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680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罐总成,其包括碳罐,碳罐的第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碳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隔板,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碳罐上远离第一侧的一侧为第二侧,隔板上远离第一侧的一端与第二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间隙,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透气间隙相连通;碳罐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以及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通大气口;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均设置有柱状活性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罐总成,其碳罐内设置的柱状活性炭的气阻比颗粒碳的气阻小很多,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罐的气阻,进而较好地避免了柱状活性炭发热,保证了碳罐的吸附能力不易下降,且避免了安全隐患,较好地解决了燃油箱加油时较易提前跳枪的问题。

Carbon canister assemb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bon tank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ide wall of the canister, the carbon canister is arranged on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and the carbon canister of the same partition, partition and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mbers; one side of the carbon canister is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side is second side,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air partition away from the end and the second side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air gap; carbon adsorp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mouth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hamber and desorption port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chamber through the atmosphere; columnar activated carbon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The invention of the carbon canister assembly, shaped activated carbon column set its carbon tank of gas drag ratio of particulate carbon gas resistance is very small,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ir resistance of the canister, which avoids columnar activated carbon fever, ensur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arbon canister is not easy to drop, and to avoid security risks, effectively solve the fuel tank is easy to jump the gun problem ahead of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罐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碳罐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上碳罐的作用是防止燃油箱里的燃油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有技术中碳罐内通常是装有颗粒碳来对燃油蒸气进行吸附,然而颗粒碳容易造成碳罐的气阻较大,从而引起颗粒碳发热,导致碳罐的吸附能力下降,且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并使得燃油箱加油时较易提前跳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罐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罐的气阻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罐总成,其包括碳罐,所述碳罐的第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碳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碳罐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隔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间隙,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透气间隙相连通;所述碳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通大气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均设置有柱状活性炭。优选地,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气体分离罩,所述气体分离罩上具有通气开口槽,所述通气开口槽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气体分离罩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通大气口相连通的第三腔室和与所述透气间隙相连通的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中均设置有所述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一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无纺布。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中设置的所述柱状活性炭为第一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三腔室中设置的所述柱状活性炭为第二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一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颗粒碳的吸附能力,所述第二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优选地,所述气体分离罩的底板、所述气体分离罩的第三侧板以及所述气体分离罩的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吸附口、所述脱附口以及所述通大气口处均设置有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二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松结构,所述防松结构包括弹性件、底座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的内壁相平行的第三无纺布,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的内壁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三无纺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所述第三无纺布的周边边缘均与所述碳罐的内壁面相贴合;所述透气间隙位于所述第三无纺布与所述隔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端之间。优选地,所述吸附口、所述脱附口以及所述通大气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外壁上。优选地,其还包括与所述通大气口处卡接连接的碳罐通气阀,所述碳罐通气阀上设置有通气口;在正常工作时,所述碳罐通气阀为常通状态,所述通气口通过所述碳罐通气阀的阀腔与所述通大气口相连通;在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对燃油系统进行诊断时,所述碳罐通气阀为关闭状态。优选地,其还包括碳罐空气滤清器,所述碳罐空气滤清器与所述通气口处卡接连接,所述碳罐空气滤清器的过滤腔与所述通气口相连通,所述过滤腔中设置有滤纸,所述碳罐空气滤清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滤腔相通的通气孔。优选地,所述碳罐空气滤清器上设置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上设置有U型限位开口;所述碳罐通气阀上设置有与所述U型限位开口相配合的限位凸台。优选地,其还包括固定支架和紧固螺栓,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碳罐空气滤清器的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所述碳罐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插接连接的L型限位板;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杆段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纹安装孔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碳罐总成,其碳罐内设置的柱状活性炭的气阻比颗粒碳的气阻小很多,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罐的气阻,进而较好地避免了柱状活性炭发热,保证了碳罐的吸附能力不易下降,且避免了安全隐患,较好地解决了燃油箱加油时较易提前跳枪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分离罩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通气阀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空气滤清器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空气滤清器的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空气滤清器与碳罐通气阀在安装时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空气滤清器与碳罐通气阀在安装时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总成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总成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总成的侧视图。附图中标记:11、碳罐111、L型限位板112、卡接凸块12、第一腔室121、隔板13、第三腔室14、第四腔室15、通大气口16、脱附管17、吸附管18、第二无纺布19、第三无纺布191、底座192、弹簧21、气体分离罩22、第一无纺布23、加强筋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出气孔31、碳罐通气阀32、第一接头33、第二接头34、限位凸台41、碳罐空气滤清器42、滤纸43、上盖板44、滤纸支架45、下壳体46、连接孔47、通气孔48、限位支架49、螺纹安装孔51、固定支架52、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罐总成,其包括碳罐11,其中,碳罐11的第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碳罐1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隔板121,隔板12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碳罐11上远离第一侧的一侧为第二侧,隔板121上远离第一侧的一端与第二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间隙,第一腔室12与第二腔室通过透气间隙相连通;碳罐11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2相连通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以及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通大气口15;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中均设置有柱状活性炭。可以理解的是,吸附口通过吸附管17与燃油箱相通,脱附口通过脱附管16与发动机电磁阀相通;由于碳罐11里的柱状活性炭吸附到燃油箱排出的燃油蒸气后,需要在一定工况下将吸附到的燃油脱附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里燃烧掉,也即脱附,在脱附时,大气中的空气经过碳罐11的通大气口进入到碳罐11内,将柱状活性炭吸附到的燃油冲刷掉,带有燃油的空气将流出脱附口,通过脱附管16进入发动机电磁阀,而后再进入到进气歧管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总成,其碳罐11内设置的柱状活性炭的气阻比颗粒碳的气阻小很多,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罐11的气阻,进而较好地避免了柱状活性炭发热,保证了碳罐11的吸附能力不易下降,且避免了安全隐患,较好地解决了燃油箱加油时较易提前跳枪的问题。同时,通过隔板121的设置使得气体的流路得到了延长,从而使得该碳罐11能够对燃油蒸气进行更好地吸附,提高了该碳罐11的吸附能力。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腔室内可以设置有气体分离罩21,气体分离罩21上具有通气开口槽,通气开口槽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上均设置有多个出气孔26;气体分离罩21的两侧分别为与通大气口15相连通的第三腔室13和与透气间隙相连通的第四腔室14;第三腔室13和第四腔室14中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碳罐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罐总成,其包括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的第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碳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碳罐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隔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间隙,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透气间隙相连通;所述碳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通大气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均设置有柱状活性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罐总成,其包括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的第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碳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碳罐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隔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间隙,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透气间隙相连通;所述碳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通大气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均设置有柱状活性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气体分离罩,所述气体分离罩上具有通气开口槽,所述通气开口槽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气体分离罩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通大气口相连通的第三腔室和与所述透气间隙相连通的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中均设置有所述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一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中设置的所述柱状活性炭为第一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三腔室中设置的所述柱状活性炭为第二柱状活性炭;所述第一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颗粒碳的吸附能力,所述第二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所述第一柱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离罩的底板、所述气体分离罩的第三侧板以及所述气体分离罩的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口、所述脱附口以及所述通大气口处均设置有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二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松结构,所述防松结构包括弹性件、底座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