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888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流源,包括:主电路:用于给负载提供主回路电流;反馈电压放大电路:从负载采集反馈电压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参考电压电路:输出参考电压;反向比较电路:将反馈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比较,并将反馈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电流调节控制信号;电流调解电路:接收电流调节控制信号,补偿或者降低主回路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闭环控制,调节主回路电流流稳定在设定值,实现了恒流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流源
本技术涉及毫米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流源。
技术介绍
毫米波雷达使用毫米波(millimeterwave)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导引头的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毫米波属于高频电路的小型化的要求也正随着其他电子电路的增加而增强。通常,高频电路多数构成为在一个半导体基板上集成了高频晶体管等的半导体元件与匹配电路或偏压电路等的MMIC(MonolithicMicrowaveIC)。在MMIC的情况下,优选开关本身也由半导体元件构成。因此,通常,MMIC中,虽然利用了上述的PIN二极管和FET开关等,但是由于做PIN结的工艺比形成FET的工艺复杂。因此对毫米波产生的信号源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相应的控制电源电流也要求稳定,为毫米波的处理提供标准值作为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毫米波产生的控制电源电流的稳定性和结构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恒流源,包括:主电路:用于给负载提供主回路电流;反馈电压放大电路:从负载采集反馈电压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参考电压电路:输出参考电压;反向比较电路:将反馈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比较,并将反馈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电流调节控制信号;电流调解电路:接收电流调节控制信号,补偿或者降低主回路电流。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主电路包括晶体管Q2,和测试负载R7,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输入端,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测试负载R7的一端,测试负载R7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方案为:反馈电压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2A,运放U2A选择LM324,运放U2A的负向端连接有电阻R8,运放U2A的正向端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6。进一步的方案为:反向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1A,运放U1A选择LM324,运放U1A的负向端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电阻R1的另一端还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反向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方案为:电流调解电路选用晶体管Q1。进一步的方案为: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电源VCC、晶体管Q3和晶体管Q4,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晶体管Q3的的基级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0,晶体管Q3的基级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11,电源VCC还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晶体管Q3的基级还连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4的基级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4,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4的基级之间连接有电位计R12,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还连接有电阻R5和电容C1,电阻R5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作为参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闭环控制,调节主回路电流流稳定在设定值,实现了恒流的功能。2.本技术参考电压稳定,进一步的加强了主回路电流的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图1所示:一种恒流源,包括:主电路:用于给负载提供主回路电流;反馈电压放大电路:从负载采集反馈电压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参考电压电路:输出参考电压;反向比较电路:将反馈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比较,并将反馈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电流调节控制信号;电流调解电路:接收电流调节控制信号,补偿或者降低主回路电流。图2所示:主电路包括晶体管Q2,和测试负载R7,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输入端,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测试负载R7的一端,测试负载R7的另一端接地;反馈电压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2A,运放U2A选择LM324,运放U2A的负向端连接有电阻R8,运放U2A的正向端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6;反向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1A,运放U1A选择LM324,运放U1A的负向端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电阻R1的另一端还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反向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电流调解电路选用晶体管Q1;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电源VCC、晶体管Q3和晶体管Q4,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晶体管Q3的的基级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0,晶体管Q3的基级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11,电源VCC还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晶体管Q3的基级还连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4的基级与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4,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4的基级之间连接有电位计R12,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还连接有电阻R5和电容C1,电阻R5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作为参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晶体管Q1的基级连接反向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2的基级;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当主电路输入端的电压降低时,测试负载R7的电流降低,运放U2A采集测试负载R7的反馈电压也相应降低;运放U1A将反馈放大电压与参考电压相比,输出的电压升高,控制晶体管Q1的补偿电流增大,从而控制测试负载R7上的电流增加;同理当主电路输入端的电压升高时,运放U1A输出的电压(电流调节控制信号)会降低,控制晶体管Q1的补偿电流减小,从而控制测试负载R7上的电流降低。此种控制为闭环控制,保持测试负载R7上的电流的稳定性。参考电压电路中的电位计R12的变化,控制晶体管Q4控制晶体管Q3上发射极的输出电流大小,从而控制电阻R5上的参考电压变化;电容C1为稳压电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恒流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用于给负载提供主回路电流;反馈电压放大电路:从负载采集反馈电压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参考电压电路:输出参考电压;反向比较电路:将反馈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比较,并将反馈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电流调节控制信号;电流调解电路:接收电流调节控制信号,补偿或者降低主回路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用于给负载提供主回路电流;反馈电压放大电路:从负载采集反馈电压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电压信号;参考电压电路:输出参考电压;反向比较电路:将反馈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比较,并将反馈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电流调节控制信号;电流调解电路:接收电流调节控制信号,补偿或者降低主回路电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包括晶体管Q2,和测试负载R7,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输入端,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测试负载R7的一端,测试负载R7的另一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反馈电压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2A,运放U2A选择LM324,运放U2A的负向端连接有电阻R8,运放U2A的正向端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6。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反向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1A,运放U1A选择LM3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伟蒋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先导中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