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770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所述框架装置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具有平板状主体;和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形成有主孔,且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在主孔的上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第一框架在顶板的前缘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并且在前缘的前方向上延伸,所述顶部框架通过卡合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使得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的框架装置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出于外观考虑,框架装置由透明的上部框架和不透明的下部框架组成。透明的上部框架和不透明的下部框架通过双色注塑一体地形成。在透明的上部框架的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底部需要镀有铝层。在下部框架的邻近上部框架的部分需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镀有铝层,以改善照明装置的外观。但是,上述现有设计存在一些缺点。在上部框架的前表面上的凹槽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深度达到9mm,在对凹槽的底表面进行镀铝工艺时,通常不能在凹槽的底表面的后部形成镀层,影响车辆外观。另外,在下部框架的前表面的邻近上部框架的部分进行镀铝时,需要遮蔽框架装置中不需要进行镀铝的部分。但是,由于工艺的限制,在框架装置的镀铝部分和不镀铝部分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影响车辆外观。因此,存在对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框架装置的需求,使得所述框架装置中的凹槽底部能够形成均匀一致的镀层,并且使得下部框架的前表面中的镀铝部分的边界清晰,改善照明装置的外观,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具有平板状主体;和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形成有主孔,且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在主孔的上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第一框架在顶板的前缘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并且在前缘的前方向上延伸,所述顶部框架通过卡合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使得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合装置包括:第一止动装置,所述第一止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个侧表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至少一个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设置在所述顶部框架的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上、并覆盖所述凹槽的整个下表面,其中所述倒钩部与所述凹槽配合,以阻止所述顶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倒钩部的的外表面上镀有铝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合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二止动装置,所述第二止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弧形突起,所述弧形突起具有顶点和朝向第三方向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两个端部的端表面平行于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中的两个弹性臂,所述两个弹性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桥接在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板的第一孔内,每个弹性臂上都设置有向朝向另一弹性臂延伸的横向突起,所述横向突起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延伸的后表面和与所述第一方向成一定角度且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延伸的倾斜表面,其中每个弧形突起的端表面与相应的所述横向突起的后表面配合,以阻止所述顶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在第三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合装置还包括:第三止动装置,所述第三止动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板;和板状倾斜部,所述板状倾斜部从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大致沿第一方向朝顶板倾斜,其中在所述顶部框架组装至所述主框架时,所述板状倾斜部穿过所述第二孔并与所述第二孔的边缘配合,以阻止所述顶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合装置还包括:第四止动装置,所述第四止动装置包括:肋条,所述肋条设置在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上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和指状部,所述指状部从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中的第三孔的第一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三孔的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之间存在间隔,其中在所述顶部框架组装至所述主框架时,所述肋条容纳在所述间隔中并与所述指状部配合,以阻止所述顶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一体地形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框架的外表面镀有铝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框架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上述照明装置。根据本技术的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将框架装置形成为主框架和顶部框架两个部件。通过仅对顶部框架镀铝并且使顶部框架在与主框架装配后形成需要镀铝的部分,使得轻易实现上部框架中的凹槽底表面的镀铝,并且使得镀铝部分的边界清晰,极大改善了车辆的外观。同时,通过多个卡合装置,克服了顶部框架和主框架较薄,使用螺钉固定顶部框架困难的问题,使得在不使用螺钉的情况下,实现薄板结构的顶部框架和主框架的可靠连接。而且,卡合装置的使用,使得框架装置的主框架和顶部框架之间形成紧密且牢靠的面与面之间的接触,也避免了采用螺钉或者焊接等连接方式时,可能会破坏顶部框架上的铝层以及透明的上部框架的表面,进而破坏框架装置的外观的问题。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框架装置的透视图,其中顶部框架的一部分插入主框架;图2是组装后的图1中的框架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框架装置的顶部框架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的框架装置的主框架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线I-I和II-II的剖视图;图6是图2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并且图7是组装后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框架装置沿线III-II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用在本文中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含义。用在本文中的两个或更多部分或部件“联接”的陈述是指这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即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分或部件)结合在一起或一起操作,只要出现连结。用在本文中的“直接联接”是指两个元件相互直接接触。用在本文中的“固定地联接”或“固定”是指将两个部件联接以像一个那样移动,而保持相对于彼此之间的恒定定向。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用在本文中的方向性短语,例如但不限于,顶部的、底部的、左边的、右边的、上部的、下部的、前面的、后面的以及它们的派生词涉及在图中示出的元件的定向,且并不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事实上,根据部件的位置不同,详细的方向性描述也将随之改变。例如,在本技术中,车辆的向前方向是指车辆的前进方向,车辆的向后方向是指与车辆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是指车辆的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需要理解的是,在描述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的术语并不是将相关元件顺序排列,而是旨在区分相关元件,因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以机动车辆为示例描述了根据本技术的框架装置和照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框架装置、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具有平板状主体;和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形成有主孔,且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在主孔的上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第一框架在顶板的前缘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并且在前缘的前方向上延伸,所述顶部框架通过卡合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使得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具有平板状主体;和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形成有主孔,且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在主孔的上方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第一框架在顶板的前缘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并且在前缘的前方向上延伸,所述顶部框架通过卡合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使得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第一止动装置,所述第一止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个侧表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和至少一个倒钩部,所述倒钩部设置在所述顶部框架的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上、并覆盖所述凹槽的整个下表面,其中所述倒钩部与所述凹槽配合,以阻止所述顶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倒钩部的外表面上镀有铝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还包括:第二止动装置,所述第二止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弧形突起,所述弧形突起具有顶点和朝向第三方向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两个端部的端表面平行于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顶部框架的平板状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顶板中的两个弹性臂,所述两个弹性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桥接在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板的第一孔内,每个弹性臂上都设置有向朝向另一弹性臂延伸的横向突起,所述横向突起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延伸的后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华胡四水陈振超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