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3232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分别以硅酸酯作为硅源、四水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钙源、磷酸三乙酯作为磷源;然后采用预先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以及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双模板剂,辅助溶胶‑凝胶技术,通过水浴搅拌、水解以及缩聚过程,制备得前驱体杂化材料;采用煅烧热处理技术去除双模板剂,获得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而且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具有比表面积大、中空和三维空间结构以及很大的孔容,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Preparation method of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nanotube scaff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nanotube scaffolds, respectively with silicate as silicon source, four water calcium nitrate or calcium chloride as a source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as phosphorus source three ethyl; then the bacterial cellulose pre adsorbed silicon source and poly ethylene oxide polyepoxypropane polyepoxyethane three block copolymer for double template assisted sol gel technique,, through the water bath stirring, hyd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process, the preparation of precursor materials; by calcining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to remove double template, with mesoporous and three dimensional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the wall thickness of bioactive glass scaffolds with uniform nanotub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batch production,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nanotube scaffold has large surface area, hollow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large pore volum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等原因引发的有关骨疾病日趋增多,使得骨再生或骨替代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是骨重建手术公认的黄金标准,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免疫原性等特点。然而,自体骨数量有限,且可能会出现并发炎症;而异体骨移植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人们普遍认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最具有前途的骨替代产品。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主要分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很低,在降解过程中难以满足人体力学性能的要求,而且降解产物呈酸性,容易引发炎症等,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生物活性无机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一定的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有采用预钙化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为模板,制备了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但所得到的生物玻璃纳米管管壁没有介孔结构。近年来,具有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MBGs)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与普通生物活性玻璃相比,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规则的、分布均一的孔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因而,其具有更良好的羟基磷灰石形成能力和骨性结合能力,有望成为骨组织修复与重建的替代材料以及各种药物分子输送的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工艺技术获得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而且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具有比表面积大、中空和三维空间结构以及很大的孔容,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是:分别以硅酸酯作为硅源、四水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钙源、磷酸三乙酯作为磷源;采用预先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以及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双模板剂;通过水浴搅拌、水解以及缩聚过程,制备得前驱体杂化材料;采用热处理技术去除双模板剂,获得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进一步讲,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配制摩尔浓度为0.1~3M的硅酸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A,密封,备用;配制体积比为7~12:1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B,备用;按照摩尔比为2:1配制含钙源与磷源的混合溶液C,备用;步骤二、在温度为35~60℃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将细菌纤维素浸泡于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A中,其中,细菌纤维素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5mg/mL,浸泡时间为12-72h,取出产物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去除产物表面多余的前驱体物质,得到表面及内部均匀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步骤三、在温度为35~60℃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将步骤二获得的表面及内部均匀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浸泡在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B中,浸泡时间为12-72h,使前驱体发生充分的水解和缩聚,得到前驱体杂化材料,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冷冻干燥;步骤四、将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加入到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C中,并水浴搅拌,温度为35~60℃,其中,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与所述混合溶液C中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00mg/mL;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步骤三获得的前驱体杂化材料,浸泡时间为1~3天,取出产物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去除产物表面多余的前驱体物质,冷冻干燥;步骤五、对步骤四获得的产物进行煅烧处理以去除双模板剂,从而制备得到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其中,所述硅酸酯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正硅酸甲酯中的一种。步骤一中混合溶液A是摩尔浓度为0.1~3M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C中的钙源是摩尔浓度为0.1~1M的四水硝酸钙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C中的磷源是摩尔浓度为0.1~1M的磷酸三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A、混合溶液C中的作为钙源和磷源的混合溶液的pH值均为7。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浸泡时间均为2天。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的水浴搅拌的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20r/min。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的冷冻干燥的工艺条件为:冷冻温度为-20~-50℃,真空度为5MPa,冷冻时间为12~24h。步骤五中煅烧处理的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为450~750℃,升温速率为0.5~10℃/min,煅烧时间为3~6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让BC预先吸附硅源,这是因为预先吸附硅源的BC凝胶为负电位,为后续钙源和磷源吸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BC又为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剂作用,然后,采用预先吸附硅源的BC和P123为双模板剂,能够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这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具有连续可调的介孔和中空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表面功能基团易于被修饰等特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TEM和HRTEM照片;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TEM和HRTEM照片;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TEM和HRTEM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是以硅酸酯作为硅源、四水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钙源、磷酸三乙酯作为磷源;以预先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以及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双模板剂,通过水浴搅拌、水解以及缩聚过程,制备得前驱体杂化材料,最后,采用热处理技术去除BC和P123双模板剂,获得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该方法实现了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可控制备,所获产物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且可调的优点。制备过程包括前驱体溶液配制、吸附阶段、冷冻干燥处理及煅烧处理,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配制摩尔浓度为0.1~3M的硅酸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A,密封,备用,所述硅酸酯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正硅酸甲酯中的一种;配制体积比为7~12:1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B,备用;按照摩尔比为2:1配制含钙源与磷源的混合溶液C,其中,混合溶液C中的钙源是摩尔浓度为0.1~1M的四水硝酸钙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C中的磷源是摩尔浓度为0.1~1M的磷酸三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A、混合溶液C中的作为钙源和磷源的混合溶液的pH值均为7。步骤二、在水浴温度为35~60℃,优选为40℃,搅拌速度为120r/min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将BC浸泡于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A中,其中,BC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5mg/mL,浸泡时间为12-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以硅酸酯作为硅源、四水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钙源、磷酸三乙酯作为磷源;采用预先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以及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双模板剂;通过水浴搅拌、水解以及缩聚过程,制备得前驱体杂化材料;采用热处理技术去除双模板剂,获得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以硅酸酯作为硅源、四水硝酸钙或氯化钙作为钙源、磷酸三乙酯作为磷源;采用预先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以及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双模板剂;通过水浴搅拌、水解以及缩聚过程,制备得前驱体杂化材料;采用热处理技术去除双模板剂,获得具有介孔、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壁厚均匀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摩尔浓度为0.1~3M的硅酸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A,密封,备用;配制体积比为7~12:1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B,备用;按照摩尔比为2:1配制含钙源与磷源的混合溶液C,备用;步骤二、在温度为35~60℃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将细菌纤维素浸泡于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A中,其中,细菌纤维素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5mg/mL,浸泡时间为12-72h,取出产物后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去除产物表面多余的前驱体物质,得到表面及内部均匀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步骤三、在温度为35~60℃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将步骤二获得的表面及内部均匀吸附硅源的细菌纤维素浸泡在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B中,浸泡时间为12-72h,使前驱体发生充分的水解和缩聚,得到前驱体杂化材料,用无水乙醇清洗数次、冷冻干燥;步骤四、将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加入到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溶液C中,并水浴搅拌,温度为35~60℃,其中,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与所述混合溶液C中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00mg/mL;在搅拌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怡灶肖健罗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