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宗鑫专利>正文

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565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浸出槽、分解沉淀槽和吸收装置;其中浸出槽的放料口通过设有过滤装置的管线连接分解沉淀槽的加料口,浸出槽的反应气出口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混合气出口通过设有冷凝器的管线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简单,耗能低,且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化合物包括碳酸镍、碳酸锌、(活性)氧化铜、碳酸铜等的生产工艺流程长、耗能大,装置设备结构复杂,并且工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例如:活性氧化铜具有纯度高、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在电镀行业规定的酸中溶解速度快等特点,在电子、催化等领域有许多特异性能和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常生产高纯活性氧化铜粉主要采用碳酸盐煅烧法,由于碳酸盐煅烧法工艺流程长,后续洗涤困难,产品纯度不高、分散性不好、同时煅烧后晶粒粗化造成的产品活性不高、成本相对较高、有高盐废水产生。而,关于活性氧化铜的生产工艺,在目前公开的一些技术专利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工艺:(1)申请号为01127175.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以硫酸铜及铜料为原料,经80-85℃的低温氧化得硫酸铜结晶,然后配制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在经球磨、压滤、洗涤、烘干、粉碎制的活性氧化铜的工艺。(2)申请号为200710076208.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以碱性蚀刻废液经蒸氨生产氧化铜的工艺。以上方法均存在工艺、装置复杂和耗能高的缺点,并且会产生大量洗涤废水,给后续处理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环保、节能的氨法生产金属氧化物的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包括:浸出槽、分解沉淀槽和吸收装置;其中浸出槽的放料口通过设有过滤装置的管线连接分解沉淀槽的加料口,浸出槽的反应气出口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混合气出口通过设有冷凝器的管线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其中,所述浸出槽包括:浸出槽壳体,其顶部设有反应气出口,底部设有放料口;循环管,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隔离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循环管外,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顶部封闭;设有一开口的孔板,其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浸出槽壳体内,所述孔板的边沿贴合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内壁,所述隔离套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循环管的下端通过设在孔板的开口伸入孔板下方;反应气进口,其设置在浸出槽壳体外侧,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下方,所述反应气进口连接一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通过设于所述循环管的管壁的开口与所述循环管连通;其中,所述浸出槽壳体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的空间为金属加料区,所述金属加料区位于所述孔板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金属原料装填于所述金属加料区。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的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底部开放,所述隔离套管的管壁下部开设有多个循环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的隔离套管的多个循环孔对应位于所述隔离套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的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设有循环挡板,所述循环挡板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的浸出槽壳体顶部的反应气出口下方设有加料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冷却套管。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的冷却套管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所述冷却套管的进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下部,出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上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出槽壳体、所述循环管、所述隔离套管和所述支撑件均为不锈钢材质。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包括:沉淀槽壳体,其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顶区、上连接区、消泡区、下连接区、速热区和底区;所述顶区设有混合气出口;所述上连接区设有空气入口和加料口;所述底区设有放料口;设有一开口的孔板,设于沉淀槽壳体内对应位于所述速热区的底部以下,孔板的边缘贴合固定在沉淀槽壳体的内壁;空气搅拌管,其设于沉淀槽壳体内部,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入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孔板的开口伸入所述孔板下方的底区内;加热盘管组,固定于孔板上;其中,消泡区的内径大于速热区的内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沉淀槽壳体的速热区设有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组的入口,所述热介质出口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组的出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加热盘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加热盘管。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消泡区的内径为速热区的内径的1.1倍以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消泡区的内径为速热区的内径的1.1倍~5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还包括:第一保温套管,其套设在所述沉淀槽壳体的设有加热套管组的位置的外侧,所述第一保温套管的热介质入口连接设于所述速热区的热介质出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还包括:第二保温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底区外侧,所述第二保温套管的热介质入口连接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套管的热介质出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顶区还设有观察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消泡区的内径大于顶区的内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解沉淀槽的顶区、消泡区、速热区为圆筒形,所述分解沉淀槽的上连接区和下连接区为圆台筒形,所述底区为圆锥筒形;所述上连接区的小直径顶面连接顶区的底面,所述上连接区的小直径顶面与所述顶区的横截面相同;所述上连接区的大直径底面连接消泡区的顶面,所述上连接区的大直径底面与所述消泡区的横截面相同;所述下连接区的大直径顶面连接所述消泡区底面,所述下连接区的大直径顶面与所述消泡区的横截面相同;所述下连接区的小直径底面连接所述速热区的顶面,所述下连接区的小直径底面与所述速热区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底区的顶面连接所述速热区的底面,所述底区的顶面与所述速热区的横截面相同。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自上而下包括连通的顶区、吸收区和冷凝区;所述顶区设有混合气出口;所述吸收区底部设有漏斗状底板,所述漏斗状底板的边缘贴合固定于所述吸收塔的内壁,所述漏斗状底板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区;所述吸收区设有对应位于所述漏斗状底板上方的进气口;所述吸收区内设有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第一孔板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第二孔板位于所述第一孔板的上方,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的边缘贴合固定于所述吸收塔的内壁;所述吸收区设有吸收液入口,所述吸收液入口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之间;所述第一孔板上和第二孔板上均堆放吸收材料;所述冷凝区设有冷凝装置和吸收液出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多个串连的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顶区的混合气出口连接另一吸收塔的进气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还包括碳铵溶液储罐和供水装置;所述吸收塔的顶区还设有回流液入口,所述吸收塔的吸收液出口连接前一个吸收塔的回流液入口,第一个吸收塔的回流液入口连接所述碳铵溶液储罐,最后一个吸收塔的回流液入口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碳铵溶液储罐连接所述浸出槽。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装置中的最后一个吸收塔的混合气出口连接一压力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为罗茨风机。优选地,所述吸收装置包括4个以上串连的吸收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塔的吸收液出口通过设有提升泵的管线连接该吸收塔的吸收液入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塔的吸收液入口连接设于所述吸收塔内的喷雾管道,所述喷雾管道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孔板的下方。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出槽、分解沉淀槽和吸收装置;其中浸出槽的放料口通过设有过滤装置的管线连接分解沉淀槽的加料口,浸出槽的反应气出口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混合气出口通过设有冷凝器的管线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其中,所述浸出槽包括:浸出槽壳体,其顶部设有反应气出口,底部设有放料口;循环管,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隔离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循环管外,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顶部封闭;设有一开口的孔板,其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浸出槽壳体内,所述孔板的边沿贴合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内壁,所述隔离套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循环管的下端通过设在孔板的开口伸入孔板下方;反应气进口,其设置在浸出槽壳体外侧,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下方,所述反应气进口连接一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通过设于所述循环管的管壁的开口与所述循环管连通;其中,所述浸出槽壳体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的空间为金属加料区,所述金属加料区位于所述孔板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金属原料装填于所述金属加料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出槽、分解沉淀槽和吸收装置;其中浸出槽的放料口通过设有过滤装置的管线连接分解沉淀槽的加料口,浸出槽的反应气出口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混合气出口通过设有冷凝器的管线连接所述吸收装置的进气口;其中,所述浸出槽包括:浸出槽壳体,其顶部设有反应气出口,底部设有放料口;循环管,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隔离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循环管外,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顶部封闭;设有一开口的孔板,其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浸出槽壳体内,所述孔板的边沿贴合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内壁,所述隔离套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循环管的下端通过设在孔板的开口伸入孔板下方;反应气进口,其设置在浸出槽壳体外侧,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下方,所述反应气进口连接一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通过设于所述循环管的管壁的开口与所述循环管连通;其中,所述浸出槽壳体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的空间为金属加料区,所述金属加料区位于所述孔板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金属原料装填于所述金属加料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的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底部开放,所述隔离套管的管壁下部开设有多个循环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的隔离套管的多个循环孔对应位于所述隔离套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的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设有循环挡板,所述循环挡板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的浸出槽壳体顶部的反应气出口下方设有加料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冷却套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的冷却套管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所述冷却套管的进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下部,出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上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壳体、所述循环管、所述隔离套管和所述支撑件均为不锈钢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包括:沉淀槽壳体,其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顶区、上连接区、消泡区、下连接区、速热区和底区;所述顶区设有混合气出口;所述上连接区设有空气入口和加料口;所述底区设有放料口;设有一开口的孔板,设于沉淀槽壳体内对应位于所述速热区的底部以下,孔板的边缘贴合固定在沉淀槽壳体的内壁;空气搅拌管,其设于沉淀槽壳体内部,一端连接所述空气入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孔板的开口伸入所述孔板下方的底区内;加热盘管组,固定于孔板上;其中,消泡区的内径大于速热区的内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沉淀槽壳体的速热区设有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组的入口,所述热介质出口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组的出口。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的加热盘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加热盘管。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消泡区的内径为速热区的内径的1.1倍以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的消泡区的内径为速热区的内径的1.1倍~5倍。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沉淀槽还包括:第一保温套管,其套设在所述沉淀槽壳体的设有加热套管组的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宗鑫
申请(专利权)人:杜宗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