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2009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包括螺母(1)和垫圈(2),垫圈(2)设置于螺母(1)与被紧固件表面之间;螺母(1)的下端面、垫圈(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退连接结构,螺母(1)和垫圈(2)相对旋转的固定凸起结构,螺母(1)和垫圈(2)具有反向同轴旋转、反力臂为定值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属于紧固件领域。
技术介绍
螺母、垫圈、螺栓是将机械设备紧密连接起来的零件,通过内侧的螺纹,同等规格螺母和螺栓才能连接在一起。螺母在使用时一般是配合垫圈使用,在使用螺母紧固螺栓或者螺杆时,需先将垫圈套接于螺栓和螺杆上,然后再将螺母与螺杆或者螺栓螺纹连接。这样的方式为了增加被紧物体的机械强度、止退、防松,在实际操作中机械强度增加了,但止退、防松、扭紧力不均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使用螺母紧固螺栓或者螺杆时,需要垫圈套接于螺栓和螺杆上,然后再将螺母与螺杆或者螺栓螺纹连接。这样的方式为了增加被紧物体的机械强度、止退、防松,在实际操作中机械强度增加了,但止退、防松、扭紧力不均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包括被紧固件、螺母(1)和垫圈(2),垫圈(2)设置于螺母(1)与被紧固件表面之间;螺母(1)的下端面、垫圈(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1)与垫圈(2)、垫圈(2)与被紧固件表面相对旋转的固定凸起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通过使用固定凸起结构,使得螺母与垫圈、垫圈(2)和被紧固件表面可以单一方向旋转,反方向不能旋转,达到了止退、防松效果,也可以通过改变螺母及垫圈材料、热处理硬度来增加螺母(1)和垫圈(2)啮合力提高止退、防松效果。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固定凸起结构为环形齿形结构。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垫圈(2)上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Ⅰ(3)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螺母(1)下端面、垫圈(2)下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Ⅱ(5)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的齿面为楔形齿。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与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啮合。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通过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与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的啮合配合,限制螺母(1)在拧紧后的旋转方向,防止螺母(1)在拧紧后发生与拧紧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达到螺母止退的效果。垫圈(2)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在扭紧力作用下与被紧固件表面咬合限制反向旋转达到止退效果。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减少,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沿螺母(1)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增加,垫圈(2)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减少。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通过“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增加”的设计使得螺母(1)在拧紧后,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的最高点后端面与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3)的最高点后端面紧压接触,在螺母(1)反向旋转时,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的最高点后端面咬合起到限制螺母(1)反向旋转的作用。垫圈(2)反向旋转时其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的最高点与被紧固件表面咬合起到限制垫圈(2)反向旋转的作用。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螺母(1)与其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一体成型设置,垫圈(2)与其上,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根部的内应力集中情况得到缓解,防止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根部由于内应力集中而断裂。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垫圈(2)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法兰盘垫(4),法兰盘垫(4)与垫圈(2)一体成型设置。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垫圈(2)的侧表面外轮廓为六面体、多面体或齿型面结构。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垫圈(2)硬度高于螺母(1)、被紧固件的硬度。优化的,上述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所述垫圈(2)与同规格螺母外径尺寸相同反向受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使用螺母紧固螺栓或者螺杆时,需要垫圈套接于螺栓和螺杆上,然后再将螺母与螺杆或者螺栓螺纹连接。这样的方式为了增加被紧物体的机械强度、止退、防松,在实际操作中机械强度增加了,但止退、防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通过使用固定凸起结构,使得螺母与垫圈可以单一方向旋转,反方向不能旋转,达到了止退、防松效果,通过改变螺母及垫圈材料、热处理硬度来增加咬合力达到了止退、防松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包括被紧固件、螺母(1)和垫圈(2),垫圈(2)设置于螺母(1)与被紧固件表面之间;螺母(1)的下端面、垫圈(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1)与垫圈(2)、垫圈(2)与被紧固件表面相对旋转的固定凸起结构。所述固定凸起结构为环形齿形结构。所述垫圈(2)上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Ⅰ(3)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螺母(1)下端面、垫圈(2)下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Ⅱ(5)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的齿面为楔形齿。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与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啮合。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减少,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沿螺母(1)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增加,垫圈(2)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逐渐减少。所述螺母(1)与其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一体成型设置,垫圈(2)与其上,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垫圈(2)的侧表面外轮廓为六面体。所述垫圈(2)硬度高于螺母(1)、被紧固件的硬度。所述垫圈(2)与同规格螺母外径尺寸相同反向受力。实施例2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垫圈(2)的侧表面外轮廓为齿型面结构。实施例3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垫圈(2)的侧表面外轮廓为六面体。垫圈(2)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法兰盘垫(4),法兰盘垫(4)与垫圈(2)一体成型设置。垫圈(2)的侧表面外轮廓为多面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包括被紧固件、螺母(1)和垫圈(2),垫圈(2)设置于螺母(1)与被紧固件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螺母(1)的下端面、垫圈(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1)与垫圈(2)、垫圈(2)与被紧固件表面相对旋转的固定凸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包括被紧固件、螺母(1)和垫圈(2),垫圈(2)设置于螺母(1)与被紧固件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螺母(1)的下端面、垫圈(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1)与垫圈(2)、垫圈(2)与被紧固件表面相对旋转的固定凸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起结构为环形齿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2)上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Ⅰ(3)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螺母(1)下端面、垫圈(2)下端面的环形齿形结构由径向单向齿Ⅱ(5)沿环形首尾相接而成,径向单向齿Ⅰ(3)、径向单向齿Ⅱ(5)的齿面为楔形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与垫圈(2)上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Ⅰ(3)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垫圈副止退固定扭紧力恒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下端面的径向单向齿Ⅱ(5)沿螺母拧紧旋转方向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益周少瑛李光泽周子翘王志刚张俸瑞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凯迪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