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4805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3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采用外壳保护,组成独立的保护器,取代大的压敏电阻,节约了空间,方便安装维护。针对整流桥的电源电压选择相应的晶闸管、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作为保护电阻,有效保护了晶闸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闸管保护器
本技术属于电气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闸管保护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安装传统使用晶闸管元件,元件本身保护性能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晶闸管过压的问题,过压会导致晶闸管击穿。晶闸管在使用时不是单个使用而是四个晶闸管为一组用过各种压装元件组装在一起,压装工艺繁杂涉及元件较多,一旦损坏很难拆装维修,晶闸管的采购成本也非常高。现有技术的晶闸管缺少必要的保护,电流过大,容易造成晶闸管的击穿。现有技术中,晶闸管采用体积大的压敏电阻作为保护元件,因为其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在小空间安装,也不便于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晶闸管保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晶闸管保护用压敏电阻体积大在小空间应用不便且不容易拆装维修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外壳上设置三个进线孔、一个出线孔,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压敏电阻和两个均压电阻,其中,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组成并联电路,然后与另一个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并联电路串联连接。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均包括四个,其中,两个压敏电阻和两个均压电阻组成一个并联电路,两个并联电路串联连接。外壳上的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两个侧面上。整流桥电源侧电压包括660V和1140V,其中,660V电压的整流桥采用3000V耐压的晶闸管,1140V电压的整流桥采用4200V耐压的晶闸管。3000V耐压的晶闸管选择112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4200V耐压的晶闸管选择180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均压电阻的规格为阻值1.1兆欧、功率3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多个小的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并联后再串联连接,采用外壳保护,组成独立的保护器,取代大的压敏电阻,节约了空间,方便安装维护。2、针对整流桥的电源电压选择相应的晶闸管,然后选择相应的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作为保护电阻,有效保护了晶闸管。3、根据晶闸管的规格,选择匹配的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的个数,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晶闸管且没有造成浪费,有效提高了元器件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保护器外壳内部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保护器的外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保护器外壳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保护器外壳的侧视图。其中,图中的标识为:1-外壳;2-进线;3-出线;4-安装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外壳上设置三个进线孔、一个出线孔,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1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均包括四个,其中,两个压敏电阻和两个均压电阻组成一个并联电路,两个并联电路串联连接。外壳上设置三个进线孔、一个出线孔,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2,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3,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外壳上的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两个侧面上。外壳具有两边延伸出来的安装部分,安装部分上设置安装定位孔4,该安装定位孔用于将该保护器安装于真空接触器附近后,然后完成接线工作,这样可方便了接线,同时该保护器所占空间很小,适用于小空间的应用。整流桥电源侧电压包括660V和1140V,其中,660V电压的整流桥采用3000V耐压的晶闸管,1140V电压的整流桥采用4200V耐压的晶闸管。3000V耐压的晶闸管选择两个112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串联,4200V耐压的晶闸管选择两个180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串联,均压电阻的规格为阻值1.1兆欧、功率3瓦。两个112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串联后的击穿电压为2240V,低于晶闸管的3000V耐压,两个1800V击穿电压阈值的压敏电阻串联后的击穿电压为3600V,低于晶闸管的4200V耐压,当大电流经过电路的时候,压敏电阻能够有效地保护晶闸管不被击穿。该晶闸管保护器的外壳规格如图3、图4所示,外壳的底板为长132mm、宽68.5mm,外壳的壳体长度为100mm,宽为70mm,高为50mm,外壳的底板四个角分别设置一个安装定位孔,长边上两个安装定位孔之间的孔间距为115mm,宽边上两个安装定位孔之间的孔间距为43mm。该晶闸管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VDR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晶闸管保护器。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压敏电阻的最大特点是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低于它的阈值"UN"时,流过它的电流极小,相当于一只关死的阀门,当电压超过UN时,流过它的电流激增,相当于阀门打开。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抑制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过电压,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损害。本方案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包括安装盒(该安装盒与外壳均属于同一个部件,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名称)以及放置于安装盒内至少一路压敏电阻串并联回路单元,其中,压敏电阻回路单元包括压敏电阻、电阻、进线和出线,压敏电阻和电阻焊接串联在一起然后再并联,在两头各焊接一根32的导线共四根引出线,这样的回路共四组。将焊接好的压敏电阻回路放置在安装盒内,在安装盒的上面打上M3的孔一个用来穿出引出线,在安装盒的下方打三个平行的M3的孔用来穿出引线。将这些电路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晶闸管保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外壳上设置三个进线孔、一个出线孔,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闸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护电路,其中,外壳上设置进线、出线孔;保护电路包括三路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每一路保护电路的两端引出线均通过外壳上的进线、出线孔引出,外壳上设置三个进线孔、一个出线孔,三路组合电路的一端分别通过外壳上三个进线孔引出三路进线,另一端连接于一点通过外壳出线孔引出一路出线,三路进线分别与整流桥的三个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一路出线与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压敏电阻和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压敏电阻和两个均压电阻,其中,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组成并联电路,然后与另一个压敏电阻和均压电阻并联电路串联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斌冯湛程祥兵许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欣民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