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968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包括D‑SUB接头和自动吸取支架,自动吸取支架的外端部成型有一挡块,挡块朝向D‑SUB接头的一面成型有一圆形导体,自动吸取支架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扣位,自动吸取支架的后端部成型有一扣体,D‑SUB接头组装于自动吸取支架,圆形导体定位插设于D‑SUB接头的前端部,D‑SUB接头的两侧分别成型滑动插设于两侧的扣位,扣体扣接于D‑SUB接头的后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自动吸取支架与D‑SUB接头的组装结构上做了优化,方便终端客户采用自动吸取的功能,方便自动吸取支架与D‑SUB接头的固定,防止在运输或在客户端使用的过程中,因受外力而易脱落,使组装更加容易和快速,自动组装时组装效率更高,且稳定和可靠,客户端在使用时不会有易脱落的风险,良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
本技术涉D-SUB接口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
技术介绍
D-SUB接口是D-subminiature的简称,俗称VGA(VideoGraphicsAdapter)接口。为方便终端客户采用自动吸取的功能,D-SUB接口需在产品上增加一个自动吸取的区域(专用术语称之为“CAP”,本技术将其定义为“自动吸取支架”)提供给终端客户自动机台吸取。目前大多数自动吸取支架(CAP)与D-SUB接头在组装时存在组装困难、易脱落的问题,导致组装效率低和产品不良率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方便终端客户采用自动吸取的功能,自动组装时更加快速、稳定和可靠,组装效率更高,良品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包括D-SUB接头和自动吸取支架,自动吸取支架的外端部成型有一挡块,挡块朝向D-SUB接头的一面成型有一圆形导体,自动吸取支架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扣位,自动吸取支架的后端部成型有一扣体,D-SUB接头组装于自动吸取支架,圆形导体定位插设于D-SUB接头的前端部,D-SUB接头的两侧分别成型滑动插设于两侧的扣位,扣体扣接于D-SUB接头的后端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吸取支架的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成型有一侧壁,侧壁沿自动吸取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壁内壁面开设有所述扣位,扣位沿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D-SUB接头的后部设置有一胶体,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在侧面的滑板,滑板滑动插设于相应的扣位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扣体凸出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的表面的后端位置,扣体顶面成型有一弧形导向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的表面的中部位置成型有两个用于定位D-SUB接头的胶体的定位块,定位块的高度低于扣体的高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挡块凸出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的表面的外端位置,挡块呈L形,挡块包括一水平支撑部和挡壁,所述圆形导体横向凸出在挡壁的内壁面,圆形导体设置水平支撑部的上方,D-SUB接头的头部的底面定位抵靠于水平支撑部,D-SUB接头的头部的前端面定位抵靠于挡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挡壁中部开设一槽体,槽体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圆形导体的内端部成型有粗导柱、外端部成型有细导柱,粗导柱与细导柱同轴设置,粗导柱的直径大于细导柱的直径,粗导柱与细导柱的相接处成型有导向斜面,细导柱的外端部成型有导向斜面,粗导柱成型在槽体中,细导柱的外端部横向延伸并超过挡壁的内壁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D-SUB接头的前端面设置有定位孔,细导柱的外端部插入在定位孔中。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在自动吸取支架与D-SUB接头的组装结构上做了优化,增加一个圆形导体作为导位,方便终端客户采用自动吸取的功能,方便自动吸取支架与D-SUB接头的固定,还在自动吸取支架上增加固定扣位,防止在运输或在客户端使用的过程中,因受外力而易脱落,使组装更加容易和快速,自动组装时组装效率更高,且稳定和可靠,客户端在使用时不会有易脱落的风险,良品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图中:1、D-SUB接头11、胶体12、滑板。2、自动吸取支架21、挡块22、圆形导体23、扣位24、扣体25、侧壁26、定位块27、水平支撑部28、挡壁29、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见图1至图2所示,包括D-SUB接头1和自动吸取支架2,自动吸取支架2为
技术介绍
所述CAP,自动吸取支架2的外端部成型有一挡块21,挡块21朝向D-SUB接头1的一面成型有一圆形导体22,自动吸取支架2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扣位23,自动吸取支架2的后端部成型有一扣体24,D-SUB接头1组装于自动吸取支架2,圆形导体22定位插设于D-SUB接头1的前端部,D-SUB接头1的两侧分别成型滑动插设于两侧的扣位23,扣体24扣接于D-SUB接头1的后端部。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成型有一侧壁25,侧壁25沿自动吸取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壁25内壁面开设有所述扣位23,扣位23沿侧壁25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D-SUB接头1的后部设置有一胶体11,胶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在侧面的滑板12,滑板12滑动插设于相应的扣位23中。扣体24凸出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后端位置,扣体24顶面成型有一弧形导向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中部位置成型有两个用于定位D-SUB接头1的胶体11的定位块26,定位块26的高度低于扣体24的高度。挡块21凸出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外端位置,挡块21呈L形,挡块21包括一水平支撑部27和挡壁28,所述圆形导体22横向凸出在挡壁28的内壁面,圆形导体22设置水平支撑部27的上方,D-SUB接头1的头部的底面定位抵靠于水平支撑部27,D-SUB接头1的头部的前端面定位抵靠于挡壁28。挡壁28中部开设一槽体29,槽体29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圆形导体22的内端部成型有粗导柱、外端部成型有细导柱,粗导柱与细导柱同轴设置,粗导柱的直径大于细导柱的直径,粗导柱与细导柱的相接处成型有导向斜面,细导柱的外端部成型有导向斜面,粗导柱成型在槽体29中,细导柱的外端部横向延伸并超过挡壁28的内壁面。D-SUB接头1的前端面设置有定位孔,细导柱的外端部插入在定位孔中。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21345575.html" title="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原文来自X技术">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包括D‑SUB接头(1)和自动吸取支架(2),其特征在于:自动吸取支架(2)的外端部成型有一挡块(21),挡块(21)朝向D‑SUB接头(1)的一面成型有一圆形导体(22),自动吸取支架(2)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扣位(23),自动吸取支架(2)的后端部成型有一扣体(24),D‑SUB接头(1)组装于自动吸取支架(2),圆形导体(22)定位插设于D‑SUB接头(1)的前端部,D‑SUB接头(1)的两侧分别成型滑动插设于两侧的扣位(23),扣体(24)扣接于D‑SUB接头(1)的后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包括D-SUB接头(1)和自动吸取支架(2),其特征在于:自动吸取支架(2)的外端部成型有一挡块(21),挡块(21)朝向D-SUB接头(1)的一面成型有一圆形导体(22),自动吸取支架(2)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扣位(23),自动吸取支架(2)的后端部成型有一扣体(24),D-SUB接头(1)组装于自动吸取支架(2),圆形导体(22)定位插设于D-SUB接头(1)的前端部,D-SUB接头(1)的两侧分别成型滑动插设于两侧的扣位(23),扣体(24)扣接于D-SUB接头(1)的后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成型有一侧壁(25),侧壁(25)沿自动吸取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壁(25)内壁面开设有所述扣位(23),扣位(23)沿侧壁(25)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D-SUB接头(1)的后部设置有一胶体(11),胶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在侧面的滑板(12),滑板(12)滑动插设于相应的扣位(2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自动组装的D-SU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24)凸出在所述自动吸取支架(2)的表面的后端位置,扣体(24)顶面成型有一弧形导向部;所述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森联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