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3567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冷却装置,在具备油循环回路(200)的冷却装置(100)中,具备第一回路(210)及第二回路(220),第一回路(210)具有电动油泵(102)和HV散热器(103),电动油泵(102)排出作为向逆变器(21)及各电动机(2、3)供给的制冷剂的油,HV散热器(103)冷却向逆变器(21)及各电动机(2、3)供给的油,第二回路(220)具有机械式油泵(101),机械式油泵(101)排出不经由HV散热器(103)而向润滑需要部(30)供给的油。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cooling device with oil circulation loop (200) cooling device (100), with the first loop (210) and two (220), the first loop circuit (210) with electric pump (102) and HV (103), radiator electric pump (102) discharged as to the inverter (21) and the motor (2, 3) the supply of refrigerant oil, HV radiator (103) cooling to the inverter (21) and the motor (2, 3) the supply of oil, second circuit (220) having a mechanical pump (101), a mechanical pump (101) discharged via HV the radiator (103) and (30) to need lubricating oil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冷却装置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搭载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已知有用于对与电动机电连接的逆变器进行冷却的逆变器冷却回路。逆变器冷却回路已知使冷却水(混合冷却水)作为制冷剂而循环。而且,将与混合冷却水不同的冷却水(发动机冷却水)作为制冷剂的发动机冷却回路是公知的。日本特开2013-199853中公开了作为具有发动机冷却回路和以油为制冷剂的变速驱动桥冷却回路的冷却装置而利用热交换器进行发动机冷却水与油之间的热交换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考虑搭载具有逆变器冷却回路、发动机冷却回路及变速驱动桥冷却回路的冷却装置。在上述的各冷却回路中,使混合冷却水、发动机冷却水及油这样的专用的液体在分别独立的流路中循环。因此,构成各冷却回路的部件的个数变多,并且作为整体而冷却装置大型化。而且,在日本特开2013-199853记载的变速驱动桥冷却回路中,作为油的供给目的地的变速驱动桥箱内,包含需要基于油的润滑及暖机的部位(润滑需要部)和需要基于油的冷却的部位(冷却需要部)。在作为润滑需要部的传动装置的齿轮等,为了降低油的搅拌阻力而需要供给热的油。另一方面,在作为冷却需要部的电动机,为了对电动机进行冷却而需要供给低温的油。然而,在日本特开2013-199853的结构中,变速驱动桥冷却回路的油在变速驱动桥箱内不区别润滑需要部与冷却需要部地被供给。因此,在冷却比润滑优先的情况下,与要冷却的部位(冷却需要部)同时要加热的部位(润滑需要部)也被冷却。另一方面,在润滑比冷却优先的情况下,与要加热的部位(润滑需要部)同时要冷却的部位(冷却需要部)也被加热。本公开提供一种实现冷却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够实现冷却性能及润滑性能的两者兼顾的车辆用冷却装置。本公开的形态的车辆用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具备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的逆变器、将从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向车轮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油循环回路。所述油循环回路具有油积存部、第一回路及第二回路,第一回路具备第一油泵和油冷却器,所述第一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所述油,并排出作为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制冷剂的所述油,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第一油泵与所述逆变器或所述电动机之间,冷却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所述油,第二回路具备第二油泵,该第二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所述油,并排出不经由所述油冷却器而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的润滑需要部供给的所述油。根据上述形态,仅使油向包含逆变器和电动机的油循环回路循环。由此,可实现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小型化。而且,第一回路作为冷却回路,利用油冷却器对从第一油泵排出的油进行冷却而向逆变器或电动机供给。第二回路作为润滑回路,将从第二油泵排出的油不利用油冷却器冷却而向润滑需要部供给。由此,能够实现冷却性能及润滑性能这两者。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第一油泵的下游侧,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动机串联连接,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逆变器的下游侧。根据上述形态,第一回路在第一油泵的下游侧,在油冷却器与电动机之间具有逆变器。电动机和逆变器将耐热温度进行比较的话,逆变器的耐热温度低。根据冷却装置,通过第一回路,能够将由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油先于电动机而向逆变器供给。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第一油泵的下游侧,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动机并联连接。根据本形态,第一回路在第一油泵的下游侧,能够将由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油不经由逆变器向电动机供给。由此,向电动机供给的油的温度不会因与逆变器的热交换而温度上升,从而能够利用低温的油对电动机进行冷却。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向所述电动机供给油的电动机冷却管具有向定子排出油的排出孔。而且,可以是,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动的所述油具有绝缘性。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逆变器构成为,从所述第一油泵排出的所述油作为制冷剂在所述逆变器的内部流动。根据上述形态,通过从第一油泵排出的油能够对逆变器的内部进行冷却。由此,逆变器的冷却性能提高,并且耐热性能提高。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油冷却器是在所述油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空冷式的油冷却器。根据上述形态,从第一油泵排出的油通过空冷式的油冷却器冷却,因此该油的冷却性提高。上述形态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可以搭载于具备所述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可以是,所述第一油泵是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油泵,所述第二油泵是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机械式油泵。根据上述形态,第一油泵由电动油泵构成,因此即使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油泵驱动。而且,通过电子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油泵的排出量。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回路还具有三相型的热交换器,该三相型的热交换器构成为能够在发动机冷却水与从所述第二油泵排出的所述油之间进行热交换,且能够在发动机油与从所述第二油泵排出的所述油之间进行热交换。根据上述形态,通过三相型的热交换器,在发动机冷却水与从第二油泵排出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发动机油与从第二油泵排出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能够将经由了三相型的热交换器的油向润滑需要部供给。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还具备第一切换阀及第二切换阀,第一切换阀设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的回路中,切换所述发动机冷却水能够经由所述热交换器流通的开状态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水不能经由所述热交换器流通的闭状态,第二切换阀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循环的回路中,切换所述发动机油能够经由所述热交换器流通的开状态与所述发动机油不能经由所述热交换器流通的闭状态。根据上述形态,通过切换第一切换阀及第二切换阀的开闭状态而能够控制三相型的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状态。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还具备:第一油温传感器,检测所述油的温度;水温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第二油温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动机油的温度;及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一油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油的温度、由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由所述第二油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油的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及所述第二切换阀的开闭动作。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油的温度比规定油温低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中的至少所述第二切换阀控制为开状态,实施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而使所述油的温度上升的暖机控制。根据上述形态,向润滑需要部供给的油从发动机冷却水及发动机油中的至少一方接受热量而被加温。因此,该油的温度上升变快,能够将润滑需要部提前暖机。由此,通过油能够降低润滑需要部产生的拖曳损失、搅拌损失,能够改善燃耗。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实施所述暖机控制时,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比规定水温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切换阀及所述第二切换阀控制为开状态。根据上述形态,向润滑需要部供给的油接受发动机冷却水及发动机油的热量而被加温,因此该油的温度上升变快,能够将润滑需要部提前暖机。由此,通过油能够降低润滑需要部产生的拖曳损失、搅拌损失,能够改善燃耗。此外,由于考虑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来切换三相型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状态,因此能够抑制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对发动机侧的不良影响。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具备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的逆变器、将从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向车轮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车辆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油循环回路,该油循环回路包括:油积存部;第一回路,具备第一油泵和油冷却器,所述第一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油,并排出作为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制冷剂的所述油,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第一油泵与所述逆变器或所述电动机之间,冷却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所述油;及第二回路,具备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所述油,并排出不经由所述油冷却器而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的润滑需要部供给的所述油。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1 JP 2015-248591;2016.12.09 JP 2016-239821.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具备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的逆变器、将从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向车轮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车辆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油循环回路,该油循环回路包括:油积存部;第一回路,具备第一油泵和油冷却器,所述第一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油,并排出作为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制冷剂的所述油,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第一油泵与所述逆变器或所述电动机之间,冷却向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动机供给的所述油;及第二回路,具备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吸入所述油积存部积存的所述油,并排出不经由所述油冷却器而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的润滑需要部供给的所述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第一油泵的下游侧,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动机串联连接,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逆变器的下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第一油泵的下游侧,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动机并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向所述电动机供给油的电动机冷却管具有向定子排出油的排出孔。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动的所述油具有绝缘性。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构成为,从所述第一油泵排出的所述油作为制冷剂在所述逆变器的内部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器是在所述油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空冷式的油冷却器。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冷却装置搭载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床樱大辅荒川一哉椎名贵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