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辜成允专利>正文

扬声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6018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15:25
一扬声器装置,包括一第一扬声模块、一第二扬声模块以及一第三扬声模块。前述第一扬声模块具有面朝不同方向的至少一第一发声单体、一第二发声单体、一第三发声单体、一第四发声单体以及一第五发声单体。前述第二扬声模块具有一第六发声单体,且前述第三扬声模块具有一第七发声单体,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发声单体沿着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方向排列,且第一发声单体与第二、第三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高于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容易组装以及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且可大幅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装置
本新型主要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尤指一种模块化的扬声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者对于音响设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扬声器即是影响聆听品质的一重要因素。放眼现今常见的音响设备中,其通常采用多件式的扬声器系统,然而为了要达到模拟点音源以及无指向性发声的效果,将不同音域的喇叭单体整合于单一扬声器结构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是有鉴于传统扬声器结构往往具有体积庞大且不易组装、运送等缺点,如何提供一种模块化且容易组装的扬声器装置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常用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一第一扬声模块、一第二扬声模块以及一第三扬声模块,其中第一扬声模块具有面朝一第一方向的两个第一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发声单体、面朝第二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三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三方向的一第四发声单体、以及面朝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五发声单体,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且些第一发声单体以及第二、第三发声单体位于第四、第五发声单体之间。前述第二扬声模块具有面朝第三方向的一第六发声单体,且前述第三扬声模块具有面朝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七发声单体,其中第一扬声模块位于第二、第三扬声模块之间。前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发声单体沿着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方向排列,且第一、第二、第三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高于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相互垂直且连接组成十字形结构的一第一板件和一第二板件,其中第一发声单体设置于第一板件上,第二、第三发声单体设置于第二板件上,且第一发声单体位于第二、第三发声单体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板件呈H形并具有两个凹槽,第二板件呈U形并具有两个凸出部,其中前述凸出部分别延伸穿过前述凹槽,且第二、第三发声单体分别设置于前述凸出部上。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一第三板件,平行于第一板件且位于些第一发声单体的背侧,其中第三板件的宽度小于第一板件的宽度。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一第四板件以及一第五板件,位于第一扬声模块的相反侧且连接第一、第二板件,其中第四、第五发声单体分别设置于第四、第五板件上。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扬声模块还具有一上壳体,且第三扬声模块还具有一下壳体,其中第四、第六发声单体容置于上壳体内,且第五、第七发声单体容置于下壳体内。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扬声模块还具有连接上壳体且邻近第四发声单体的一第六板件,第三扬声模块还具有连接下壳体且邻近第五发声单体的一第七板件,其中第六发声单体设置于第六板件上,且第七声单体设置于第七板件上。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第三扬声模块还分别具有一低音反射管,分别设置于上、下壳体内,并且对应于前述第六、第七发声单体。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扬声器装置还包括一中空的框架以及一防尘网,其中框架围绕第一扬声模块并连接第二、第三扬声模块,且防尘网覆盖前述框架的至少一侧。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扬声器装置还包括一底座模块,连接第三扬声模块,用以和一地面接触并使扬声器装置直立于地面上。此外,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扬声器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扬声模块,前述扬声模块的其中一个具有面朝一第一方向的两个第一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发声单体、面朝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三发声单体、以及一第五发声单体,其中第一、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二、第三发声单体之间。前述扬声模块中的另一个具有一第七发声单元,其中第一发声单体与第二、第三、第五、第七发声单体沿着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方向排列,且第一发声单体与第二、第三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高于第五、第七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扬声器装置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装,不仅方便运送,且能根据不同环境和使用需求而弹性地搭配各种不同的喇叭单体,因此可达到容易组装以及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等目的。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使多个不同音域的发声单体沿着扬声器装置的中心轴方向排列,可以模拟点音源与无指向性发声的音场效果,且相较于传统的扬声器系统而言可大幅节省空间,特别适合于一般住家或小型展览厅中使用。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前视图;图1C则为图1A中的扬声器装置移除掉框架F以及防尘网N后的示意图;图1D为图1B中的扬声器装置移除掉框架F以及防尘网N后的示意图;图2A为第一扬声模块10中的各板件的爆炸图;图2B为图2A中的各板件于组装后的前视图;图2C、图2D为图2A中的各板件于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A为图1C中的扬声器装置的爆炸图,其中第二、第三扬声模块20、30的上、下壳体21、31以剖面方式呈现;图3B为图3A中的扬声器装置于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C为下壳体3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C省略了下壳体31其中一侧的板件;图4A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4B为图4A中的扬声器装置移除掉框架F以及防尘网N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第一扬声模块20~第二扬声模块21~上壳体30~第三扬声模块31~下壳体40~底座模块41~支柱42~底板43~支撑脚B10、B20、B40、B50、B70~开孔B11~凹槽;B21~凸出部B71、B72~薄板S1~第一发声单体S2~第二发声单体S3~第三发声单体S4~第四发声单体S5~第五发声单体S6~第六发声单体S7~第七发声单体B1~第一板件B2~第二板件B3~第三板件B4~第四板件B5~第五板件B6~第六板件B7~第七板件F~框架N~防尘网H10、H20、H30、H40~高度T~低音反射管W1、W2~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A、图1B以及图1C,其中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前视图,图1C则为图1A中的扬声器装置移除掉框架F以及防尘网N后的示意图。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大致呈一柱状结构,其主要由第一、第二、第三扬声模块10、20、30以及一底座模块40所组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扬声模块10、20、30沿着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平行于Z轴方向)排列,且第一扬声模块10位于第二、第三扬声模块20、30之间。应了解的是,在前述第一扬声模块10的外侧可环绕设置一中空的矩形框架F以及一防尘网N(如图1A、图1B所示),其中防尘网N贴附于所述框架F上的至少一侧边(或者可环绕于矩形框架F的四个侧边),前述框架F则环绕第一扬声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扬声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扬声模块,具有面朝一第一方向的两个第一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发声单体、面朝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三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三方向的一第四发声单体、以及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五发声单体,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且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以及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四、第五发声单体之间;一第二扬声模块,具有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第六发声单体;以及一第三扬声模块,具有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七发声单体,且所述第一扬声模块位于所述第二、第三扬声模块之间,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所述第四发声单体、所述第五发声单体、所述第六发声单体、所述第七发声单体沿着所述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方向排列,且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高于所述第四发声单体、所述第五发声单体、所述第六发声单体、所述第七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扬声模块,具有面朝一第一方向的两个第一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发声单体、面朝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三发声单体、面朝一第三方向的一第四发声单体、以及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五发声单体,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且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以及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四、第五发声单体之间;一第二扬声模块,具有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第六发声单体;以及一第三扬声模块,具有面朝所述第三方向的反向的一第七发声单体,且所述第一扬声模块位于所述第二、第三扬声模块之间,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所述第四发声单体、所述第五发声单体、所述第六发声单体、所述第七发声单体沿着所述扬声器装置的一中心轴方向排列,且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高于所述第四发声单体、所述第五发声单体、所述第六发声单体、所述第七发声单体的发声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相互垂直且连接组成十字形结构的一第一板件和一第二板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上,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件上,且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呈H形并具有两个凹槽,所述第二板件呈U形并具有两个凸出部,其中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延伸穿过两个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三发声单体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凸出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一第三板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声单体的背侧,其中所述第三板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模块还具有一第四板件以及一第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成允
申请(专利权)人:辜成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