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119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臂套、内臂套、外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水平支撑板、弹簧柱、开关、圆筒,实现了当智能设备发生振动时,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感知,能够及时进行通信,便于使用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
技术介绍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深入探索。现有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均需要相应的穿戴配件,如用户经常将手机使用手臂套套设在手臂上进行跑步等运动,但是即使开启了智能设备的振动功能,经常在跑步时仍然无法及时的感知到智能设备的振动,无法及时的回复电话和短信,造成用户使用不便。综上所述,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将智能设备固定在手臂套内进行运动,导致不能及时的感知到智能设备的振动,无法及时进行通信,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将智能设备固定在手臂套内进行运动,导致不能及时的感知到智能设备的振动,无法及时进行通信,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当智能设备发生振动时,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感知,能够及时进行通信,便于使用的技术效果。其中,本申请中的移动智能设备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并没有对其电路或者内部程序进行改进,本申请的目的是对其外部佩戴装置进行机械改进,从而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臂套、内臂套、外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水平支撑板、弹簧柱、开关、圆筒,所述外壳上表面与所述外臂套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开口,第一支架上端与外臂套内表面连接,第一支架下端与内臂套外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外壳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下端与水平支撑板连接,水平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孔,外壳下表面设有第二孔,弹簧柱上端依次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后延伸至外壳内与真空吸盘上端连接,弹簧柱下端与开关接触,开关固定在内臂套上表面,圆筒下端为开口状,圆筒下端与内臂套上表面固定连接,圆筒内设有电池、振动器、连接杆、凸块,振动器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连接杆上端与振动器连接,连接杆下端与凸块的平整端连接,凸块的突出端与内臂套上表面连接。其中,本申请中的装置工作原理为:用户的手臂穿过内臂套进行穿戴,用户在使用佩戴装置佩戴移动智能设备时,如智能手机,首先用户将通过开口手机放入外壳中,然后将真空吸盘与手机吸附在一起,这样当手机振动时能够带动真空吸盘进行相应的移动,手机振动带动真空吸盘振动,真空吸盘带动弹簧柱振动,弹簧柱的振动触发了与之接触的开关,使得电路导体,电池为振动器供电,振动器振动带动连接杆振动,连接杆带动凸块振动,凸块的突出端挤压内臂套,进而对用户的手臂进行挤压,由于是突出端接触面积小压力大,与传统的振动不同,用户能够通过身体的皮肤迅速感知到,然后进行相应的通信。其中,所述突出端的宽度大于0.1cm小于0.5cm。其中,当突出端的尺寸小于0.1cm时,容易刺穿内臂套,造成用户的皮肤损伤,而当突出端的尺寸大于0.5cm时,则用户的感知程度将会下降。其中,所述凸块采用橡胶制成。其中,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盖。其中,所述外壳内壁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海绵制成。设置缓冲层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实现了当智能设备发生振动时,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感知,能够及时进行通信,便于使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中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臂套,2-内臂套,3-外壳,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水平支撑板,7-智能手机,8-弹簧柱,9-开关,10-圆筒,11-电池,12-振动器,13-连接杆,14-凸块,15-真空吸盘。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将智能设备固定在手臂套内进行运动,导致不能及时的感知到智能设备的振动,无法及时进行通信,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当智能设备发生振动时,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感知,能够及时进行通信,便于使用的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请参考图1-图2,所述装置包括:外臂套1、内臂套2、外壳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水平支撑板6、弹簧柱8、开关9、圆筒10,所述外壳上表面与所述外臂套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开口,第一支架上端与外臂套内表面连接,第一支架下端与内臂套外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外壳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下端与水平支撑板连接,水平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孔,外壳下表面设有第二孔,弹簧柱上端依次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后延伸至外壳内与真空吸盘15上端连接,弹簧柱下端与开关接触,开关固定在内臂套上表面,圆筒下端为开口状,圆筒下端与内臂套上表面固定连接,圆筒内设有电池11、振动器12、连接杆13、凸块14,振动器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连接杆上端与振动器连接,连接杆下端与凸块的平整端连接,凸块的突出端与内臂套上表面连接。其中,本申请中的装置工作原理为:用户的手臂穿过内臂套进行穿戴,用户在使用佩戴装置佩戴移动智能设备时,如智能手机7,首先用户将通过开口手机放入外壳中,然后将真空吸盘与手机吸附在一起,这样当手机振动时能够带动真空吸盘进行相应的移动,手机振动带动真空吸盘振动,真空吸盘带动弹簧柱振动,弹簧柱的振动触发了与之接触的开关,使得电路导体,电池为振动器供电,振动器振动带动连接杆振动,连接杆带动凸块振动,凸块的突出端挤压内臂套,进而对用户的手臂进行挤压,由于是突出端接触面积小压力大,与传统的振动不同,用户能够通过身体的皮肤迅速感知到,然后进行相应的通信。其中,所述突出端的宽度大于0.1cm小于0.5cm。其中,当突出端的尺寸小于0.1cm时,容易刺穿内臂套,造成用户的皮肤损伤,而当突出端的尺寸大于0.5cm时,则用户的感知程度将会下降。其中,所述凸块采用橡胶制成。其中,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盖。其中,所述外壳内壁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海绵制成。设置缓冲层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实现了当智能设备发生振动时,用户能够及时进行感知,能够及时进行通信,便于使用的技术效果。尽管已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臂套、内臂套、外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水平支撑板、弹簧柱、开关、圆筒,所述外壳上表面与所述外臂套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开口,第一支架上端与外臂套内表面连接,第一支架下端与内臂套外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外壳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下端与水平支撑板连接,水平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孔,外壳下表面设有第二孔,弹簧柱上端依次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后延伸至外壳内与真空吸盘上端连接,弹簧柱下端与开关接触,开关固定在内臂套上表面,圆筒下端为开口状,圆筒下端与内臂套上表面固定连接,圆筒内设有电池、振动器、连接杆、凸块,振动器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连接杆上端与振动器连接,连接杆下端与凸块的平整端连接,凸块的突出端与内臂套上表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及时感知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臂套、内臂套、外壳、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水平支撑板、弹簧柱、开关、圆筒,所述外壳上表面与所述外臂套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开口,第一支架上端与外臂套内表面连接,第一支架下端与内臂套外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上端与外壳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架下端与水平支撑板连接,水平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孔,外壳下表面设有第二孔,弹簧柱上端依次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后延伸至外壳内与真空吸盘上端连接,弹簧柱下端与开关接触,开关固定在内臂套上表面,圆筒下端为开口状,圆筒下端与内臂套上表面固定连接,圆筒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你我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