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6692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6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8、接口J1,所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包括接口J3、接口J4,三极管Q1、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4、二极管D5、稳压管D6、电感L4、电感L2、电感L3,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particular to a IOT of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odule,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data analysis processing module including U1 chip, chip U2, a resistor R10 and a resistor R11, a resistor R12 and a resistor R13, a resistor R14 and a resistor R15, a resistor R16 and a resistor R17, a resistor R16 and a capacitor C15, a capacitor C16, a capacitor C17, a triode Q6, a triode Q7, a triode Q8, diode D8, J1 interface, the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module includes J3 interface, J4 interface, a triode Q1, a triode Q5, a triode Q6, diode D4, D5 diode, Zener D6, L4, L2, inductance inductance inductance L3, capacitance C5, a capacitor C6, a capacitor C7, a capacitor C8, a capacitor C9, a capacitor C10, a capacitor C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基于电力传输线路的物连网络,就是在现有的电力线网络中构建物连网络,使得用电设备能方便地通过电力线接入网络,从而实现用电设备的互联互通。借助电力传输线路实现通信,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已经发展了数10年,主要是点到点通信,例如电表数字抄送,路灯控制,电力设备管理和控制,在国外已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国内外电力线网络的部署结构不同,使用的电压范围不同,很多成功的经验无法直接使用。与此同时,使用低压电力线网络构建物连网络,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都很少见到。传统的物联网络,主要运用的是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网络部署快速、节点可移动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续航能力差、无线干扰等问题。根据近年来对生产、生活中物联网应用的调查,快速部署、节点可移动等传统物联网的优势已不是很明显,但是其供电的不可持续性、无线干扰以及无线信号对人体的辐射等缺点却被放大。利用现有资源、可靠部署、无污染通信,成为了生产以及家用物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目前物联网络存在续航能力差、无线干扰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8、接口J1,所述芯片U1的引脚7接接口J1的引脚8,其引脚8接接口J1的引脚7,其引脚9接接口J1的引脚6,其引脚10接接口J1的引脚5、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阻R10的一端,其引脚18接芯片U2的额引脚4,其引脚17接芯片U2的引脚3,其引脚16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15接芯片U2的引脚1,其引脚13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11接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接口J1的引脚4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其引脚2接其引脚1且都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引脚7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其引脚13接电容C1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其引脚18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容C23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电容C24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且都接地,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阳极且接电压+12V,所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包括接口J3、接口J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4、二极管D5、稳压管D6、电感L4、电感L2、电感L3,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20,所述接口J3的引脚2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20的一端,其引脚1接电阻R5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所述三级管Q5的发射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阳极且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其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其集电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稳压管D6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感L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所述稳压管D6的阳极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接口J4的引脚2,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口J4的引脚1。所述芯片U1选用AT89C2051型号的芯片。所述芯片U2选用ES0191型号的芯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是基于电力传输线路的物联网,利用现有的电力传输线路,在生活场景和生产场景中,使所有用电的物体接入网络,从而构建成物联网络。2本专利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可以进行频带传输,提供高可靠、低速率的数据传送,其工作效率高。3本专利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能够将接收到的信号滤除掉带外噪声,有效的保留有用信号以及部分通带内的噪声,大大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无线干扰。4本专利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其续航能力强,可是持续供电,满足生产以及家用物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5本专利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其功耗低、数据处理快、效率高,能够使用电设备能方便地通过电力线接入网络,从而实现用电设备的互联互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图1)、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图2)。图1中,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8、接口J1,芯片U1的引脚7接接口J1的引脚8,其引脚8接接口J1的引脚7,其引脚9接接口J1的引脚6,其引脚10接接口J1的引脚5、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阻R10的一端,其引脚18接芯片U2的额引脚4,其引脚17接芯片U2的引脚3,其引脚16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15接芯片U2的引脚1,其引脚13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11接二极管D8的阴极,接口J1的引脚4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其引脚2接其引脚1且都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且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芯片U2的引脚7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其引脚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8、接口J1,所述芯片U1的引脚7接接口J1的引脚8,其引脚8接接口J1的引脚7,其引脚9接接口J1的引脚6,其引脚10接接口J1的引脚5、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阻R10的一端,其引脚18接芯片U2的额引脚4,其引脚17接芯片U2的引脚3,其引脚16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15接芯片U2的引脚1,其引脚13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11接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接口J1的引脚4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其引脚2接其引脚1且都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引脚7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其引脚13接电容C1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其引脚18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容C23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电容C24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且都接地,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阳极且接电压+12V,所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包括接口J3、接口J4,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4、二极管D5、稳压管D6、电感L4、电感L2、电感L3,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20,所述接口J3的引脚2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20的一端,其引脚1接电阻R5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所述三级管Q5的发射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阳极且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其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其集电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稳压管D6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感L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所述稳压管D6的阳极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接口J4的引脚2,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口J4的引脚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电力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二极管D8、接口J1,所述芯片U1的引脚7接接口J1的引脚8,其引脚8接接口J1的引脚7,其引脚9接接口J1的引脚6,其引脚10接接口J1的引脚5、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阻R10的一端,其引脚18接芯片U2的额引脚4,其引脚17接芯片U2的引脚3,其引脚16接芯片U2的引脚2,其引脚15接芯片U2的引脚1,其引脚13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11接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接口J1的引脚4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其引脚2接其引脚1且都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所述芯片U2的引脚7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其引脚13接电容C16的一端,其引脚15接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其引脚18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20接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容C23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电容C24的一端,其发射极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智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