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6915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辊轴组及固定于辊轴组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和第二立座,所述装置还包括有TPI和铜箔,所述辊轴组将两者通过热压装置压合,所述辊轴组内设有冷却辊轴,所述冷却辊轴位置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所述冷却辊轴与主控箱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所述主控箱同时与辊轴组通过连接线电连,主控箱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的运转、加热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款防止铜箔由于靠近加热压合辊轴而产生不平整的异常纹路或拉线,造成覆铜板不平整的问题的装置。本产品通过冷却辊轴的设计,提高了覆铜板生产的高效性,增高成品率。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s fi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control box, roller group and fixed on the roll shaft for supporting group at both ends with the first upright seat and second upright seat, the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TPI and copper foil, the roller group will both by pressing the pressing device. The roller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roller, the cooling roller position near the hot pressing device, the cooling roller shaft and a main control box to form a water loop through a water pipe; the main control box and roller shaft set by connecting lines connected, the main control box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supply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and MCU. The control roller group operation, heating and c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design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copper foil from producing uneven uneven lines or pulling wires due to close heating and pressing the roller shaft, resulting in unevenness of copper clad plat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cooling roll shaft, the efficiency of CCL production is improved and the yield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压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覆铜板压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控温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无胶双面覆铜板在生产过程中,接近高温段的辊轴较长时间受热后,易导致铜箔在被压合前,产生不平整的异常纹路或拉线。现行压合机接近高温段的辊轴容易受到高温辊轴的影响变热,而因为没有压合的过程,受热的辊轴会影响铜箔和TPI贴合后的状态,容易出现气泡或折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控温压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所示的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辊轴组及固定于辊轴组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和第二立座,所述装置还包括有TPI和铜箔,所述辊轴组将TPI和铜箔通过热压装置压合,所述辊轴组内设有冷却辊轴,所述冷却辊轴位置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所述冷却辊轴与主控箱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所述主控箱同时与辊轴组通过连接线电连,主控箱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的运转、加热和冷却。辊轴组2内包括若干用于撑开夹紧TPI和铜箔且相互平行的辊轴,主要包括第一加热压合辊轴、冷却辊轴、TPI轴、铜箔轴、第二加热压合辊轴、保温辊轴和收料辊轴;上下两层铜箔中间夹有TPI,共同通过第一加热压合辊轴加热压合,完毕后通过保温辊轴保温,再通过收料辊轴收集。如图2所示,TPI轴和铜箔轴为输出TPI与铜箔的辊轴,上述两种辊轴设于行程起始端,两同规格铜箔轴轴芯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上下部,TPI轴设于铜箔轴前部;两冷却辊轴分别设于两铜箔轴的上下部为铜箔降温,两铜箔之间夹有TPI。第一加热压合辊轴设于行程中部,第二加热压合辊轴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上部,上述两辊轴轴芯在同一竖直轴面上,两铜箔和中间的TPI通过第二加热压合辊轴和第一加热压合辊轴之间的缝隙进行压合;保温辊轴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后部,收料辊轴,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后部较远位置,整个行程的末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热压合辊轴轴芯左右两端通过拉伸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立座和第二立座上,所述拉伸机构可推动轴芯上升和下降,所述第二加热压合辊轴下降最大冲程时,第二加热压合辊轴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之间缝隙竖直距离为A,其中0.01mm≤A≤1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压合辊轴及保温辊轴内部中空且真空密封,内部装有导热油,其内部设有加热棒。和第一温感装置,所述加热棒为U型回环式结构,所述加热棒与所述主控箱电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温感装置为U型结构,穿插于所述加热棒间,所述第一温感装置延伸端伸出第一加热压合辊轴,通过连接线与MCU电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辊轴内部中空且密封,其内部装有冷却水,所述冷却辊轴一端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联通所述出水管,所述进水口联通所述进水管,所述冷却辊轴内部设有第二温感装置,所述第二温感装置延伸端伸出冷却辊轴,通过连接线与MCU电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控箱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电连,通过控制面板上按钮控制所述装置内各部分运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控箱内设有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回路、抽水泵和加压装置,所述水回路外接冷却水箱。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辊轴组及固定于辊轴组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和第二立座,所述装置还包括有TPI和铜箔,所述辊轴组将两者通过热压装置压合,所述辊轴组内设有冷却辊轴,所述冷却辊轴位置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所述冷却辊轴与主控箱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所述主控箱同时与辊轴组通过连接线电连,主控箱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的运转、加热和冷却。本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款防止铜箔由于靠近加热压合辊轴而产生不平整的异常纹路或拉线,造成覆铜板不平整的问题的装置。本产品通过冷却辊轴的设计,提高了覆铜板生产的高效性,增高成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各辊轴及覆铜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加热压合辊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冷却辊轴结构示意图。主控箱1,辊轴组2,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加热棒211,第一温感装置212,冷却辊轴22,第二温感装置221,出水口222,进水口223,TPI轴23,铜箔轴24,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收料辊轴26,TPI27,铜箔28,保温辊轴29,第一立座3,第二立座4,进水管5,出水管6,连接线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1,辊轴组2及固定于辊轴组2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3和第二立座4,装置还包括有TPI27和铜箔28,两铜箔28之间夹一层TPI27,辊轴组2将三者通过热压装置压合,辊轴组2内设有冷却辊轴,冷却辊轴位置靠近热压装置,冷却辊轴与主控箱1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主控箱1同时与辊轴组2通过连接线7电连,主控箱1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2的运转、加热和冷却。辊轴组2内包括若干用于撑开夹紧TPI27和铜箔28且相互平行的辊轴,主要包括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冷却辊轴22、TPI轴23、铜箔轴24、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保温辊轴29和收料辊轴26;TPI27和铜箔28在冷却辊轴22上贴合,共同通过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加热压合,完毕后通过保温辊轴29和收料辊轴26收集。TPI轴23和铜箔轴24为输出TPI27与铜箔28的辊轴,上述两种辊轴设于行程起始端,两同规格铜箔轴24轴芯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上下部,TPI轴23设于铜箔轴24前部;两冷却辊轴22分别设于两铜箔轴24的上下部为铜箔降温,两铜箔28之间夹有TPI27。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设于行程中部,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上部,上述两辊轴轴芯在同一竖直轴面上,两铜箔28和中间的TPI27通过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和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之间的缝隙进行压合;保温辊轴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后部,收料辊轴26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后部较远位置,整个行程的末端。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轴芯左右两端通过拉伸机构固定于第一立座3和第二立座4上,拉伸机构可推动轴芯上升和下降,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下降最大冲程时,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与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之间缝隙竖直距离为A,其中0.01mm≤A≤1mm。拉伸机构为气缸气缸杆结构,连杆结构或者是蜗轮蜗杆结构。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内部中空且真空密封,内部装有导热油,其内部设有加热棒211。和第一温感装置212,加热棒为U型回环式结构,加热棒与主控箱1电连。第一温感装置212为U型结构,穿插于加热棒211间,第一温感装置212延伸端伸出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通过连接线7与MCU电连。冷却辊轴22内部中空且密封,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温压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1),辊轴组(2)及固定于辊轴组(2)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3)和第二立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TPI(27)和铜箔(28),所述辊轴组(2)将TPI(27)和铜箔(28)通过热压装置压合,所述辊轴组(2)内设有冷却辊轴,所述冷却辊轴位置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所述冷却辊轴与主控箱(1)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所述主控箱(1)同时与辊轴组(2)通过连接线(7)电连,主控箱(1)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2)的运转、加热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控温压合装置,包括主控箱(1),辊轴组(2)及固定于辊轴组(2)两端用于支撑连接的第一立座(3)和第二立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TPI(27)和铜箔(28),所述辊轴组(2)将TPI(27)和铜箔(28)通过热压装置压合,所述辊轴组(2)内设有冷却辊轴,所述冷却辊轴位置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所述冷却辊轴与主控箱(1)通过水管形成水回路;所述主控箱(1)同时与辊轴组(2)通过连接线(7)电连,主控箱(1)内设有供电电路、控制电路和MCU,控制辊轴组(2)的运转、加热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组(2)内包括若干用于撑开夹紧TPI(27)和铜箔(28)且相互平行的辊轴,主要包括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冷却辊轴(22)、TPI轴(23)、铜箔轴(24)、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保温辊轴(29)和收料辊轴(26);上下两层铜箔(28)中间夹有TPI(27),共同通过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加热压合,完毕后通过保温辊轴(29)保温,再通过收料辊轴(26)收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PI轴(23)和铜箔轴(24)为输出TPI(27)与铜箔(28)的辊轴,上述两种辊轴设于行程起始端,两同规格铜箔轴(24)轴芯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上下部,TPI轴(23)设于铜箔轴(24)前部;两所述冷却辊轴(22)分别设于两铜箔轴(24)TPI的上下部为铜箔降温,两铜箔(28)之间夹有TPI(2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设于行程中部,所述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上部,上述两辊轴轴芯在同一竖直轴面上,两所述铜箔(28)和中间的TPI(27)通过第二加热压合辊轴(25)和第一加热压合辊轴(21)之间的缝隙进行压合;所述保温辊轴设于第一加热压合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亚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