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其投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69373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7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其投喂方法,所述投喂装置包括投喂盒和投喂台,所述投喂盒放置在投喂台上,所述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上底面的面积小;所述投喂盒的底部有一圈孔洞,空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投喂装置的形状和结构,提高了黄粉虫的鲜活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的上底面的面积小,可供饵料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又不至饵料顺着斜坡滑落水中死亡,提高了饵料的成活率,使棘胸蛙更有捕食欲望,提高了棘胸蛙的捕食欲望和饵料的鲜活,降低了饵料死亡率,进一步提高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率。

Feeding device for spiny frog and feed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spinosa feeding device and feeding method, th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eeding box and feeding, the feeding box is arranged in the feeding table, the feeding box bottom area of small surface area than the feeding table at the end of the investment; feed box at the bottom of a ring hole, a hollow set; the invention by changing the dosage form and structure of feeding device, improve the freshness of Tenebrio moli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stment area at the bottom feed box than feeding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aiwan area is small, can be used for bait crawling sound to attract p.spinosa, and not to feed along the slope of death slide water,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feed, make p.spinosa more prey desire, improve the spinosa predation desire and bait fresh bait, reduce mortality,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of Rana spinos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其投喂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其投喂方法。
技术介绍
棘胸蛙(拉丁名:Quasipaaspinosa)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属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并喜穴居生活,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棘胸蛙喜栖息于草木丛生,阴凉安静,清水长流的山涧小溪,棘胸蛙以昆虫及幼体,蚯蚓,小螺,小虾,小鱼等动物活饵为主,不摄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传统的棘胸蛙养殖行业中,使用在养殖池中央建弧形半岛的方式投喂黄粉虫,但是黄粉虫运动能力不强,超过40%的黄粉虫会顺着弧面落水死亡。死亡的饵料棘胸蛙不会食用,造成饵料利用率降低,死亡饵料污染水质,导致需要频繁更换池水的现象。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投喂装置及投喂方法,以提高了石蛙的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棘胸蛙的投喂过程中饲料利用率低、饲料易污染水质、更换饲料麻烦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投喂方法。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包括投喂盒和投喂台,所述投喂盒放置在投喂台上,所述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上底面的面积小;所述投喂盒的底部有一圈孔洞,空心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投喂台为台体设计。作为优选,所述投喂台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作为优选,所述投喂台的坡度小于15°,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作为优选,所述投喂盒为PC材质的塑料盒,可以高温消毒,长久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每个孔洞面积为10~15cm2,便于多条黄粉虫同时爬出,同时避免一次爬出量太多,而落入水中。作为优选,所述孔洞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或其它规则形状,优选为圆形。作为优选,所述孔洞均匀设置在投喂盒的底部。一种棘胸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喂:投喂时将饲料黄粉虫放入投喂盒中,因黄粉虫天性喜钻孔,会从投喂盒底部的孔中爬出,在投喂台上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捕食,从而达到投喂效果;(2)更换饵料:当投喂完毕之后,可将投喂盒取下,将受伤、死亡的个体丢弃,进一步保证了饵料的质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投喂台为台体设计,并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所述投喂台的坡度小于15°,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投喂盒底部面积小于投喂台,所述投喂盒为PC材质的塑料盒,可以高温消毒,长久使用;所述投喂盒底部的孔洞均匀设置,孔洞的形状为圆形,孔洞面积为10~15cm2,便于多条黄粉虫同时爬出,同时避免一次爬出量太多,而落入水中。本专利技术改变传统的投喂装置结构,提高了黄粉虫的鲜活度;同时本专利技术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的上底面的面积小,可供饵料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又不至饵料顺着斜坡滑落水中死亡,提高了饵料的成活率,使石蛙更有捕食欲望,提高了石蛙的捕食欲望和饵料的鲜活,降低了饵料死亡率,进一步提高了石蛙的养殖效率。说明书附图图1为棘胸蛙的投喂装置的切面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投喂盒底部切面图。图3为实施例2中的投喂盒底部切面图。图4为实施例3中的投喂盒底部切面图。图5为实施例4中的投喂盒底部切面图。其中1为投喂盒,2为投喂台,3为圆形孔洞,4为三角形孔洞,5为正方形孔洞,6为菱形孔洞。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包括投喂盒1和投喂台2,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投喂盒1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2上底面的面积小;投喂盒1的底部有一圈圆形孔洞3,空心设置;投喂台2为台体设计,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投喂台2的坡度为14°,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一种棘胸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喂。投喂时将饲料黄粉虫放入投喂盒1中,因黄粉虫天性喜钻孔,会从投喂盒底部的圆形孔洞3中爬出,在投喂台2上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捕食,从而达到投喂效果。(2)更换饵料。当投喂完毕之后,将投喂盒1取下,将受伤、死亡的个体丢弃。实施例2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包括投喂盒1和投喂台2,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投喂盒1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2上底面的面积小;投喂盒1的底部有一圈三角形孔洞4,空心设置;投喂台2为台体设计,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投喂台2的坡度为13°,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一种棘胸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喂。投喂时将饲料黄粉虫放入投喂盒1中,因黄粉虫天性喜钻孔,会从投喂盒底部的三角形孔洞4中爬出,在投喂台2上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捕食,从而达到投喂效果。(2)更换饵料。当投喂完毕之后,将投喂盒1取下,将受伤、死亡的个体丢弃。实施例3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包括投喂盒1和投喂台2,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投喂盒1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2上底面的面积小;投喂盒1的底部有一圈正方形孔洞5,空心设置;投喂台2为台体设计,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投喂台2的坡度为14°,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一种棘胸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喂。投喂时将饲料黄粉虫放入投喂盒1中,因黄粉虫天性喜钻孔,会从投喂盒底部的正方形孔洞5中爬出,在投喂台2上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捕食,从而达到投喂效果。(2)更换饵料。当投喂完毕之后,将投喂盒1取下,将受伤、死亡的个体丢弃。实施例4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包括投喂盒1和投喂台2,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投喂盒1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2上底面的面积小;投喂盒1的底部有一圈菱形孔洞6,空心设置;投喂台2为台体设计,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投喂台2的坡度为13°,方便石蛙捕捉饵料。一种棘胸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喂。投喂时将饲料黄粉虫放入投喂盒1中,因黄粉虫天性喜钻孔,会从投喂盒底部的菱形孔洞6中爬出,在投喂台2上爬行,发出声响吸引棘胸蛙捕食,从而达到投喂效果。(2)更换饵料。当投喂完毕之后,将投喂盒1取下,将受伤、死亡的个体丢弃。实施例5A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幼虫放置于实施例1中的投喂盒1中,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1。B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虫直接放置于实施例1中的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1。表1编号A组B组存活率91.56%55.6%掉落水中比率5.31%48.7%实施例6C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幼虫放置于实施例2中的投喂盒1中,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2。D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虫直接放置于实施例2中的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2。表1编号C组D组存活率90.51%53.1%掉落水中比率5.4%49.2%实施例7E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幼虫放置于实施例3中的投喂盒1中,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3。F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虫直接放置于实施例3中的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存活率,见表3。表3编号E组F组存活率89.59%52.2%掉落水中比率5.35%48.3%实施例8G组:取新鲜的800只黄粉幼虫放置于实施例4中的投喂盒1中,投喂盒1放置在投喂台2上,4小时后统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及其投喂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装置包括投喂盒和投喂台,所述投喂盒放置在投喂台上,所述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上底面的面积小;所述投喂盒的底部有一圈孔洞,空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装置包括投喂盒和投喂台,所述投喂盒放置在投喂台上,所述投喂盒的底部面积比投喂台上底面的面积小;所述投喂盒的底部有一圈孔洞,空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台为台体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台建在棘胸蛙养殖池的中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台的坡度小于15°,方便石蛙捕捉饵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盒为PC材质的塑料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均匀设置在投喂盒的底部,所述每个孔洞面积为10~15cm2,便于多条黄粉虫同时爬出,同时避免一次爬出量太多,而落入水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棘胸蛙的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刘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