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4103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所述板梁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第二夹持部和悬挂部。第一夹持部通过连接部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连接部的第二端与连接部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自连接部的两端朝相同方向延伸。悬挂部位于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表面。在施工时,先切割待施工桥梁的翼板,形成施工空隙,然后通过悬挂部将板梁夹具吊起并侧向落放板梁夹具于施工空隙中,接着将板梁夹具转向板梁,使得板梁置于第一夹持部、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最后吊起板梁完成板梁的更换。上述板梁夹具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不会破坏梁体。上述板梁夹具的应用施工方法操作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Plate beam clamp and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late beam clamp and an applie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late beam clamp comprises a first clamping part, a connecting part, a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a hanging part.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rough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second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a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from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o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suspension part is position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first wing plate to be cut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formation of voids, and then through the suspension will be lifted up and lateral plate beam clamp drop plate beam fix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space, then the beam steering clamp plate beam, the beam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connection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formed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finally lift the plate beam to replace the plate beam. The plate beam clamp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no damage to the beam body. The appl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plate beam clamp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上世纪以及本世纪初建设的桥梁中,空心板梁成为城市或省道以下的主要桥梁形式。然而,因建桥时代的局限,设计荷载标准偏低,加上功能老化,空心板梁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例如,空心板梁常常由于破裂、孔洞、桥梁渗水等病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潜在的安全隐患。目前最普遍的板梁置换方法是采用双机抬吊及钢丝绳兜底吊的方式进行板梁的起吊及安装。然而,考虑到如果在已出现病害的板梁进行钻孔、穿钢丝绳捆绑等操作之后再进行起吊,有可能会破坏梁体,起吊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且安全的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一种板梁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相同方向延伸;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形状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均为1.2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均为箱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与所述连接部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为1.2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部为钢板,所述钢板开设有孔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半径为50毫米。上述板梁夹具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切割待施工侧边梁的翼板,形成施工空隙;通过所述悬挂部吊起板梁夹具,将所述板梁夹具侧向落放于所述施工空隙中;将所述板梁夹具转向板梁,使所述板梁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吊起所述板梁,完成所述板梁的更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梁夹具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板梁夹具均匀夹持于所述板梁上。在施工时,先切割待施工侧边梁的翼板,形成施工空隙,然后通过悬挂部将板梁夹具吊起并侧向落放板梁夹具于施工空隙中,接着将板梁夹具转向板梁,使得板梁置于第一夹持部、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最后吊起板梁完成板梁的更换。上述板梁夹具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不会破坏梁体。此外,上述板梁夹具的应用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板梁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板梁夹具的应用施工流程图;图3-6为一实施例的板梁夹具应用施工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板梁夹具10包括第一夹持部100、连接部110、第二夹持部120和悬挂部130。连接部1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夹持部100通过第一端与连接部110连接,第二夹持部120通过第二端与连接部110连接,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分别自第一端和第二端朝相同方向延伸。悬挂部130位于第一夹持部100远离第二夹持部120的表面。在施工时,先切割待施工桥梁的翼板,形成施工空隙,然后通过悬挂部130将板梁夹具10吊起并侧向落放板梁夹具于施工空隙中,接着将板梁夹具转向板梁,使得板梁置于第一夹持部100、连接部110和第二夹持部12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最后吊起板梁完成板梁的更换。上述板梁夹具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不会破坏梁体。板梁夹具10的形状大致呈C形或U形,以形成一缺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待更换的板梁经该缺口进入板梁夹具10中并被板梁夹具10夹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00的形状和第二夹持部120的形状相同。连接部110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120连接。其中,连接部110与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的连接既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0与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均为焊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中的“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对顺序加以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的顺序调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均与连接部110垂直。一般地,板梁的形状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与连接部110垂直可以成长方体形状的容置空间,在施工时,可以增大与板梁的接触面积,使得施加在板梁上的力更加均匀,并且板梁的夹持更加稳定,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的长度相同,均为1.2米。请再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00、第二夹持部120与连接部110均为箱形。即,第一夹持部100、第二夹持部120与连接部110均具有箱形截面。箱形截面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特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第一夹持部100、第二夹持部120和连接部110均由钢板焊接而成,并进而形成箱形形状。以第一夹持部100举例进行说明,其可以是通过四块钢板首尾焊接形成箱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钢板的厚度为20毫米。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分别自连接部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朝相同方向延伸。第一夹持部100、第二夹持部120和连接部110形成一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均与连接部110垂直连接,即第一夹持部100与第二夹持部110平行,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之间的距离为1.2米。悬挂部130是用于起吊的受力构件,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00远离第二夹持部120的表面。悬挂部130与第一夹持部100的连接即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钉将悬挂部130与第一夹持部100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将悬挂部130固定在第一夹持部100上。在本实施例中,悬挂部130为吊耳。其中,悬挂部130为钢板,钢板上开设有孔洞。在施工时,将起吊机的挂钩勾在孔洞中,便可将板梁夹具10吊起。孔洞的大小即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孔洞为圆形,半径为50毫米。如图2所示,上述板梁夹具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200,切割待施工侧边梁的翼板20,形成施工空隙。空隙的大小足以容纳板梁夹具。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待维修的桥梁左侧为交通通行侧,右侧为施工侧。翼板的切割在施工侧进行,不会影响交通通行侧的通行,降低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步骤S210,通过悬挂部130吊起板梁夹具,将板梁夹具10侧向落放于施工空隙中。如图4所示,板梁夹具10在落放过程中,第一夹持部100和第二夹持部120的延伸方向与板梁30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落放板梁夹具10可以避免桥梁其他结构的阻挡,以及通过较小的施工空隙便可以完成桥梁夹具10的落放。步骤S220,将板梁夹具10转向板梁30,使板梁30位于第一夹持部100、连接部11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梁夹具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相同方向延伸;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相同方向延伸;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均为1.2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均为箱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梁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与所述连接部垂直。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哲彬唐海健郑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