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612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2:37
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其纵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横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进一步,前柱上部元件纵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纵向方向上向后且在横向方向上向上设置。进一步,接头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

Front body structure

A front body structure is provided. The front body structure includes a fender upper element that extends longitudinally and is dispose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ont body, respectively. The front column member extends laterally and is dispose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ont body, respectively. The upper lateral reinforcement of the hood extend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Further, the anterior column of the upper member extend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to the left and right, and with respect to the fender upper member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backwar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o set. Furthermore, the connector is respectively coupl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mudguard, the front column element, the front column upper element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cover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车身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14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78254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使空间框架彼此耦接而形成的前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的前车身具有在其纵向方向上从车辆向前定位的框架结构,以形成发动机舱。车辆的前车身包括形成发动机舱的前部方向的前端模块并且包括冷却模块和车头灯。前挡泥板元件形成发动机舱的左右侧,在其内设置有悬置系统并且提供内部具有车轮的空腔。进一步,仪表板从发动机舱朝后设置并且分离乘客舱和发动机舱。而且,前侧元件在发动机舱的下左右两侧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加强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子框架设置在前侧元件的下部,与前侧元件耦接,以安装和支撑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变速器、悬置系统等。而且,高性能车辆减小了车身的重量,以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例如,高性能车辆包括这样的车身,该车身通过耦接使用较轻的铝材料(与钢相比)制造的空间框架而形成,以用于形成轻型车身。目前,车辆需要通过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彼此牢固地连接,来增大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并且提高车辆的R&H(Riding&Handling,行驶与操纵)性能和驾驶性能。在本技术背景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仅用于增强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背景,因此,可以包含不构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该国家已知的先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通过一个接头彼此牢固地连接,增大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并且提高车辆的R&H性能和驾驶性能。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可以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所述前柱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前柱上部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上定位;以及接头,所述接头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分别可以插入所述接头的内部并且与所述接头的内部耦接。前车身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使左右挡泥板上部元件彼此耦接。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可以由铝材料形成。所述接头可以包括:接头主体,具有多边形状;以及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从所述接头主体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前设置并且可以包括水平表面和竖直壁部,并且发动机罩铰接件可以耦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门铰接件安装部件,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上,具有壁部表面的形式,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孔,并且门铰接件可以定位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上。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罩横向杆安装部件,设置成在外表面内与门铰接件安装部件邻接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孔;并且罩横向杆可以与所述罩横向杆安装部件接合,以被支撑。所述接头可以进一步包括使安装孔彼此耦接的加强肋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朝向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径向形成有加强肋。第一耦接凹槽可以定位成在接头的上部分中沿接头主体的车辆的横向朝着车辆的前下部分倾斜,以使所述前柱上部元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耦接凹槽耦接。第二耦接凹槽可以朝着接头主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形成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以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插入并且耦接所述前柱元件的顶端。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可以插入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并且可以在所述前柱元件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附接,并且可以分别与所述前柱元件的内表面和所述接头主体耦接。所述前柱上部元件可以具有设置成彼此邻接的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可以形成有具有方形形状并共享相邻的隔墙的区段。可以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之下形成多个径向加强肋。安装凸台可以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中突出到前柱元件的内部。组装凸台可以在所述罩横向杆内突出,并且组装螺栓可以插入所述组装凸台中,以使所述组装凸台与所述罩横向杆接合。所述罩横向杆可以包括凸缘,并且所述凸缘可以通过形成为穿过所述凸缘的组装螺栓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横向延伸,并且可以与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的侧外部面板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前车身结构,通过利用由挤压材料形成的一个接头使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彼此连接,可以增大车身的结构刚度。由于因车身的结构刚度增大而使得不需要单独的加强材料,所以可以减少车辆的重量、部件的数量以及制造成本。进一步,可以增大前车身的抗扭刚度,以提高车辆的R&H性能和驾驶稳定性。由于前车身的刚度增大,所以在发生涉及车辆碰撞的事故时,可以安全地保护乘客。例如,在发生翻车时,乘客舱的刚度可以减少对乘客的伤害。通过耦接在挤压过程制造的前柱元件、挡泥板元件以及罩元件与由压铸过程制造的接头,可以增大在车身元件与接头之间的耦接强度。通过优化由压铸过程通过高制造成本制造的接头的形状,可以减少前车身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重量。附图说明现在,参照附图所显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特征,这些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平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示例性放大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后部分的示例性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悬置装置安装在前车身结构内的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前车身结构内前下侧元件与其加强元件之间的耦接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的下部分的示例性透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从另一个角度查看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前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底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与前柱元件和前柱上部元件耦接的第一接头的示例性侧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3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放大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出图14的线A-A截取的示例性剖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车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所述前柱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前柱上部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上定位;以及接头,所述接头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4 KR 10-2015-01782541.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前柱元件,所述前柱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前柱上部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身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相对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上定位;以及接头,所述接头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的前端分别被配置成插入所述接头的内部并且与所述接头的内部耦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所述后上部横向加强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使左边和右边的挡泥板上部元件彼此耦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元件、所述前柱元件、所述前柱上部元件以及所述罩上部横向加强元件由铝材料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具有多边形状;以及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从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前设置并且具有水平表面和竖直壁部,其中,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罩铰接件安装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接头进一步包括:门铰接件安装部件,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设置在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上,具有壁部表面的形式,并且具有安装孔,并且门铰接件设置在所述门铰接件安装部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喜柱韩胤敬车炆洙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