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渗装置及具有其的浸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11995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渗装备及具有其的浸渗系统,所述浸渗装备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限定出第一腔室;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限定出用于盛装浸渗液的第二腔室;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成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浸渗液能够依靠重力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连通结构进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温场控制装置,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成用于对所述浸渗液的温度进行控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浸渗装备控制简单、生产安全,且产品成品率高,无缩孔/收缩不良等缺陷。

Infiltration device and infiltr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egnation equipment and with infiltration system, the infiltration equipment comprises: a first container, the first container defining a first chamber; second container, the second contain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hamber and defining a chamber for containing second leaching leachate; mould and the mold with third cavity, the mol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ed by the second chamber and the third chamber,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is configured such that the infiltration liquid can rely on gravity to at least partially through the connectivity structure into the third chamber second containe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is arranged for the infiltration liqui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The infiltration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control, safe production, high product yield, no shrinkage and poor shrinkag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渗装置及具有其的浸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的
,特别涉及一种浸渗装置及具有其的浸渗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基板的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低,且生产设备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生产时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浸渗装备,该浸渗装备控制简单、生产安全,且产品成品率高,无缩孔/收缩不良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浸渗装备的浸渗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浸渗装备,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限定出第一腔室;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限定出用于盛装浸渗液的第二腔室;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成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浸渗液能够依靠重力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连通结构进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温场控制装置,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成用于对所述浸渗液的温度进行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浸渗装备,第二容器内的浸渗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三容器内,由此控制简单、安全且易于实现。此外,第二容器内部的浸渗液的温度可以控制,进而可以控制浸渗液的凝固速度,保证了成品质量,无缩孔/收缩不良等缺陷。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浸渗装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容器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场控制装置包括:冷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壁下方,所述加热单元设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周壁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单元为多组,且多组所述加热单元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周壁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组加热单元基于所需的工艺温度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布置以对浸渗复合过程进行温度梯度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有隔板以将所述第三腔室分隔为两个成型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成型模具为多个,且多个成型模具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结构构造为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容器为上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在所述浸渗复合过程中,所述浸渗液的液面位于所述连通孔之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容器为密闭容器,在浸渗复合前,对所述第一腔室抽真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容器包括:本体部和顶盖部,所述顶盖部可开合地设在所述本体部上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腔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盖上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浸渗液温度的测温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真空阀和压力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容器为上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纵截面为倒置的圆台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浸渗装备用于制作铝碳化硅复合材料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浸渗系统,包括:上述的浸渗装备;浸渗液供给装备,所述浸渗液供给装备用于向所述浸渗装备内供给浸渗液;抽真空装备,所述抽真空装备与所述浸渗装备相连用于对所述浸渗装备内部抽真空;高压加载装备,所述高压加载装备与所述浸渗装备相连用于对所述浸渗装备加压/泄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浸渗系统,可以保证产品的成品质量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浸渗装备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浸渗装备100,第一容器110,本体部111,顶盖部112,第一腔室101,真空阀113,压力阀114,增压阀114a,泄压阀114b,第二容器120,第二腔室102,成型模具130,第一模板131,第二模板132,第三腔室103,连通孔104,型腔105,温场控制装置140,冷却单元141,加热单元142,隔板1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浸渗装备100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浸渗装备100可以用于制备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例如铝碳化硅复合材料,但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浸渗装备100可以包括第一容器110、第二容器120、成型模具130以及温场控制装置140。其中,第一容器110是密闭的且限定出第一腔室101,第一容器110为密闭的容器可以方便后续对第一腔室101做抽真空处理。第二容器120置于第一腔室101内且限定出用于盛装浸渗液的第二腔室102,浸渗液可以为熔融的金属液,例如可以为铝液或铜液等。由于第二容器120需要盛装金属液等高温的熔融液体,因此第二容器120需要耐高温,例如,第二容器120可以为坩埚。成型模具130设有用于放置待成型产品(例如,碳化硅骨架)的第三腔室103,成型模具13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的连通结构,连通结构构造成使得第二腔室102内的浸渗液能够依靠重力至少部分地通过连通结构进入到第三腔室103内。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浸渗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三腔室103,操作简单、安全,而不必进行反重力操作,例如依靠压力使得浸渗液从下向上流动到模具内部。可选地,连通结构可以为连通孔104,连通孔104可以设置在第三腔室103的上方,由此浸渗液可以通过连通孔104进入到第三腔室103内,并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待成型产品生成复合材料板。温场控制装置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浸渗装置及具有其的浸渗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限定出第一腔室;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限定出用于盛装浸渗液的第二腔室;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成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浸渗液能够依靠重力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连通结构进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温场控制装置,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成用于对所述浸渗液的温度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限定出第一腔室;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限定出用于盛装浸渗液的第二腔室;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有第三腔室,所述成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浸渗液能够依靠重力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连通结构进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温场控制装置,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成用于对所述浸渗液的温度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场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容器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场控制装置包括:冷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壁下方,所述加热单元设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周壁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多组,且多组所述加热单元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周壁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加热单元基于所需的工艺温度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布置以对浸渗复合过程进行温度梯度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有隔板以将所述第三腔室分隔为两个成型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渗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为多个,且多个成型模具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清赵树明王亚楠王晓华陈国聪陈秋绘潘力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