极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偏光片和屏障光栅,这种结构有利于避免信号串扰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裸眼3D原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裸眼3D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裸眼3D触控模组的屏障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裸眼3D触控模组的发射电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0、显示面板;20、狭缝光栅;30、人眼;301、左眼;302、右眼;1、触控单元;11、盖板;12、屏障光栅;121、光栅载体;1211、光栅载体的第一侧;1212、光栅载体的第二侧;122、光栅条纹;123、接收电极模块;14、第一贴合胶层;2、显示单元;21、偏光片;22、发射电极模块;221、发射电极模块载体;2211、发射电极模块载体的第一侧;2212、发射电极模块载体的第二侧;222、第三贴合胶层;223、第一触控电路层;23、显示模块;25、第四贴合胶层;3、第二贴合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的裸眼3D原理的结构,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神经系统,它可以将映入双眼的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以及视觉心理反应便可产生三维立体感觉,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将两幅具有视差的左右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将其分别送给左右眼,从而获得3D感图像。如图1所示,在显示面板10前方放置一个参数合适的狭缝光栅20,对显示的内容进行遮挡,在经过一定距离后,到达人眼30(左眼301和右眼302)的光线便可被分开,双眼接收到两幅含有视差的图像,通过大脑合成从而获得3D感图像。基于上述图1的原理,在原有的触控显示模组中增加合适的光栅屏障,即可制作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图2-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裸眼3D触控模组的结构,如图2-图4所示,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单元1及与触控单元1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2,触控单元1包括盖板11、屏障光栅12、设置在屏障光栅12上的接收电极模块123;显示单元2包括偏光片21、发射电极模块22和显示模块23,接收电极模块123设于盖板11和屏障光栅12之间,偏光片21设置于屏障光栅12和发射电极模块22之间,发射电极模块22设于偏光片21和显示模块23之间。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将接收电极模块123集成在屏障光栅12上,可以有效减少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进而提升客户体验度,同时也能够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成本。此外,发射电极模块22和接收电极模块123之间还设置有偏光片21和屏障光栅12,这种结构有利于避免信号串扰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度。优选的,屏障光栅12包括光栅载体121和光栅条纹122,接收电极模块123设置在光栅载体的第一侧1211,光栅条纹122设置在光栅载体的第二侧1212。优选的,光栅载体的第二侧1212设置有反射膜,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提高产品的光学性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射膜为高反膜。具体的,在光栅载体的第二侧1212上镀反射膜。在光栅载体的第二侧1212上进一步地制作光栅条纹122。光栅条纹122的制作可以采用黄光工艺,也可以采用镭射工艺,本技术不限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光栅条纹122的制作采用镭射工艺,频率为22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单元及与所述触控单元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盖板、屏障光栅、设置在所述屏障光栅上的接收电极模块;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偏光片、发射电极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障光栅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屏障光栅和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之间,所述发射电极模块设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显示模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单元及与所述触控单元固定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盖板、屏障光栅、设置在所述屏障光栅上的接收电极模块;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偏光片、发射电极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障光栅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屏障光栅和所述发射电极模块之间,所述发射电极模块设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显示模块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光栅包括光栅载体和光栅条纹,所述接收电极模块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所述光栅条纹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胶合连接,并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屏障光栅之间形成第一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荣洪晨耀曾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