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6952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蜂蜜养殖技术,公开了一种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包括立杆、遮挡盖、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设置在立杆底部的防蚁装置,蜂箱储栅格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第一横杆与相邻第二横杆之间均设有第一套筒,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均通过第一套筒与立杆滑动连接且通过定位螺母进行定位;第三横杆两端均通过第二套筒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上并通过锁紧螺丝锁紧;防蚁装置包括两个围住立杆的水槽,两个水槽贴合且贴合的面上均设有流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蜂箱储栅格之间的位置可调,实用性较好,且操作也较为方便;第三横杆的间距可调节,适应多种不同宽度的蜂箱;设置有可更换、清洗内部的防蚁装置,达到防蚁的目的,减少损失。

Protection device for forest bee breeding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honey breeding technology, discloses a bee breeding box forest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vertical rod, shielding cover, upper and lower two layers of the hive storage grid, set in the vertical bar at the bottom of the ant proof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storage grid, beehive bar, second bar and third bar, the first slee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bar adjacent to the second bar, second bar, the first bar through the first sleeve and a vertical rod and the sliding connection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nut; the third ends of the cross rod are respectively sleeved on the sleeve second through the first two bar and the lock screw locking; ant prevention device consists of two vertical rods surrounded by water, two water tanks fit and fit surface are arranged on the circul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between the hive storage grid with adjustable position, good practicability,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third bar spacing can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a variety of different width of the hive; is provided with a replaceable clean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ternal ant, termite reach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蜂蜜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风箱均是放置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支架上的储栅格之间的距离也固定不变,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储栅格之间的间距,且不能根据蜂箱的大小来调节横杆的间距,实用性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地面上的蚂蚁会沿着立杆向上爬入蜂箱内,形成蚂蚁的临时巢穴,步进会污染蜂箱环境,蚂蚁还会吸食蜂蜜,造成蜂群从蜂箱飞逃的现象,造成较大的损失;另外现有蜂箱放置好后,在一定的外力范围内,蜂箱易掉出支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储栅格之间的间距不能调节、蚂蚁易污染蜂箱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储栅格之间的间距可调、具有防蚁装置的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包括四根立杆、遮挡盖、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设置在立杆底部的防蚁装置,蜂箱储栅格包括一对第一横杆、一对第二横杆和复数根第三横杆,两根第一横杆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套筒,两根第二横杆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一端的第一套筒连接,两根第二横杆另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另一端的第一套筒连接,四个第一套筒分别套入四根立杆上,从而将蜂箱储栅格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杆上,立杆上位于第一套筒下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第三横杆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第三横杆两端的第二套筒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上,第二套筒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第三横杆锁紧在第一横杆上的锁紧螺丝,第三横杆通过第二套筒可调节相邻两根第三横杆之间的位置;防蚁装置包括两个围住立杆的水槽,两个水槽贴合且贴合的面上均设有流通槽,使两个水槽内部的水能够流通,水能够环绕立杆。作为优选,防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两个水槽紧紧贴合在一起的卡紧装置,卡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杆下部的螺孔、穿插螺孔的螺柱、套设在螺柱两端的垫片和卡板以及将卡板锁紧的螺母,卡板的外形与水槽内壁契合,锁紧螺母从而使两个卡板配合将两个水槽紧紧贴合在一起。作为优选,两根第一横杆上均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板,限位槽为十字形限位槽,限位板下部为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块。作为优选,第三横杆上设有沿第三横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蜂箱底部设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作为优选,遮挡盖下端设有安装框,安装框前后两端均各设有两个第三套筒,每个第三套筒插入相对应的立杆内,第三套筒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安装框锁紧在立杆上的锁紧螺丝。作为优选,立杆、蜂箱储栅格外表面上均涂有胶泥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蜂箱储栅格之间的位置可调,在需要通风的时候,可调整上下层蜂箱储栅格之间的间距,提高通风效果,在大风大雨时,可将上下层蜂箱储栅格、遮挡盖调到立杆下部,防止被风吹走或损坏整体结构,实用性较好,且操作也较为方便;第三横杆的间距可根据需要调节,适应多种不同宽度的蜂箱。设置有可更换、清洗内部的防蚁装置,达到防蚁的目的,减少损失;第一横杆上设有限位板、第三横杆上设有凸条,用于限制蜂箱的位置,避免出现一些蜂箱掉落的现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部分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蜂箱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蚁装置的俯视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卡紧装置的侧视结构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立杆、2—遮挡盖、3—蜂箱储栅格、4—防蚁装置、5—外螺纹、6—安装框、7—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9—第三横杆、10—定位螺母、11—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13—第三套筒、14—锁紧螺丝、15—凸条、16—凹槽、17—蜂箱、18—限位凸块、19—限位板、20—限位槽、21—底板、22—水槽、23—凹部、24—密封垫片、25—流通槽、26—螺柱、27—卡板、28—螺母、29—垫片、30—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四根立杆1、遮挡盖2、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3、防蚁装置4,立杆1为圆形管,立杆1上设有外螺纹5,遮挡盖2下端设有与其外形匹配的三角形的安装框6,遮挡盖2通过螺丝与安装框6锁紧或焊接在安装框6上。立杆1、蜂箱储栅格3外表面上均涂有胶泥层,可防止蜜蜂咬立杆1和蜂箱储栅格3,延长立杆1、蜂箱储栅格3的使用寿命。蜂箱储栅格3包括一对第一横杆7、一对第二横杆8和复数根第三横杆9,两根第一横杆7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套筒11,两根第二横杆8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一端的第一套筒11焊接连接,两根第二横杆8另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另一端的第一套筒11焊接连接。两根第一横杆7、两根第二横杆8围成一个方形的框架,四个第一套筒11分别套入四根立杆1上且与立杆1可滑动连接,从而将框架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杆1上,立杆1上位于第一套筒11下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10,安装下层的框架时,先将四个定位螺母10旋好高度,再同时将四个第一套筒11套在立杆1上即可;同理再装好上层的框架。在需要调节框架的高度时,先调节同一层的定位螺母10,框架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落在定位螺母10上端。调节同一层的定位螺母10时,可先将框架拉起,先调节其中一个定位螺母10一次性将其粗调到需要的高度,随后放开框架,框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后面三个即可一个一个的调节,不会受到其他定位螺母10的限制,粗调完定位螺母10的位置后,再慢慢地进行细调,细调时不会受到其他的定位螺母10的影响。第三横杆9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12,第三横杆9两端的第二套筒12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7上且与第一横杆7可滑动连接,第二套筒12上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锁有锁紧螺丝14,第三横杆9通过第二套筒12可调节相邻两根第三横杆9之间的位置,再通过锁紧螺丝14锁紧来固定第三横杆9,可适用不同大小的蜂箱17的放置。在生产框架时,焊接第一套筒11前,需要先将第二套筒12套在第一横杆7上。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均为圆柱管,第三横杆9为方形管或长方体或圆柱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横杆9为方形管。第三横杆9上设有沿第三横杆9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15,蜂箱17底部设有与凸条15配合的凹槽16,放置蜂箱17时,凸条15卡在凹槽16内,蜂箱17即可沿着凸条15的方向移动到适当位置,不易造成蜂箱17放置在蜂箱储栅格3上后被外力推出蜂箱储栅格3,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两根第一横杆7上均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槽20,限位槽20内设有限位板19,限位槽20为十字形限位槽,限位板19下部为与限位槽20配合的限位凸块18,在蜂箱17均布置好后,可将限位板19设置在限位槽20内,对蜂箱17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蜂箱17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而脱出蜂箱储栅格3。限位槽20设置为十字形,便于限位板19的固定。限位槽20间隔布设,尽大可能的避免减少第一横杆7的强度。安装框6前后两端均各焊接有两个第三套筒13,每个第三套筒13插入相对应的立杆1内,第三套筒13上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锁有锁紧螺丝14,第三套筒13通过锁紧螺丝14锁紧在立杆1上,从而将遮挡盖2锁紧在立杆1上。需要调节遮挡盖2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包括四根立杆(1)、遮挡盖(2)、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立杆(1)底部的防蚁装置(4),蜂箱储栅格(3)包括一对第一横杆(7)、一对第二横杆(8)和复数根第三横杆(9),两根第一横杆(7)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套筒(11),两根第二横杆(8)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一端的第一套筒(11)连接,两根第二横杆(8)另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另一端的第一套筒(11)连接,四个第一套筒(11)分别套入四根立杆(1)上,从而将蜂箱储栅格(3)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杆(1)上,立杆(1)上位于第一套筒(11)下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10);第三横杆(9)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12),第三横杆(9)两端的第二套筒(12)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7)上,第二套筒(12)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第三横杆(9)锁紧在第一横杆(7)上的锁紧螺丝(14),第三横杆(9)通过第二套筒(12)可调节相邻两根第三横杆(9)之间的位置;防蚁装置(4)包括两个围住立杆(1)的水槽(22),两个水槽(22)贴合且贴合的面上均设有流通槽(25),使两个水槽(22)内部的水能够流通,水能够环绕立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包括四根立杆(1)、遮挡盖(2)、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立杆(1)底部的防蚁装置(4),蜂箱储栅格(3)包括一对第一横杆(7)、一对第二横杆(8)和复数根第三横杆(9),两根第一横杆(7)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套筒(11),两根第二横杆(8)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一端的第一套筒(11)连接,两根第二横杆(8)另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7)另一端的第一套筒(11)连接,四个第一套筒(11)分别套入四根立杆(1)上,从而将蜂箱储栅格(3)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杆(1)上,立杆(1)上位于第一套筒(11)下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10);第三横杆(9)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12),第三横杆(9)两端的第二套筒(12)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7)上,第二套筒(12)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第三横杆(9)锁紧在第一横杆(7)上的锁紧螺丝(14),第三横杆(9)通过第二套筒(12)可调节相邻两根第三横杆(9)之间的位置;防蚁装置(4)包括两个围住立杆(1)的水槽(22),两个水槽(22)贴合且贴合的面上均设有流通槽(25),使两个水槽(22)内部的水能够流通,水能够环绕立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蚁装置(4)还包括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新苏亨荣范成垚
申请(专利权)人: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