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112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第一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第一导体以及与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第三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滚动接触以达成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三导体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电路系统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之间通过各自的端子相互对接而形成相互之间的电流或者信号传输,所述端子之间相互对接摩擦来进行平面或者点线接触,从而达成对接的两个电连接器之间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功能。请参如说明书附图图1中所示,一第一导体900与一第二导体800之间设有一用来过渡衔接所述第一导体900和第二导体800的端子导体700。由图面上可以看出,当所述第一导体900沿所示箭头方向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端子导体700,所述第一导体900的底平面与所述端子导体700的接触平面之间长时间相互滑动摩擦抵接,从而达成第一导体900与第二导体800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如此设置,在长时间的摩擦抵接中,所述第一导体900与端子导体700的接触位置容易发生材料磨耗,最终导致所述第一导体900与端子导体700之间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不稳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端子导体摩擦磨耗较低。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第一导体以及与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第三导体;其中,所述第二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滚动接触以达成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三导体的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电路系统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通过所述第二导体、第一导体达成与所述电路系统模组的电性传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的第一尾部及自第一尾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弹性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导体上保持持续滚动接触,且在所述第二导体的滚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滚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三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持续变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用以固定在一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为一圆柱状导体,所述圆柱状导体具有中轴线及位于外侧的外周面,所述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体的前后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外周面切线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还设有位于两端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二导体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以收纳所述两个转轴的两个收容腔,所述转轴与所述收容腔间隙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还设有位于两端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一导体还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两侧上方的两个臂部,所述臂部上设有收容并限位所述两个转轴的两个转轴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腔间隙配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电路系统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性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导体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滚动连接且保持持续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还设有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以及前后连接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安装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一尾部呈悬臂梁状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均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安装部的本体、自前向后凹陷在所述本体内用以让位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让位空间以及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左右两侧的安装臂,所述第二导体设有位于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旋转安装在所述安装臂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为圆柱状导体,具有位于外侧的圆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圆周面切线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对称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两侧上方的两个臂部,所述第二导体左右桥接两个所述臂部且所述第二导体在所述臂部内能够旋转滚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对称设有位于两端的转轴,每个所述臂部或安装臂设有转轴腔或收容腔,所述两个转轴分别旋转收容在所述转轴腔或收容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借由设置一第三导体,并通过第三导体滚动接触第一导体的接触部,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导体不会因为长期滑动摩擦对接导体而产生较高的导体磨耗,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前技术的第一导体与端子滑动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与外界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三导体对接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100’、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系统模组上(未图示),所述外部电路系统模组为包括电路板的电路系统或者不包括电路板的电路系统。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固定在一电路板6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导体2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且与所述第一导体2电性接触的第二导体3。所述绝缘本体设1设有一本体11、自所述本体11前侧向后凹陷且上下贯穿所述本体11的让位空间10以及位于所述让位空间10两侧的两个安装臂12。所述本体11设有安装在所述电路板600上的安装面111以及与所述安装面111相对的顶面112。所述本体11还设有自所述安装面111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110,所述收容空间110与所述让位空间10前后连通。所述两安装臂12相向的一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一滑槽121,每个所述滑槽121自前向后延伸贯穿所述安装臂12且与所述让位空间10及所述收容空间110连通。每个所述安装臂12的前部还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安装臂12的收容腔120。所述第一导体2为片状端子导体,包括焊接在或者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电路板600上的第一尾部21、自第一尾部21向前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自所述安装部22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后方两侧的两个卡扣部24。所述第一接触部23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尾部21所在平面大致平行。每个所述卡扣部24还设有向外突出的倒刺241。所述第一导体2自后向前安装进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两个卡扣部24分别在所述两个滑槽121内自后向前滑行,所述倒刺241则刺入所述滑槽121的内壁,从而达成将所述第一导体2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3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第一导体以及与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第三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滚动接触以达成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三导体的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第一导体以及与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第三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滚动接触以达成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三导体的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电路系统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通过所述第二导体、第一导体达成与所述电路系统模组的电性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的第一尾部及自第一尾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弹性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导体上保持持续滚动接触,且在所述第二导体的滚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滚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三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持续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用以固定在一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为一圆柱状导体,所述圆柱状导体具有中轴线及位于外侧的外周面,所述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体的前后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外周面切线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还设有位于两端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二导体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以收纳所述两个转轴的两个收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郑义宏常远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