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及调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2672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及调谐方法,其由LC谐振网络电路和共射级放大电路组成;电路的LC谐振网络采用了一种基于一只变容二极管在LC谐振网络中充当电抗的容性阻抗形式通过压控端粗调,另一只变容二极管在LC谐振网络中充当电抗的感抗支路形式通过压控端细调,具备粗调和细调两个压控调谐端;通过调节变容二极管反偏电压的大小,通过粗、细调相结合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从而改变谐振网络的谐振频率,最终改变输出信号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元器件少,电路简单,应用较广,是产生高频振荡器的经济有效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卫星通信终端、基站、雷达、数字无线通信等电子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及调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器领域,涉及压控振荡器,具体涉及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及调谐方法。
技术介绍
实现调频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调频,另一类是间接调频。直接调频是用调制信号电压直接去控制自激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实质上是改变振荡器的定频元件),变容二极管调频便属于此类。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直接调频电路,传统的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LC压控振荡器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波段频率的非线性度大、输出信号近端相噪较大。压控振荡器(VCO,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是输出频率与输入控制电压有对应关系的振荡电路。压控振荡器的类型有LC压控振荡器、RC压控振荡器和晶体压控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广泛用于频率调制器,锁相环路,以及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尤其在通信系统中,压控振荡器是其中的关键部件,特别是在锁相环电路、时钟恢复电路和频率综合器电路等更是重中之重。现有调频电路普遍有三种形式;采用互感耦合振荡器形式、采用电感三点式振荡器、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采用互感耦合振荡器形式;由于分布电容存在,在频率较高时,难于做出稳定性高的变压器,而且灵活性较差。采用电感三点式振荡;由于反馈信号取自电感两端压降,而电感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故不能抑制高次谐波的反馈,因此振荡器输出信号中的高次谐波成分较大,信号波形较差。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接有电容,反馈信号取自电容两端,它对谐波的阻抗很小,谐波电压小,因而使集电极电路电流中的谐波分量和回路的谐波电压都较小。反馈信号取自电容两端,由于电容对高次谐波呈现较小的容抗,因而反馈信号中高次谐波分量小,故振荡输出波形好,但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段频率非线性度大,中心频率稳定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达到有效控制中心频率稳定度、及波段频率的非线性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由LC谐振网络电路和共射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LC谐振网络电路包括第一变容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九电容C9、第十二电容C12、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二变容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T1、第二电感L2、第十一电阻R11;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1,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T1的基级,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VCC直流电压、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2,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共射级放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第十电容C10、第三电阻R3、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容C13、第八电容C8;第七电阻的一端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基级、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级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R8的另一端接输出。LC谐振网络分为感性阻抗和容性阻抗,感性阻抗有两支分路组成,一支为三极管T1基级—发射极支路:C9串联C12;另一条支路为三极管TI集电极—发射极:C16并联D2,再串联C15、C14然后与L2并联;容性阻抗是三极管T1基级—集电极支路:由D1串联C6再串联C7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的调谐方法。一种上述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的调谐方法,令D1串联C6串联C7为,C9串联C12为,D2并联C16串联C15、C14再并联L2为,则,调谐端用来调节容性阻抗、感性阻抗支路;由于输出频率,所以通过改变D1的反偏电压对输出频率进行粗调,改变D2的反偏电压对输出频率细调,通过设定D1、D2反偏电压的大小使输出频率稳定,控制波段频率的非线性度。优选的,三极管T1、T2,型号为BFR360F。稳压二极管Vz1,型号为LM4040A82。电感L1、L2,L1型号为XECJ0402CW220,电感量为22nH,L2型号为XECJ0402CW150,电感量为22nH。优选的,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均为贴片电容,C1、C2、C4的容值为10nF,C3、C5的容值均为1nF,C6、C7的容值为15pF,C8、C10、C11的容值为100pF,C9、C12的容值为1pF,C13的容值为10pF,C14、C15、C16的容值为3.3pF,所有电容选用七专级,精度≤5%。优选的,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均为印刷电阻,电阻R1的阻值为36Ω,R2、R3的阻值为12kΩ,R4、R10的阻值为100kΩ,R5的阻值为51Ω,R6、R8的阻值为10k,R7的阻值为1kΩ,R9的阻值为300Ω,R11的阻值为100Ω,所有电阻选用七专级,精度≤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电路的LC谐振网络部分,采用了一种基于一只变容二极管在LC谐振网络中充当电抗的容性阻抗形式通过压控端粗调,另一只变容二极管在LC谐振网络中充当电抗的感抗支路形式通过压控端细调,具备粗调和细调两个压控调谐端;通过调节变容二极管反偏电压的大小,通过粗调和细调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及调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由LC谐振网络电路和共射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LC谐振网络电路是包括第一变容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九电容C9、第十二电容C12、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二变容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T1、第二电感L2、第十一电阻R11;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1,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T1的基级,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VCC直流电压、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2,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共射级放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第十电容C10、第三电阻R3、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容C13、第八电容C8;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基级、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级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输出OU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细调谐相结合的高频LC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由LC谐振网络电路和共射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LC谐振网络电路是包括第一变容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九电容C9、第十二电容C12、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二变容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T1、第二电感L2、第十一电阻R11;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变容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1,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T1的基级,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Vz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VCC直流电压、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外部输入直流电压信号Vt2,第二变容二极管D2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共射级放大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第十电容C10、第三电阻R3、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容C13、第八电容C8;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基级、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及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志刘豫同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