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2962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30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腔体,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孔;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所述感温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底壁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因内锅自身发热而导致的感温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部分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进行炖煮时,会先将食材在其他炒锅上进行炒功能的预烹任处理,再放到电压力锅上进行焖炖,完成后还要将食材倒到炒锅上进行翻炒收汁。整个过程要使用多个锅具,操作复杂。而有的用户为简化操作步骤,往往直接在电压力锅上进行翻炒。当使用电压力锅进行翻炒食材时,往往需要对油温进行检测,以方便用户对电压力锅的烹饪温度进行较好控制。现有电压力锅中的温度传感器是与内锅底面直接接触的,通过检测内锅底面的温度,来确定锅内的油温。而由于内锅为导磁材质,其本身能够在磁场中发热,再将发热产生的温度传递给油,油与内锅两者的温度是有差别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为内锅的发热温度,而不是油的温度,如此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旨在避免因锅体自身发热而导致的感温误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腔体,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孔;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所述感温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底壁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优选地,所述感温片与所述锅体通过冷压工艺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壁上表面凹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的扣槽;所述感温片的上端设置有沿其边缘设置的环形嵌块,所述感温片的下端侧向凸出形成止位部;所述止位部与所述锅体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环形嵌块通过冷压工艺压设于所述扣槽中。优选地,所述感温片位于所述底壁的中央。优选地,所述感温片的热传导率大于所述锅体的热传导率。优选地,所述感温片的材质为铝,所述锅体的材质为钢。优选地,所述感温片与所述底壁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隔热层。优选地,所述内锅锅口的内径与所述内锅深度的比值为1.7-1.9。优选地,,所述内锅锅口的内径为230mm-240mm。优选地,所述内锅的深度为125mm-135mm。优选地,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75°。优选地,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60°。优选地,所述侧壁呈圆弧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所述内锅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腔体,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孔;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所述感温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底壁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锅体底面设置感温片,感温片的上表面为盛油区,下表面形成温度检测区并直接与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接触,当内锅用于翻炒食物时,该盛油区用于盛油,且当电磁烹饪器具通电产生磁场进行工作时,由于感温片为非导磁材质,其在磁场中自身不会发热,感温片的热量来自于油传递的热量,因而电磁烹饪器具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与感温片直接接触来检测感温片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受锅体发热部分的影响非常小甚至没有影响,如此获取到锅内较为准确的油温,从而可避免因内锅自身发热而导致的检测误差。同时,本技术的内锅在用于焖、炖、煮时,其底部设置感温片,感温片能够直接将锅内的温度快速准确的传递至温度传感器,其更利于除了翻炒以外的烹饪方式对温度的检测,更利于压力锅对锅内温度和压力的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一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锅体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图1中感温片在被压合之前的剖切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锅体14扣槽11底壁20感温片12侧壁21环形嵌块13安装孔22止位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该电磁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10和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20,所述锅体10具有底壁11和与所述底壁11相连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和所述侧壁12围成腔体,所述底壁11上设有安装孔13,所述感温片20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3,并与所述底壁11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20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20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温片20的材质为已知材料,具体可以是铝或铜等。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锅体10底面设置感温片20,感温片20的上表面为盛油区,下表面形成温度检测区并直接与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接触,当内锅用于翻炒食物时,该盛油区用于盛油,且当电磁烹饪器具通电产生磁场进行工作时,由于感温片20为非导磁材质,其在磁场中自身不会发热,感温片20的热量来自于油传递的热量,因而电磁烹饪器具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与感温片20直接接触来检测感温片2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受锅体发热部分的影响非常小甚至没有影响,如此获取到锅内较为准确的油温,从而可避免因内锅自身发热而导致的检测误差。同时,本技术的内锅在用于焖、炖、煮时,其底部设置感温片20,感温片20能够直接将锅内的温度快速准确的传递至温度传感器,其更利于除了翻炒以外的烹饪方式对温度的检测,更利于压力锅对锅内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所述感温片20与所述锅体10通过冷压工艺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感温片20采用铝制成,所述锅体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腔体,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孔;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所述感温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底壁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腔体,所述底壁上设有安装孔;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温片,所述感温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底壁密封配合,所述感温片的上表面置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形成盛油区,所述感温片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面形成温度检测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片与所述锅体通过冷压工艺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表面凹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的扣槽;所述感温片的上端设置有沿其边缘设置的环形嵌块,所述感温片的下端侧向凸出形成止位部;所述止位部与所述锅体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环形嵌块通过冷压工艺压设于所述扣槽中。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片位于所述底壁的中央。5.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片的热传导率大于所述锅体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少雄邓领文丘春成胡俊李发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