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4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暖服,其特征是具有设置于衣服内部的热源和将被热源加热的热气从上述热源引导到衣服背面之上方的导热路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服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可在动力、能源气体供应困难的高原、海洋、高寒等地区使用的便携式燃烧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供暖服。现有技术作为便携式燃烧装置,以石油类燃料作能源的煤气炉和怀炉等得到广泛普及。但是,煤气炉因是明火具有危险性,另外,大部分的热能散失在大气中而供暖效率低。而怀炉只能向人体的局部供暖。为此,有人想到装备有电池的、将电阻体分布在内部的供暖服和垫子等。但是,目前电池的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较低,不能长时间向供暖服和供暖垫供给所需要的热量。若要长时间供给所需热量,电池的体积将很大而且非常重,不便于携带。故此,利用能量密度远大于电池等的石油系列燃料的催化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水等液体加热成温度适宜的液体、使其在衣服中循环而使衣服整体变暖的供暖服曾公开于特开平4-347450号(美国专利第5282740号)中。另外,利用燃烧热向衣服内供暖的,还有使用酒精和木炭等燃料的怀炉和利用铁等金属与氧化性材料的化学反应热的一次性怀炉。此外,作为装有燃料的燃烧装置,有装有丁烷卡式气罐的烹饪用卡式炉。卡式炉因无外接电线,故被称作无线设备,作为烹饪用热源设备而得到利用。现有的便携式燃烧装置存在着重量重体积大等问题。其中,采用燃烧装置、使用水等液体作为导热介质,将被加热介质与热源二者以管路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供暖服存在着重量大、柔软性差等问题。还有,现有的怀炉等只能温暖局部,不能向衣服内的大范围内供暖。而且,在补充酒精和木炭等燃料时,必须暂时将怀炉从衣服上取下来,使用不方便。因一次性怀炉不能进行再利用,而且作为怀炉,在供暖过程中难以对热量进行控制,故不能以所希望的温度采暖。此外,作为另一种燃烧装置的烹饪用卡式炉,由于操作部、燃料罐和燃烧器是成为一体的,即使将其装在衣服内也不能用来向衣服供暖,而且因操作部与燃烧器为一体,既不能从衣服外控制燃烧量,也不能穿-->着衣服对热量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重量轻、结构紧凑且便于携带的燃烧装置的同时,使用该燃烧装置向衣服整体供暖,而且可进行燃料的补充和调整供给热量,在衣服内创造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再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重量轻、穿着舒适、且能很快变暖的供暖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供暖服便可实现,即该供暖服由彼此缝合在一起的第1布料和第2布料、装在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热源、以及形成于上述第1及第2布料上的通过热源将加热的热气从上述热源处经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向上引导的导热路径所构成。较理想的是在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装入多孔性挠性薄片,并由上述多孔性挠性薄片的无数个孔形成前述导热路径,以便通过对流作用对上述热气进行引导。在这种场合,作为多孔性挠性薄片,最好为无数个孔的连续中空结构的骨架式结构或网眼结构或者棉芯结构,此时,可将其缝在面料的内面。更具体地说,供暖服由相互缝合的第1布料和第2布料所制成的成衣,装在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既定部位上的包括依靠燃料的燃烧而被加热的发热部的燃烧装置、设置在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并与上述发热部通过热连接的靠对流作用将上述发热部的热量分配给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导热体所构成。上述发热部也可设置多个散热片。作为燃烧装置的结构,较理想的可选择如下形式:由上述发热部构成且具有燃烧室的主体外壳、与燃料供给源相连接并朝向上述燃烧室的燃料喷嘴、靠近上述燃烧室并点燃提供给该燃烧室的燃料的点火装置、将空气从外部引入上述喷嘴附近使其与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燃料混合成混合气的吸气管、以及将燃料燃烧后生成的废气从燃烧室向外部排放的排气管所构成。也可在沿着从上述喷嘴喷射的燃料的流动方向上的上述喷嘴下游侧之上述燃烧室的部分中设置催化剂。上述导热性纤维最好选择以聚酯线和铜丝中的一种作纬线,另一种作经线而织成的步。附图简介-->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之第1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纵剖视图。图3表示将图1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应用于衣物中时的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和图5是分别表示图1所示加热器之各种变形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2实施例提供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纵剖视图。图8是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之第1及第2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垫子中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图9表示局部剖开后的本专利技术之第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垫子的俯视图。图10是图9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示意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4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示意立体分解图。图12是经局部剖开后的本专利技术之第5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之变形例的局部剖开后的主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6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示意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加热器的示意剖面图。图16是图14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管子的示意剖面图。图17(a)和图17(b),表示将图14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装到衣服上之前的状态和装上之后的状态下的安装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7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示意立体图。图19表示图18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加热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0是展示本专利技术之第8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加热器之局部的示意剖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8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9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局部示意剖视图。图23与图2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之第10与第11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12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示意立体图。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之局部的放大剖视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1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和对其进行支承的绝热带的示意主视图。图28表示图27所示的加热器之外观的示意主视图。图29是图27所示加热器的示意剖视图。最佳实施例(实施例1-图1至图5)下面,结合图1与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与图2所示的是便携式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它由加热片1和发热部4组成。加热片1由导热纤维组成,作为该导热纤维,可以采用如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以镀铝玻璃丝编织成的纤维织物、编入有碳素纤维等的纤维织物、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的线的周围形成分散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粘合剂中的金属粒子层而构成的纤维织物、金属纤维所构成的纤维织物或者是由金属纤维与金属纤维之外的纤维合织而成的纤维织物。加热片1的反面上接合有纤维绝热材2。该纤维绝热材2由作为绝热材料而使用的纤维等高绝热性纤维所构成。加热片1之一端上接合着发热部4。这种接合是通过接合螺钉3将加热片1牢固地夹在发热部4内并通过将发热部4压接在加热片1上来实现的。该发热部4采用的是具有燃烧用催化剂13及点火装置14的气体催化燃烧装置17。气体催化燃烧装置17具有如下结构。气瓶6具有通过开关手柄8可进行开关的、平时靠弹簧9的作用趋于打开方向的气体开关阀7。当对开关手柄8进行开的操作时,出自气瓶6的气体从气体喷嘴10喷出,随着利用喷出时气流的吸引效应而从空气入口11吸入的空气一起在喷射器12内流动。喷射器12的壁上形成有向燃烧用催化剂13供给混合气体的多个喷出口15,该喷射器12与燃烧用催化剂13、点火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服,其特征是具有设置于衣服内部的热源和将被热源加热的热气从上述热源引导到衣服背面之上方的导热路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上述导热路径顺着脊梁骨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上述热源包含有至少一个上部开口和至少一个下部开口的盒体,上述上部开口和上述下部开口二者的连通路径包含在上述导热路径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在上述导热路径的上部形成有较该导热路径的其他部分要宽大的扩展空间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自上述热源与脊梁骨以大体垂直地横向延伸设置的导热体是以与该热源进行热连接的状态下设置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上述导热体由石墨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上述导热体装在上述衣服的背面,在上述导热体与人体之间装有绝热材料。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是上述热源由催化燃烧装置构成。9.如一种内藏有加热器的衣服,其特征是由设置在衣服背面的、包含有靠燃料的燃烧而被加热的发热部的燃烧装置和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本充庆中岛信市松本俊成日下贵晶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