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7203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7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沉降罐,包括罐体(10)以及设置在罐体(10)内的排泥装置,罐体(10)具有排泥口(11),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20),主吸泥管(20)与排泥口(11)连通;多个副吸泥管(30),设置在主吸泥管(20)上并与主吸泥管(20)连通,各副吸泥管(30)上设置有吸泥部(31),各副吸泥管(30)通过吸泥部(31)将罐体(10)的内部的泥通过排泥口(11)排出罐体(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沉降罐的污泥大部分靠清罐时清理,清罐频率高,费时费力的问题。

Coagulation settling ta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comprises a tank body (10) and (10) are arranged in the tank body mud discharging device in the tank body (10) having a mud discharge port (11), mud discharging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suction pipe (20), the main suction pipe (20) and the mud outlet (11) connected; a suction pipe (30), set in the main suction pipe (20) and the main suction pipe (20) connected, each side suction tube (30) is arranged on the suction part (31), each side suction pipe (30) through the suction of the tank (31) (10) of the internal mud through the mud discharge port (11) discharge tank (10).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sludge in the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of the prior art can be cleaned mostly by cleaning the tank, the frequency of the cleaning tank is high, and the time and the waste are difficult to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沉降罐
本技术涉及混凝沉降罐排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沉降罐。
技术介绍
混凝沉降罐是一种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站上的污水处理罐。上述混凝沉降罐的罐体的下周侧设置有污水进口、排砂口、冲砂口,罐体的上周侧设置有出油口、填料口,罐体的前端设置有污水出水口,罐体内后部设有污水旋流室和微涡混凝絮凝室,在其两室前面设有稳流室,在罐体内中部或偏中部设有波纹斜板分离聚结沉降室。经混凝沉降罐处理的污水能达到污水含油≤30mg/L,悬浮物≤10mg/L。在现有技术中,混凝沉降罐的罐底污泥只有少部分可以在日常使用时通过排砂口外排,而大部分需要在定期清罐时进行清理。在混凝沉降罐使用过程中,稠油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日均处理污水量为25000m3时,每座混凝沉降罐的平均清理周期为4个月,每年需要清理3次/罐,清理费用约为3万元/罐次。油田污水处理站一般使用2座混凝沉降罐,每年清罐费用大约需要18万元。清罐费用较高,清罐期间必须单罐运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沉降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沉降罐的污泥大部分靠清罐时清理,清罐频率高,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沉降罐,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排泥装置,罐体具有排泥口,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主吸泥管与排泥口连通;多个副吸泥管,设置在主吸泥管上并与主吸泥管连通,各副吸泥管上设置有吸泥部,各副吸泥管通过吸泥部将罐体的内部的泥通过排泥口排出罐体。进一步地,吸泥部的过流面积在该副吸泥管靠近主吸泥管的一端至远离主吸泥管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吸泥部包括多个吸泥孔,多个吸泥孔沿该副吸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吸泥孔之间的距离在该副吸泥管靠近主吸泥管的一端至远离主吸泥管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各吸泥孔的过流面积在该副吸泥管靠近主吸泥管的一端至远离主吸泥管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排泥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主吸泥管和多个副吸泥管的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罐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吸泥部位于副吸泥管的下侧,并且吸泥部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支撑件与罐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垫。进一步地,多个副吸泥管沿主吸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副吸泥管中的一部分朝向主吸泥管的第一侧延伸,多个副吸泥管中的另一部分朝向主吸泥管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进一步地,主吸泥管与排泥口通过内置排泥管连通,内置排泥管为绝缘软管。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罐体内设置排泥装置,该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和多个副吸泥管,各副吸泥管上设置有吸泥部。当需要对混凝沉降罐进行排泥操作时,由于排泥口通过主吸泥管、副吸泥管、吸泥部与罐体的内部连通,只要打开排泥口,罐体内部的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就可以通过吸泥部进入排泥装置内,并通过排泥口排出罐体。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混凝沉降罐的日常排泥,排泥效果好,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沉降罐出水水质,降低混凝沉降罐清罐频次,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平稳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混凝沉降罐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副吸泥管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2的副吸泥管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罐体;11、排泥口;20、主吸泥管;30、副吸泥管;31、吸泥部;311、吸泥孔;40、内置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凝沉降罐包括罐体10以及设置在罐体10内的排泥装置。罐体10具有排泥口11。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20和多个副吸泥管30。其中,主吸泥管20与排泥口11连通。多个副吸泥管30设置在主吸泥管20上并与主吸泥管20连通。各副吸泥管30上设置有吸泥部31。各副吸泥管30通过吸泥部31将罐体10的内部的泥通过排泥口11排出罐体10。应用本实施例的混凝沉降罐,在罐体10内设置排泥装置,该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凝沉降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10)内的排泥装置,所述罐体(10)具有排泥口(11),所述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20),所述主吸泥管(20)与所述排泥口(11)连通;多个副吸泥管(30),设置在所述主吸泥管(20)上并与所述主吸泥管(20)连通,各所述副吸泥管(30)上设置有吸泥部(31),各所述副吸泥管(30)通过所述吸泥部(31)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的泥通过所述排泥口(11)排出所述罐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10)内的排泥装置,所述罐体(10)具有排泥口(11),所述排泥装置包括:主吸泥管(20),所述主吸泥管(20)与所述排泥口(11)连通;多个副吸泥管(30),设置在所述主吸泥管(20)上并与所述主吸泥管(20)连通,各所述副吸泥管(30)上设置有吸泥部(31),各所述副吸泥管(30)通过所述吸泥部(31)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的泥通过所述排泥口(11)排出所述罐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部(31)的过流面积在该副吸泥管(30)靠近所述主吸泥管(2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主吸泥管(20)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部(31)包括多个吸泥孔(311),多个吸泥孔(311)沿该副吸泥管(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吸泥孔(311)之间的距离在该副吸泥管(30)靠近所述主吸泥管(2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主吸泥管(20)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凝沉降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意陈兆录刘相麟王东学张玉华张晔张明李沛胡红梅蒋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