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1987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一平面内且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以流体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其中,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大小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将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该扁管所在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处的主接收气流的大小相适应,从而改善换热风速场,优化换热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室外机以及包含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rs, especially a heat exchanger, relates to a micro channel includes a first manifold; second manifold, the second manifold in a first plane and spaced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collecting pipe; a plurality of flat tubes, flat tube connected to each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manifold, and the second end connected to a second manifol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rst manifold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manifold; and the fin, the fi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lat tube; wherein the main receiving airflow between adjacent flat tube distance and th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area where the micro channel to adap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through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flat tubes is set to receive the main flow and the micro channel where the position of th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of the size of the suit,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 exchanging air velocity,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ptimiza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including the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out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室外机以及包含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设在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之间的多个扁管,以及设在扁管之间的翅片,其中多个扁管水平地设置在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之间,其中,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如图1所示。然而,该结构的换热器在实际空调器应用中没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换热能力差。此外,当微通道换热器中的主气流方向倾斜时,由于扁管水平布置,导致对通过微通道换热器的空气产生阻力,从而不利于换热。进一步地,由于扁管水平布置,赃物容易附着在翅片和扁管上,导致微通道换热器表面换热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有效改善换热风速场以优化换热能力。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室外机。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一平面内且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以流体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其中,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大小相适应。其中,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大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短;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小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长。其中,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为5-30mm。其中,多个扁管中的至少一个基本上平行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主接收气流方向。其中,多个扁管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平行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方向。其中,多个扁管中的每一个与正交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90°。其中,扁管分别通过焊接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多流路微通道换热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上述微通道换热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将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的大小相适应,即在主接收气流大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短;在主接收气流小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长,从而提升换热面积利用率,优化换热能力。此外,通过将扁管定向为基本平行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主接收气流方向,减小了对通过微通道换热器的空气产生的阻力,进一步改善了室外机风速场,提升了室外机换热量。此外,由于扁管安装有一定倾角,使得赃物相对不易附着,一定程度上降低积尘结垢速度,提高了换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集流管;2:扁管;3:风叶马达;4:风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用作入口集流管的第一集流管1和用作出口集流管的第二集流管(未示出),其中,该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大体平行地设置在竖直平面(第一平面)内且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相连,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以流体连通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以及翅片,该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扁管2之间;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2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处的主接收气流的大小相适应,优选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为5-30mm。在运行时,空气可以在相邻的扁管2之间推动并与翅片接触,以促进空气与流过扁管2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具体地,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大的位置处,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短;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小的位置处,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长。本技术通过将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2所处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处的主接收气流的大小相适应,提升了换热面积利用率,优化换热能力。进一步地,如3和图4所示,多个扁管2中的至少一个基本上平行于微通道热交换器的主接收气流方向(如图中微通道热交换器两侧的箭头所示),以使得对通过其中的气流的阻力最小化。进一步地,当微通道热交换器的预定部分沿不同的气流方向接收气流来说,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扁管3可以定向为适应所在区域的接收气流方向,因此总体上可以使跨过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气流的阻力最小化。也就是说,扁管3所处的平面与正交于竖直平面的水平面(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α是变化的,其中0°≤α<90°,优选5°<α<85°,例如α为25°。根据本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例如可以为多流路微通道换热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壳体(未示出),该壳体内设有风机系统以及包围在风机系统外侧的上述微通道换热器,该风机系统包括风叶4以及构造成选择性地转动风叶的风叶马达3,如图4所示。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2分成三组(如图3所示),第一组位于第一集流管1的上部,该组中的扁管2所处的平面与正交于竖直平面的水平面(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零,且该组中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较大。第二组位于第一集流管1的中部,该组中的扁管2所处的平面与正交于竖直平面的水平面(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25°,且该组中相邻扁管2之间的距离较小。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一平面内且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以流体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大小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一平面内且间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以流体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与该扁管所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域的主接收气流大小相适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大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短;在微通道换热器主接收气流小的位置处,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扁管之间的距离为5-3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扁管中的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宗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