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2133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该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中,透镜为轴对称结构,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至少两对齿角,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的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一出光面两侧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第三出光面为凸出的曲面。该透镜,通过设置锯齿状的内表面,综合利用内反射和折射的叠加效果来实现出射光线更大角度的分布,并且满足高均匀度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更少数量的透镜,实现更大体积的灯具的均匀照射面积,降低了成本。

Lens,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ns, a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an illumination device. The lens comprises a bottom surface, inner surface and outer surface, and for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containing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the first cavity wall inner surface, wherein the lens, lens for axisymmetric structure, cross section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awtooth shape, including a projected first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nd at least two pairs of teeth the outer surface angle, including two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rea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surface, in the first round of secon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nd is composed of second light emitting surface extends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hird round, two first out surface to form a V shape structure, a smooth convex surface is third. Through the lens,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jagged, superimposed effect of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nal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to realize the distribution of output light in large angle, and satisfy the high uniformity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lens less number of uniform irradiation area lamps with larger volume, lowe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
本技术属于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视背光、吸顶灯及广告灯箱等显示或照明领域已经普遍应用的透镜,需要兼具大角度出光及均匀出光的双重特性。然而,现有的透镜受其本身形状及材料属性的限制,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的二次配光后,出光角度较小,且均匀度不佳,不能有效形成大角度范围出光及高均匀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大角度范围且均匀出光的透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透镜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至少两对齿角,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出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内表面的两对齿角,其中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另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三入光面和对称设置的底壁面。进一步的,所述一对第二入光面为第一入光面的相邻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齿角的尖端比第一对齿角的尖端更接近所述底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内表面还包括一对与所述底壁面相邻的侧壁面,所述侧壁面对称设置,所述底壁面和所述侧壁面围成一个收容区域。进一步的,所述透镜还包括一对立柱,所述立柱由侧壁面、侧壁面所对应的外表面的部分、及底表面构成。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的相交处形成圆弧倒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磨砂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为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为直线型或曲线型的轴对称结构,其延伸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其中心轴与该横向和纵向正交,透镜在该纵向上每一点的横截面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为轴旋转对称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外表面最下端向外凸出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安装孔的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宽度不大于32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透镜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一对齿角,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出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进一步的,所述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且所述第二入光面为第一入光面的相邻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入光面为曲面。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的相交处形成圆弧倒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齿角的尖端比第一对齿角的尖端更接近所述底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宽度不大于32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发光组件及上述透镜,所述发光组件收容在所述透镜的第一收容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长条形一体的光源板及沿纵长方向排布的发光单元。进一步的,所述透镜还包括一对立柱,所述立柱由侧壁面、侧壁面所对应的外表面的部分、及底表面构成,所述光源板的两端邻近所述立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齿角比第一对齿角的尖端更接近所述光源板。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下方的安装基座。进一步的,所述透镜沿纵长延伸方向可抽取式地组装于所述安装基座。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座具有夹置部,所述透镜具有延伸出的连接部可抽取式地收容于所述夹置部内。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板未设置发光单元的一表面贴设于所述安装基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两端并组设于安装基座的挡板,所述挡板封闭所述透镜的第一收容腔。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贴设于所述透镜的端面,并具有至少一对自其端面延伸的卡持部,所述挡板卡置于所述安装基座与透镜之间,并延伸进入所述透镜的第一收容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底盘、与底盘连接的面罩、固定在底盘上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发光组件及上述的透镜,所述发光组件收容在所述透镜的第一收容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为长方形,所述透镜为直条型,所述透镜的两端位于所述底盘横向侧壁的中部位置处,并沿所述底盘纵向侧壁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宽度大于550mm。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宽度与所述底盘的宽度之比小于0.06。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透镜,通过设置锯齿状的内表面,综合利用内反射和折射的叠加效果来实现出射光线更大角度的分布,并且满足高均匀度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更少数量的透镜,实现更大体积的灯具的均匀照射面积,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图2内所示底盘和光源模组组装后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照明装置内的光源模组的分解图。图5为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6为图5内的光源模组的放大图。图7为基于图6的一部分光路图。图8为图7的部分放大图。图9为基于图6的透镜的另一部分光路图。图10为基于图6的透镜的再一部分光路图。图11为基于图6的又一部分光路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透镜的截面图。图13为基于图12的透镜的光路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透镜的截面图。图15为图14的透镜的光路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透镜的立体视图。图17为图16的剖面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透镜的立体视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另一种透镜的立体视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透镜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至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底盘6、与底盘6连接的面罩7、及固定在底盘6上的光源模组50。其中,面罩7和底盘6连接后形成一个第二收容腔8,光源模组50收容在第二收容腔8内。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模组50可单独应用于吸顶灯或广告灯箱等灯具内。以下针对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底盘6大致呈长方体状,具有平板状底板61及自底板61四周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62。底盘6的宽度大于550mm,其可采用金属材料、塑料、导热塑料等。底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至少两对齿角,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出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至少两对齿角,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出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内表面的两对齿角,其中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另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三入光面和对称设置的底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光面为第一入光面的相邻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齿角的尖端比第一对齿角的尖端更接近所述底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还包括一对与所述底壁面相邻的侧壁面,所述侧壁面对称设置,所述底壁面和所述侧壁面围成一个收容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一对立柱,所述立柱由侧壁面、侧壁面所对应的外表面的部分、及底表面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的相交处形成圆弧倒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磨砂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为平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直线型或曲线型的轴对称结构,其延伸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其中心轴与该横向和纵向正交,透镜在该纵向上每一点的横截面均相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轴旋转对称结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外表面最下端向外凸出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安装孔的连接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宽度不大于32mm。13.一种透镜,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用于收容发光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壁面为透镜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一对齿角,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区域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出光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出光面相交的第二出光面、及由第二出光面延伸至底表面的第三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出光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三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松邓诗涛李建国陈明黄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