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801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过程为:将2‑苯基‑3‑氰基吡啶或其衍生物1和重氮化合物2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于60‑100℃反应制得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3,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A synthetic method of naphthalene and 11 quinolizine ketone amid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naphthalene and quinolizine ketone 11 amide compound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rganic synthesis. The technological schem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naphthalene and quinolizine ketone 11 amide compounds, the specific process is: 2 phenyl 3 cyano pyridine or its derivatives 1 and 2 diazo compounds dissolved in the solvent, then adding catalyst and additives, in 60 100 C reaction system it is 11 naphthalene quinolizine ketone amides 3, the reaction equation in the synthesis method f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萘并喹嗪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含氮稠杂环,该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光学性能,是许多精细化学品(如杀虫剂、增塑剂、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等)的重要结构单元。另外,通过在萘并喹嗪酮骨架上引入不同的官能团,还可以对其生物活性和荧光量子产率等性能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提高其应用价值的目的。鉴于其重要性,人们已先后开发了一些构筑萘并喹嗪酮结构骨架的有效方法,尽管这些文献合成策略大都较为有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原料不易得到、反应条件苛刻、操作步骤繁琐和原子经济性较低等,从而使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研究并开发以市售的廉价且安全的试剂为原料、经由简便的操作步骤来合成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2-芳基-3-氰基吡啶类化合物及重氮化合物为原料,通过C-H键活化及串联反应,一锅直接得到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过程简便、条件温和及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将2-苯基-3-氰基吡啶或其衍生物1和重氮化合物2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于60-100℃反应制得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3,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R1为氢、氯、溴、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乙酰基、甲氧羰基或苯基,R2为C1-4的直连或支链烷基、噻吩-2-基、苯基或取代苯基,该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氟、氯、溴、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R3为甲基或乙基,溶剂为乙腈、1,2-二氯乙烷、丙酮或甲醇,催化剂为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RhCp*Cl2]2),添加剂为醋酸银、醋酸铯或特戊酸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2-苯基-3-氰基吡啶或其衍生物1、重氮化合物2、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1.2-3:0.05: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合成过程简单、高效,本专利技术利用串联反应,在一锅中不仅构筑出了萘并喹嗪酮结构单元,而且在其11位引入了酰氨基,为官能团化的萘并喹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2)原料价廉易得或者原料易于制备;(3)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4)底物的适用范围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为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新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36mmol,79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3mmol,50mg)和乙腈(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应管密封,然后置于80℃油浴中搅拌反应6h。加入10mL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3),之后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3)得红色固体产物6-苯甲酰基-10-乙氧羰基-11-苯甲酰氨基萘并喹嗪酮3a(23mg,15%)。该化合物的表征数据如下:1HNMR(600MHz,CDCl3)δ:1.28(t,J=7.2Hz,3H),4.47(q,J=7.2Hz,2H),7.46(t,J=7.8Hz,2H),7.58-7.61(m,3H),7.65(t,J=7.8Hz,2H),7.71(t,J=7.8Hz,1H),7.82(t,J=7.8Hz,1H),7.93(d,J=7.8Hz,2H),8.05(d,J=8.4Hz,1H),8.34-8.39(m,3H),9.55(d,J=6.0Hz,1H),10.07(s,1H).13CNMR(150MHz,DMSO-d6)δ:14.3,62.3,103.8,107.8,119.0,119.3,121.5,125.4,128.2,128.3,128.7,128.9,129.2,129.6,130.3,131.3,132.4,132.6,132.7,133.4,134.0,134.4,138.8,151.6,165.4,167.3,198.4.HRMScalcdforC32H23N2O5:515.1601[M+H]+,found:515.1640。实施例2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6mmol,131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3mmol,50mg)和乙腈(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应管密封,然后置于80℃油浴中搅拌反应6h。加入10mL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3),之后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3)得红色固体产物3a(49mg,32%)。实施例3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9mmol,196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3mmol,50mg)和乙腈(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应管密封,然后置于80℃油浴中搅拌反应6h。加入10mL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3),之后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3)得红色固体产物3a(68mg,44%)。实施例4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9mmol,196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15mmol,25mg)和乙腈(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应管密封,然后置于80℃油浴中搅拌反应6h。加入10mL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3),之后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3)得红色固体产物3a(69mg,45%)。实施例5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9mmol,196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15mmol,25mg)和1,2-二氯乙烷(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应管密封,然后置于80℃油浴中搅拌反应6h。加入10mL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10mL×3),之后有机相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1/3)得红色固体产物3a(94mg,61%)。实施例6在15mL反应管中加入1a(0.3mmol,54mg)、2a(0.9mmol,196mg)、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铑(0.015mmol,9mg)、醋酸银(0.15mmol,25mg)和丙酮(2mL),在空气存在下将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将2‑苯基‑3‑氰基吡啶或其衍生物1和重氮化合物2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于60‑100℃反应制得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3,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过程为:将2-苯基-3-氰基吡啶或其衍生物1和重氮化合物2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于60-100℃反应制得萘并喹嗪酮-11-酰胺类化合物3,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R1为氢、氯、溴、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乙酰基、甲氧羰基或苯基,R2为C1-4的直连或支链烷基、噻吩-2-基、苯基或取代苯基,该取代苯基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学森张蓓蓓张新迎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