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65738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6 09:22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该电池包含一基板、一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一第一非晶硅层、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二第一汇流电极、二第一连接电极、数个第一栅线电极,及数个第二栅线电极。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本体区与一平均厚度小于该本体区的周边区。二第一汇流电极分别邻近该基板的二个第一侧边并沿第一侧边延伸。每一第一汇流电极与第一连接电极的位置覆盖该周边区,借此可免除以往将汇流电极设置于靠近基板中央处对基板造成额外的遮光效果,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电池受光面积、提升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边缘处的电流收集效果,并降低串联电阻。

Solar cell and module thereof

A solar cell and module, the battery comprises a substrate, a first intrinsic amorphous silicon layer and a first amorphous silicon layer, a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the bus electrode, two first two first connecting electrode, a plurality of first electrodes and a plurality of gate lines, second gate wire electrode.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has a body region and a peripheral region having an average thickness less than that of the body region. Two the first bus electrode is respectively adjacent to the two first side edges of the substrate and extends along the first side edge. Each of the first bus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electrode position covering the surrounding area, which will be set in the past from the bus electrode close to the substrate of the central substrate caused by the extra shading effect, so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battery area by the light and enhance the current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t the edges of the collection effect, and reduce the series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异质接面结合本质非晶硅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一般异质接面结合本质非晶硅薄膜(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简称HIT)太阳能电池9,通常包含:一具有相对的一正面911与一背面912的n型硅基板91、二分别位于该正面911与该背面912的本质非晶硅层(intrinsicamorphoussiliconlayer,简称i-layera-Si)92、一位于正面911的该本质非晶硅层92上的p型非晶硅层(p-typeamorphoussiliconlayer,简称p-typea-Si)93、一位于背面912的该本质非晶硅层92上的n+型非晶硅层(n-typeamorphoussiliconlayer,简称n+-typea-Si)94、二分别位于该p型非晶硅层93与该n+型非晶硅层94上的透明导电层95、95’,以及分别位于二透明导电层95、95’上的一正面电极96与一背面电极97。该正面电极96包括二间隔的汇流电极961,以及数个横向连接二汇流电极961的指状电极962。二汇流电极961的位置,通常是靠近该基板91中央处,或者至少是设置于离该基板91左右两侧周缘有一段距离的位置。该透明导电层95是利用真空镀膜方式形成,镀膜时通常会配合遮罩将该p型非晶硅层93周围部位遮蔽后再镀膜,使该透明导电层95不会覆盖到该p型非晶硅层93的边缘区域931,避免该透明导电层95以整面覆盖方式镀膜时,若该透明导电层95还延伸至基板91侧面,则可能会与该基板91背面912上的导电层接触而产生寄生分流(ParasiticShunting)现象。但使用遮罩镀膜后,会因为遮罩的遮荫效果,导致透明导电层95于周边区域951的镀膜厚度较薄,甚至是最靠近基板91侧边处即呈现无透明导电层95的露出p型非晶硅层93的情形。由于透明导电层95一般使用透明导电氧化材料,兼具导电与抗反射效果,但因为该p型非晶硅层93的边缘区域931表面没有任何透明导电镀膜,加上该透明导电层95的周边区域951的薄膜厚度较薄,因此该边缘区域931与该周边区域951容易反光,成为不利于受光、使光线进入的区域,这些区域属于受光效能较差的区域。而且该边缘区域931与该周边区域951的电流收集效果较差,串联电阻高,上述缺失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电池边缘处的电流收集效果、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一个第一非晶硅层、一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二个第一汇流电极、二个第一连接电极、数个第一栅线电极,及数个第二栅线电极。该基板为第一导电型,并具有相对的一个正面与一个背面、二个间隔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二个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间的第二侧边。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位于该正面。该第一非晶硅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位于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本体区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本体区周围且平均厚度小于该本体区的周边区。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彼此间隔相对地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二个第一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彼此间隔相对且连接于二个第一汇流电极间,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二个第二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数个第一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二个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且连接二个第一汇流电极。数个第二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二个第一汇流电极之间,且连接二个第一连接电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第一栅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栅线电极于该基板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大于在该基板非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该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的距离为1μm~2mm,该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为一个露硅区,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还覆盖该露硅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还覆盖该露硅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第二栅线电极的排列密度,是由靠近该基板中央处往两侧靠近所述第一汇流电极处逐渐变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第二栅线电极中,越靠近该基板中央的该第二栅线电极的宽度越宽,越靠近所述第一汇流电极的该第二栅线电极的宽度越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基板中央区域的每一个第二栅线电极的宽度为整条等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第一汇流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的整条宽度为宽窄重复交错的设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该基板的该背面的电极配置实质上与该正面的配置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太阳能电池,包含:一个基板、一个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一个第一非晶硅层、一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二个第一汇流电极、二个第一连接电极、数个第一栅线电极,及数个第二栅线电极。该基板为第一导电型,并具有相对的一个正面与一个背面、二个间隔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二个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间的第二侧边。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位于该正面。该第一非晶硅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位于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本体区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本体区周围且平均厚度小于该本体区的周边区,该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的距离为1μm~2mm,该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为一个露硅区。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彼此间隔相对地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二个第一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覆盖该周边区与该露硅区。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彼此间隔相对且连接于二个第一汇流电极间,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二个第二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覆盖该周边区与该露硅区。数个第一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二个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且连接二个第一汇流电极。数个第二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二个第一汇流电极之间,且连接二个第一连接电极。数个第一栅线电极和数个第二栅线电极于该基板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大于在该基板非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二个第一汇流电极的宽度大于二个第一连接电极的宽度,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的整条宽度为宽窄重复交错的设计。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包含: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一板材与一个第二板材、至少一个如上述且设置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间的太阳能电池,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之间并接触该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二第一汇流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该周边区上,可免除以往将汇流电极设置于靠近基板中央处对基板造成额外的遮光效果,故可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受光面积。而且第一汇流电极与第一连接电极可提升第一透明导电层边缘处的电流收集效果、降低串联电阻。且数个第二栅线电极有助于第一栅线电极的电流传导至二第一汇流电极,亦可提升电流收集与传导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已知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线A-A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基板,为第一导电型,并具有相对的一个正面与一个背面、二个间隔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二个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间的第二侧边;一个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位于该正面;一个第一非晶硅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位于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上;一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本体区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本体区周围且平均厚度小于该本体区的周边区;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彼此间隔相对地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一汇流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彼此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间,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第二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数个第一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电极;数个第二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8 TW 104144066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基板,为第一导电型,并具有相对的一个正面与一个背面、二个间隔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二个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间的第二侧边;一个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位于该正面;一个第一非晶硅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位于该第一本质非晶硅层上;一个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非晶硅层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本体区以及一个连接于该本体区周围且平均厚度小于该本体区的周边区;二个第一汇流电极,彼此间隔相对地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一汇流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二个第一连接电极,彼此间隔相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间,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分别邻近且沿该基板的第二侧边延伸,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数个第一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电极;数个第二栅线电极,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汇流电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栅线电极于该基板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大于在该基板非中央区域的单位面积所占比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的距离为1μm~2mm,该周边区的周缘与该第一非晶硅层的周缘之间为一个露硅区,每一个第一汇流电极还覆盖该露硅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连接电极还覆盖该露硅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线电极的排列密度,是由靠近该基板中央处往两侧靠近所述第一汇流电极处逐渐变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线电极中,越靠近该基板中央的该第二栅线电极的宽度越宽,越靠近所述第一汇流电极的该第二栅线电极的宽度越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中央区域的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斌
申请(专利权)人: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