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4925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3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转接头。该电磁转接口包括连接部、本体及转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接部通过所述本体电气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第一设备接口中,所述转接部用于与待插入的第二设备接口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磁性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的第一端面包括第一磁性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直流接插件之间,亦可以应用于交流接插件之间,通过在本体内设置电磁转换电路,在转接部端面处形成磁性区域,由于该端面的面积较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接口端面要大,且利用磁性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实现接插件之间防松动效果,同时方便插头从转接头上拨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转接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用的数据线一般是线主体与两端接头连接成的不可拆分整体式结构。当使用中一旦出现对数据线的意外刮碰,经常会将连接的设备拽拉跌落,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每次连接或断开都需要插入或拔出插头,使用起来比较烦琐,经常的拔插会使接口松动、老化,造成数据线的损坏,这种损坏多是难以修复的,只能更换数据线,对社会资源也造成极大的浪费。且数据接口是具有方向性的,很多情况下接口是在设备后方等不在可视范围内,每次均需对好位置才能插入,很容易造成误插,用力不当还会损坏USB接口或设备,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尤其是行车过程中使用。针对上述缺点,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磁性插头,这种插头只需利用磁力吸附接合就能实现对设备的连接,不必拨插,避免了插口的损坏,但是却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1、由于磁体接触面积小,所以吸附力量不够,有时碰触就会掉开,如果在连接的状况下使用设备,移动过程中一不注意就会使磁性插头掉落,连接断开;2、磁性插头均采用永久磁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吸附杂质,造成使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转接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转接头,包括连接部、本体及转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接部通过所述本体电气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第一设备接口中,所述转接部用于与待插入的第二设备接口连接,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磁性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的第一端面包括第一磁性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磁性转换开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提供直流电,所述磁性转换电路包括所述磁性转换开关(K1)和电磁体(U3),所述磁性转换开关分别电连接(K1)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金属点和所述电磁体(U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提供交流电,所述磁性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U1)、桥式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稳压模块(U2)、磁性控制开关(K1)和电磁体(U3);其中,所述变压器(U1)电连接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金属点;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U1)且其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稳压模块(U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磁体(U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3)分别并接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D1)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稳压模块(U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电磁体(U3)的第一端且第三端通过所述磁性控制开关(K1)电连接至所述电磁体(U3)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4)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稳压模块(U2)的第三端与第二端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U3)设置于所述转接部的第二端面位置处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形成第二磁性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U3)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相对两侧位置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U3)包括软磁材料内芯和导电线圈,所述导电线圈电连接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金属点按照接口定义对应的电源线和接地线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还包括芯线,所述转接部的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芯线对应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芯线对应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的触点数为接口定义端子数的两倍,且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呈两排对称排列,第一排按照接口定义呈正序排列,第二排按照接口定义呈倒序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第三端面包括第三磁性区域,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处设置有第四磁性区域,所述第三磁性区域与所述第四磁性区域的磁性互为异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磁转接头的本体内设置电磁转换电路,在转接部端面处形成磁性区域,由于该端面的面积较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接口端面要大,且利用磁性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实现接插件之间防松动效果,同时方便插头从转接头上拨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转接头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电磁转接头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性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性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性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转接头的截面示意图。该电磁转接头10既可以是插接在交流电插盘上的转接头,例如小米公司的小KMini、小K2代,也可以是插接在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转接头,例如Micro-USB转接口、USB3.1Type-C或iPhone和iPad的闪电转接口等。具体地,该电磁转接头10包括连接部11、本体13及转接部15,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转接部15通过所述本体13电气连接,所述连接部11用于插入第一设备接口20中,所述转接部15用于与待插入的第二设备接口30连接,其中,所述本体13包括磁性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二设备接口30的第一端面31包括第一磁性区域。其中,所述本体13上还设置有磁性转换开关K1。该开关优选为感应开关。所述电磁体(U3)设置于所述转接部15的第二端面151位置处以在所述第二端面151上形成第二磁性区域。第一磁性区域和第二磁性区域通过电磁转换开关K1实现吸接和排拔及无磁性的效果。请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电磁转接头的截面示意图。所述电磁体U3包括第一电磁铁U31和第二电磁铁U32,所述第一电磁铁U31和所述第二电磁铁U32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相对两侧位置处以形成第二磁性区域,与第一磁性区域形成相吸或者相斥或者无磁性的效果。请参见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本体13内还包括芯线(图中未示出),转接部15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芯线对应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连接部11设置有与所述芯线对应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部11的第三端面可以包括第三磁性区域,所述第一设备接口20处可以设置有第四磁性区域,所述第三磁性区域与所述第四磁性区域的磁性互为异性。另外,对于部分电磁转接头,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的触点数为接口定义端子数的两倍,且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呈两排对称排列,第一排按照接口定义呈正序排列,第二排按照接口定义呈倒序排列。例如:1234432143211234利用上述结构可使插口实现任意的正插或反插,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备如下优点:1、设备连接部分可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长期保持相连,无需频繁拔插,同时减少了灰尘进入设备,对设备起保护作用。2、需要连接时,将转接部和数据线接口对接即可,依靠磁性的异性相吸使两个部分稳定对接,而施加一定的反向力即可轻松分离,避免了对数据线和电子产品接口的损坏。3、设备转接部和数据线接口之间的对接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转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本体及转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接部通过所述本体电气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第一设备接口中,所述转接部用于与待插入的第二设备接口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磁性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的第一端面包括第一磁性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本体及转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接部通过所述本体电气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第一设备接口中,所述转接部用于与待插入的第二设备接口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磁性转换电路且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的第一端面包括第一磁性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磁性转换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提供直流电,所述磁性转换电路包括所述磁性转换开关(K1)和电磁体(U3),所述磁性转换开关分别电连接(K1)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金属点和所述电磁体(U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提供交流电,所述磁性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U1)、桥式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稳压模块(U2)、磁性控制开关(K1)和电磁体(U3);其中,所述变压器(U1)电连接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金属点;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变压器(U1)且其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稳压模块(U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磁体(U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3)分别并接于所述整流电路(D1)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稳压模块(U2)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电磁体(U3)的第一端且第三端通过所述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圣杰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