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53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安装支架包括中间连接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的两侧边垂直固定连接;左支架板的上部开设有左安装孔,左支架板的下端设有左弧形凹槽,左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右支架板的上部开设有右安装孔,右支架板的下端设有右弧形凹槽,右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左下尖端部和右下尖端部均高于中间连接板的下端。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可有效解决与减振器和后稳定杆总成干涉的问题。所述汽车其减振器和后稳定杆总成具有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

A bracket and a car are arranged behind the upper longitudinal tie ro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vertical rod after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mounting bracket includes a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left and right bracket plate bracket plate, the left support plate and the right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ide plates vertical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side; on the left support plat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eft installation the hole, the lower left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eft arc-shaped groove, the lower left side is formed between the tip and the left arc groove left bracket plate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upp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bracket right mounting hole, the lower right bracke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arc-shaped groove, the lower right tip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 plate away from the right the middl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arc-shaped groove; the lower left and lower right tip tip was higher than the lower middl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with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back stabilizing rod assembly.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back stabilizing rod assembly of the automobile have the advantages of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uneasy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以及安装有该支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通常焊接在后桥上,主要为后上纵拉杆提供后安装点,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后桥总成上下运动。现有的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主要由中间连接板和两个支架板构成,其通过在两个支架板上开设安装孔以便安装后上纵拉杆,并通过在两个支架板的下端设置弧形凹槽以便与后桥总成焊接固定。但其支架板的侧边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的底部尖端设置过低,很容易与后稳定杆总成产行干涉,影响了其工作性能,且因其中间连接板的上端设置过高,在悬架系统上跳极限时也容易与减振器产生干涉,并造成减振器损坏,增强了材料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其构成的汽车,所述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优点,可有效解决与减振器和后稳定杆总成干涉的问题。所述汽车其减振器和后稳定杆总成具有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包括:中间连接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垂直固定连接;左支架板的上部开设有左安装孔,左支架板的下端设有左弧形凹槽,左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右支架板的上部开设有右安装孔,右支架板的下端设有右弧形凹槽,右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左安装孔与右安装孔成对称分布,左下尖端部和右下尖端部均高于中间连接板的下端。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上端低于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的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的上侧边均采用弧形,左支架板的上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左翻边,右支架板的上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右翻边。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上开设有减重孔。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向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一侧偏置的凹陷。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板、左支架板、左翻边、右支架板和右翻边由整块钣金经冲压形成一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中间连接板、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让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的两侧边垂直固定连接;在左支架板的上部开设左安装孔,在左支架板的下端设置左弧形凹槽,左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在右支架板的上部开设右安装孔,在右支架板的下端设置右弧形凹槽,右支架板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使左安装孔与右安装孔成对称分布,并使左下尖端部和右下尖端部均高于中间连接板的下端。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通过左支架板下端的左弧形凹槽和右支架板下端的右弧形凹槽卡座在后桥总成上并焊接固定,使后上纵拉杆通过左支架板上的左安装孔和右支架板的右安装孔与本技术连接,即完成了后上纵拉杆与后桥总成的连接安装。本技术通过让左下尖端部和右下尖端部均高于中间连接板的下端,在实际应用中可有效解决与后稳定杆总成干涉的问题,保证了后稳定杆总成的工作性能,避免了因干涉造成零部件损坏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其减振器和后稳定杆总成具有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其中,1、中间连接板;11、中间连接板的上端;12、减重孔;13、中间连接板中部的凹陷;2、左支架板;21、左安装孔;22、左弧形凹槽;23、左下尖端部;24、左翻边;3、右支架板;31、右安装孔;32、右弧形凹槽;33、右下尖端部;34、右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既提供了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又提供了安装该支架的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中间连接板1、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让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1的两侧边垂直固定连接。在左支架板2的上部开设左安装孔21,在左支架板2的下端设置左弧形凹槽22,左支架板2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22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23。在右支架板3的上部开设右安装孔31,在右支架板3的下端设置右弧形凹槽32,右支架板3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32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33。使左安装孔21与右安装孔31成对称分布,并使左下尖端部23和右下尖端部33均高于中间连接板1的下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通过左支架板2下端的左弧形凹槽22和右支架板3下端的右弧形凹槽32卡座在后桥总成上并焊接固定,使后上纵拉杆通过左支架板2上的左安装孔21和右支架板3的右安装孔31与本技术连接,即完成了后上纵拉杆与后桥总成的连接安装。本技术通过让左下尖端部23和右下尖端部33均高于中间连接板1的下端,在实际应用中可有效解决与后稳定杆总成干涉的问题,避免了后稳定杆总成及相关部件因干涉造成损坏的现象,保证了其工作性能和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中间连接板1的上端11低于左安装孔21和右安装孔31的水平高度。这一结构设置可有效解决在悬架系统上跳极限时与减振器干涉的问题,避免了减振器因干涉损坏的现象,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了材料和维修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实用性。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让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的上侧边均采用弧形,并在左支架板2的上端设置了向外侧延伸的左翻边24,在右支架板3的上端设置向外侧延伸的右翻边34,通过设置左翻边24和右翻边34可有效增强螺栓安装面的强度。另外,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中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板(1)、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1)的两侧边垂直固定连接;左支架板(2)的上部开设有左安装孔(21),左支架板(2)的下端设有左弧形凹槽(22),左支架板(2)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22)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23);右支架板(3)的上部开设有右安装孔(31),右支架板(3)的下端设有右弧形凹槽(32),右支架板(3)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32)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33);左安装孔(21)与右安装孔(31)成对称分布,左下尖端部(23)和右下尖端部(33)均高于中间连接板(1)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板(1)、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左支架板(2)和右支架板(3)平行设置并对应与中间连接板(1)的两侧边垂直固定连接;左支架板(2)的上部开设有左安装孔(21),左支架板(2)的下端设有左弧形凹槽(22),左支架板(2)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左弧形凹槽(22)之间形成左下尖端部(23);右支架板(3)的上部开设有右安装孔(31),右支架板(3)的下端设有右弧形凹槽(32),右支架板(3)远离中间连接板(1)的侧边与右弧形凹槽(32)之间形成右下尖端部(33);左安装孔(21)与右安装孔(31)成对称分布,左下尖端部(23)和右下尖端部(33)均高于中间连接板(1)的下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1)的上端(11)低于左安装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强梁雅楠于慧曹广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