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86845 阅读:5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驱动力源的输出扭矩增大并将其向差动机构输入的动力传递装置。从驱动用马达(2)经由从动齿轮(6)而向隔着该从动齿轮(6)配置于两侧的各行星齿轮机构(7、13)传递扭矩,第一辅助齿轮(20)与一方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7)的第一内啮合齿轮(9)啮合,并且第二辅助齿轮(23)与另一方的行星齿轮机构(13)的第二内啮合齿轮(15)啮合,使扭矩反转并对该扭矩进行传递的反转机构(26)的两端部与上述辅助齿轮(20、23)啮合。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hat can increase the output torque of a drive power source and input it to a differential mechanism. From the drive motor (2) via a driven gear (6) and across to the driven gear (6) of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oth sides of (7, 13) to transfer torque, the first auxiliary gear (20) and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side (7) of the first internal gear (9)., (23) and second auxiliary gear and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of the other party (13) of the second internal gear (15) meshing, the torque reversal and reversing mechanism of the torque transfer (26) and both ends of the auxiliary gear meshing (20, 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从驱动用马达输入的扭矩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轮,并且能够使左右的驱动轮进行相对旋转。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扭矩矢量控制(torquevectoring)装置,该扭矩矢量控制装置构成为包括:差动机构,其将驱动用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轮;以及差动用马达,其对从差动机构向左右轮传递的扭矩的分配率进行控制。该差动机构具备两个单齿轮(singlepinion)式的行星齿轮机构,各太阳齿轮与旋转轴的两端连结,在该旋转轴的中央部设置有供扭矩从驱动用马达输入的输入齿轮。另外,各内啮合齿轮(ringgear)借助由两个轴部件构成的反转机构而连结、且差动用马达与一方的内啮合齿轮连结,以使各内啮合齿轮相互反转。而且,驱动轮经由驱动轴而与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连结。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8661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矩矢量控制装置隔着输入齿轮而在两侧配置有各行星齿轮机构,各内啮合齿轮由反转机构连结。因此,反转机构配置为横切输入齿轮的外周侧,因此,输入齿轮的外径形成为比内啮合齿轮的外径小。即,与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相应地限制了输入齿轮的大小。因此,有可能无法增大输入齿轮,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增大从驱动用马达输入至差动机构的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驱动力源的输出扭矩增大并将其输入至差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驱动力源;差动机构,该差动机构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上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上述驱动力源向上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上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轴连结,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上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上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上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上述驱动力源向上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上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轴连结,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上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上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旋转轴,上述第一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一方的端部连结,上述第二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以及输入齿轮,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上述第一输入要素与上述第二输入要素之间,该输入齿轮与上述旋转轴连结,并且扭矩从上述驱动力源向该输入齿轮输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和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由形成有内齿及外齿的内啮合齿轮构成,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一辅助齿轮,该第一辅助齿轮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中的外齿啮合;第二辅助齿轮,该第二辅助齿轮与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中的外齿啮合;以及反转机构,该反转机构构成为一方的端部与上述第一辅助齿轮啮合,并且另一方的端部与上述第二辅助齿轮啮合,使作用于上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的扭矩反转并将该扭矩向上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传递。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驱动力源可以由马达构成,与上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可以与上述马达的输出轴连结。在本专利技术中,传递扭矩的差动用马达可以与上述第一辅助齿轮和上述第二辅助齿轮的任一方的辅助齿轮连结。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行星齿轮机构可以是单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上述各输入要素可以由太阳齿轮构成,上述各输出要素可以由行星架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供扭矩从驱动力源输入的输入齿轮与旋转轴连结,隔着该输入齿轮而在两侧配置有行星齿轮机构。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反作用力要素由内啮合齿轮构成,辅助齿轮分别与该反作用力要素的外齿啮合,该辅助齿轮彼此经由反转机构而连结。因此,能够抑制反转机构与输入齿轮发生干涉,因此,能够增大输入齿轮。其结果,能够使驱动力源的输出扭矩增大并将其输入至具有两个行星齿轮机构的差动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驱动力源由马达构成,与该马达的输出轴连结的输出齿轮和与旋转轴连结的输入齿轮啮合。而且,以上述方式使输入齿轮实现了大型化,并且以将与反作用力要素不同的齿轮彼此连结的方式构成反转机构,由此能够延长马达的输出轴与旋转轴的轴间距离。其结果,能够增大马达的外径。即,能够将构成为输出高扭矩的马达作为驱动力源。根据本专利技术,各行星齿轮机构由单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要素由太阳齿轮构成,输出要素由行星架构成。对于具有这样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差动机构而言,反作用力要素仅在各输出要素的转速不同时旋转,其转速为极低的转速。因此,各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减速器而发挥功能。其结果,能够使向驱动轴传递的扭矩进一步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动力传递装置;2…驱动用马达;3、35…输出轴;4…输出齿轮;5…旋转轴;6、33…从动齿轮;7、13…行星齿轮机构;8、14…太阳齿轮;9、15…内啮合齿轮;11、17…行星架;12、18…驱动轴;19…壳体;20、23…辅助齿轮;26…反转机构;27、28…连结轴;34…差动用马达;D…差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作为驱动力源的驱动用马达2。该驱动用马达2能够与在以往公知的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等中作为驱动力源而设置的马达同样地构成,例如能够由永磁体式同步马达构成。在该驱动用马达2的输出轴3连结有输出齿轮4。另外,以与驱动用马达2的输出轴3平行的方式配置有旋转轴5,在该旋转轴5的中央部分,连结有与输出齿轮4啮合的从动齿轮6。该从动齿轮6是向具有后述的各行星齿轮机构7、13的差动机构D输入扭矩的部件,且形成为比输出齿轮4的外径大。即,构成为使从驱动用马达2输出的扭矩增大并将扭矩传递至差动机构D。此外,从动齿轮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输入齿轮”。另外,在旋转轴5的一方的端部连结有单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以下记作第一行星齿轮机构)7。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7能够与以往公知的结构同样地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7构成为包括:第一太阳齿轮8,其与旋转轴5连结;第一内啮合齿轮9,其相对于上述第一太阳齿轮8配置于同心圆上;以及第一行星架11,其将与第一太阳齿轮8以及第一内啮合齿轮9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10保持为能够自转、且能够以旋转轴5的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公转。而且,在第一行星架11连结有第一驱动轴12。另外,在第一内啮合齿轮9形成有外齿。此外,第一太阳齿轮8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行星架11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输出要素”,第一内啮合齿轮9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另一方面,在旋转轴5的另一方的端部也同样连结有单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以下记作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3。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3形成为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7相同。具体而言,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3构成为包括:第二太阳齿轮14,其与旋转轴5连结;第二内啮合齿轮15,其相对于上述第二太阳齿轮14配置于同心圆上;以及第二行星架17,其将与第二太阳齿轮14以及第二内啮合齿轮15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16保持为能够自转、且能够以旋转轴5的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公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驱动力源;差动机构,该差动机构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力源向所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轴连结,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所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力源向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轴连结,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所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旋转轴,所述第一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一方的端部连结,所述第二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以及输入齿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入要素与所述第二输入要素之间,该输入齿轮与所述旋转轴连结,并且扭矩从所述驱动力源向该输入齿轮输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和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由形成有内齿及外齿的内啮合齿轮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一辅助齿轮,该第一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中的外齿啮合;第二辅助齿轮,该第二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中的外齿啮合;以及反转机构,该反转机构构成为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啮合、且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啮合,使作用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的扭矩反转并将该扭矩向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4 JP 2015-243311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驱动力源;差动机构,该差动机构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输入要素、第一输出要素以及第一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力源向所述第一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一输出要素与一方的驱动轴连结,所述第一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所述第一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一输出要素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二输入要素、第二输出要素以及第二反作用力要素,扭矩从所述驱动力源向所述第二输入要素输入,所述第二输出要素与另一方的驱动轴连结,所述第二反作用力要素输出反作用力扭矩以使所述第二输入要素的扭矩从所述第二输出要素输出;旋转轴,所述第一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一方的端部连结,所述第二输入要素与该旋转轴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以及输入齿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入要素与所述第二输入要素之间,该输入齿轮与所述旋转轴连结,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野宏杉谷伸芳久保爱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舍米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