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4873 阅读:1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其中,3D膜包括:透明基材层;第一微结构层,第一微结构层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第二微结构层,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微结构层的远离透明基材层的一侧;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的接触面包括多个3D微结构表面,3D微结构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光滑曲面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带给使用者的3D视觉体验差的问题。

3D film and 3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3D film and its 3D displa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nsparent 3D film substrate layer; the first layer micro structure, micro structure of the first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the second layer micro structure, second micro structure lay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away from the micro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first layer; micro structure layer and the second layer micro structure contact surfa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3D micro structure surface, 3D micro structure surface is sequentially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mooth surface segmen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3D display device of the prior art brings poor visual experience of the 3D to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薄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显示产品的不断普及和竞争的加剧,现实产品越来越往轻薄化发展,同时,伴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显示技术正在经历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立体显示特别是裸眼3D立体技术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新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显示产品开始整合裸眼3D显示。裸眼3D显示一般有柱状透镜和视差屏障两种实现方式,一般柱状透镜实现方式是将3D膜对位贴合于显示屏上,之后将触摸屏置于3D膜之上进行整合。3D膜通常包括由柱状透镜构成的微结构层,现有的柱状透镜通常有两种结构,其中,第一种柱状透镜的表面为圆弧表面,第二种柱状透镜的表面为多棱镜平面。在使用采用第一种柱状透镜的微结构层制成的3D膜时,相邻的两个柱状透镜的连接处会形成较严重的暗纹,这样便降低了3D显示装置的显示清晰度,影响了3D显示装置的成像效果;此外,在使用采用第一种柱状透镜的微结构层制成的3D膜时,只有当使用者所处位置时的视线垂直于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时,使用者才能观看到比较好的3D效果画面,而当使用者的所处位置较偏,即使用者的视线与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之间的夹角过小时,使用者便无法看到明显的3D效果画面,从而降低了使用者对3D显示装置的3D视觉体验。在使用采用第二种柱状透镜的微结构层制成的3D膜时,会限制使用者的视线偏移自由度,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两眼的与3D膜的距离差值过大时,例如使用者转动头部的幅度过大后,使用者便无法可靠地看到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画面,因此,由第二种柱状透镜制成的3D膜在使用时,仍然会存在影响使用者对3D显示装置的3D视觉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装置带给使用者的3D视觉体验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膜,包括:透明基材层;第一微结构层,第一微结构层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第二微结构层,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微结构层的远离透明基材层的一侧;其中,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的接触面包括多个3D微结构表面,3D微结构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光滑曲面段。进一步地,3D膜具有第一参考平面,第一参考平面垂直于透明基材层的朝向第一微结构层的表面,各3D微结构表面为几何中心对称曲面,且3D微结构表面对称设置在一个第一参考平面的两侧。进一步地,3D微结构表面包括两个光滑曲面段,两个光滑曲面段对称设置在第一参考平面的两侧,两个光滑曲面段的交线处形成凸起部或凹陷部。进一步地,3D膜具有第二参考平面,第二参考平面在3D膜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第二参考平面垂直于第一参考平面,交线在第二参考平面内形成投影点A,两个光滑曲面段的远离交线的一端分别在第二参考平面内形成投影点B和投影点C。进一步地,投影点B和投影点C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03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进一步地,投影点A到投影点B和投影点C之间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5毫米。进一步地,3D膜具有第二参考平面,第二参考平面在3D膜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第二参考平面垂直于第一参考平面,光滑曲面段在第二参考平面内的投影为样条曲线的部分线段、抛物线的部分线段、圆锥曲线的部分线段、正弦曲线的部分线段、双曲线的部分线段或椭圆曲线的部分线段中的一种。进一步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3D柱状透镜,多个3D柱状透镜依次设置在透明基材层上,多个3D柱状透镜的朝向第二微结构层的表面一一对应地形成多个3D微结构表面。进一步地,第二微结构层与第一微结构层处处适配性贴合。进一步地,第一微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1,第二微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与n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4。进一步地,n1大于n2,其中,1.5≤n1≤1.7,且1.3≤n2≤1.55;或n2大于n1,其中,1.3≤n1≤1.55,且1.5≤n2≤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3D膜,3D膜设置在显示屏的表面上;以及触摸屏,触摸屏黏贴在3D膜的远离显示屏一侧的表面上;其中,3D膜为上述的3D膜。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的接触面设置成多个3D微结构表面,且各3D微结构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光滑曲面段。这样,不仅减少了3D膜处形成的暗纹,而且提高了光线在3D微结构表面处的聚焦性能,使用者能够观看到更为清晰的3D画面,而且即使当使用者的视线与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使用者同样能够观看到明显的3D效果画面;此外,在使用设置有本技术的3D膜的3D显示装置时,使用者的视线偏移自由度被增大,使用者不会因旋转头部的角度过大而失去3D视觉体验,本技术的3D显示装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能够带给使用者舒适的3D视觉体验,因此,设置有本技术的3D膜的3D显示装置可靠地提升了用户对产品的3D视觉体验的满意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3D膜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3D膜的部分第一微结构层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3D膜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3D膜的部分第一微结构层的剖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一种使用现有的3D膜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图6示出了使用实施例一中的3D膜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图7示出了使用实施例二中的3D膜的3D显示装置的3D测试曲线。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透明基材层;20、第一微结构层;21、3D微结构表面;211、光滑曲面段;30、第二微结构层;40、第一参考平面;50、第二参考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3D膜及具有其的3D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材层(10);第一微结构层(20),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第二微结构层(30),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远离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接触面包括多个3D微结构表面(21),所述3D微结构表面(21)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光滑曲面段(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材层(10);第一微结构层(20),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表面上;第二微结构层(30),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远离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层(30)的接触面包括多个3D微结构表面(21),所述3D微结构表面(21)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光滑曲面段(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D膜具有第一参考平面(40),所述第一参考平面(40)垂直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0)的朝向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0)的表面,各所述3D微结构表面(21)为几何中心对称曲面,且所述3D微结构表面(21)对称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参考平面(40)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D微结构表面(21)包括两个光滑曲面段(211),两个光滑曲面段(21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40)的两侧,两个所述光滑曲面段(211)的交线处形成凸起部或凹陷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D膜具有第二参考平面(50),所述第二参考平面(50)在所述3D膜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参考平面(50)垂直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40),所述交线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50)内形成投影点A,两个所述光滑曲面段(211)的远离所述交线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二参考平面(50)内形成投影点B和投影点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点B和所述投影点C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03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点A到所述投影点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华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