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096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模具,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中放置有若干个下模,所述的机架连接有上模,所述的若干个下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放置有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所述的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之间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和第三支撑盘,所述的第三支撑盘置于第一支撑盘与第二支撑盘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盘与第一砂芯的表面抵触,第二支撑盘与第二砂芯的表面抵触,达到了提升铸件精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
本技术涉及冶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在冶金行业中,铸铁模是用于炼铁工艺中浇铸铸铁的模具,广泛用于炼铁企业的铸铁设备中。目前,公开号为CN2018808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浇铸模具,它包括直浇管,直浇管与混浇管连通,内浇管与内浇口联通,所述内浇口设置在铸铁薄的位置,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出汽片。这种浇铸模具结构简单,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行车将多个砂芯放入下模中,在铁水流经砂芯时,会对砂芯的表面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此压力的作用会使砂芯发生位移,降低了成型后铸件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通过在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放置定位柱,使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达到提升成型后铸件的精度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中放置有若干个下模,所述的机架连接有上模,所述的若干个下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放置有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所述的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之间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和第三支撑盘,所述的第三支撑盘置于第一支撑盘与第二支撑盘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盘与第一砂芯的表面抵触,第二支撑盘与第二砂芯的表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放置在容纳腔中,将定位柱置于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之间,使第一支撑盘与第一砂芯抵触,第二支撑盘与第二砂芯抵触,铁水由上模进入到下模中,在经过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时,通过定位柱的支撑作用,能够使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之间的距离不会产生较大的改变,第三支撑盘在与铁水接触后,能够使定位柱通过第三支撑盘增加与铁水的接触面积,第三支撑盘能够更好的与铁水契合,使定位柱不易发生移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铁水成型后铸件的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三支撑盘的两侧面呈锥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三支撑盘在与铁水接触的过程中,当铁水对第三支撑盘施加轴向的力时,通过锥面的作用能够将力分解为径向的分力,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轴向的分力,使定位柱不易推动第一砂芯或者第二砂芯移动,减小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的位移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柱、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以及第三支撑盘均采用钢铁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铁水由上模注入到下模的过程中,铁水的温度降低,铁水在与第三支撑盘发生接触时,能够使第三支撑盘发生小部分的熔化,使得第三支撑盘能够与铁水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在铁水凝固的过程中,第三支撑盘不易沿着自身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定位柱不易沿着自身的轴向移动,使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置于容纳腔中,将定位柱置于第一砂芯和第二砂芯之间,使第一支撑盘与第一砂芯抵触,第二支撑盘与第二砂芯抵触,铁水经上模进入到下模的过程中,温度持续降低,在铁水对定位柱、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以及第三支撑盘产生一定的熔化,在铁水凝固成铸件的过程中,定位柱不易沿自身的轴向发生移动,同时第三支撑盘能够进一步增加定位柱与铸件的连接稳定性,使第一砂芯与第二砂芯不易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铸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11、放置槽;12、安装孔;2、下模;31、第一砂芯;32、第二砂芯;4、下流道;51、支撑架;511、安装柱;6、上流道;7、钢撑;71、定位柱;72、第一支撑盘;73、第二支撑盘;74、第三支撑盘;75、锥面。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模具,包括机架1,机架1呈长方体设置,在机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横截面呈矩形放置槽11,在放置槽11内放置有两个下模2。两个下模2平行设置并且有一个表面与放置槽11的内壁贴合,两个下模2之间形成了一个容纳腔。在容纳腔内放置有一个第一砂芯31和两个第二砂芯32。第一砂芯31和第二砂芯32均呈长方体设置。第一砂芯31置于两个第二砂芯32之间。为了使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能够放置稳定,在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之间放置有定位柱71,定位柱71呈圆柱形设置。定位柱7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盘72与第二支撑盘73,第一支撑盘72与第二支撑盘73呈圆盘状。且第一支撑盘72、第二支撑盘73以及定位柱71同轴设置。将第一支撑盘72背对定位柱71的一侧与第一砂芯31的表面抵触,将第二支撑盘73背对定位柱71的一侧与第二砂芯32的表面抵触。在定位柱71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撑盘74,第三支撑盘74与定位柱71同轴。第三支撑盘74的两侧均呈锥面75设置。为了便于制造,将定位柱71、第一支撑盘72、第二支撑盘73以及第三支撑盘74一体化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一个定位柱71、一个第一支撑盘72、一个第二支撑盘73、一个第三支撑盘74的组合定义为钢撑7。钢撑7采用钢铁制成。为了使下模2、第一砂芯31、第二砂芯32能够放置稳定,在下模2与放置槽11的内壁之间放置有钢撑7,在第一砂芯31与下模2之间放置有钢撑7,第二砂芯32与下模2之间放置有钢撑7,第二下模2与放置槽11的内壁之间也放置有钢撑7。钢撑7的轴心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钢撑7置于第一砂芯31靠近上表面的位置,第一砂芯31、第二砂芯32、下模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模包括支撑架51和模体(图中未示出),模体固定于支撑架51中,支撑架51朝向机架1的一侧固定有四个安装柱511,安装柱511远离支撑架51的一端呈圆台状。在机架1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12,将安装柱511穿设于安装孔12中,即可实现支撑架51与机架1之间的连接。在上模开设有四个上流道6、在下模2开设有四个下流道4,使铁水能够经上流道6进入下流道4中。使用时,将支撑架51与机架1连接,将铁水由上流道6进入到下流道4中,并从下流道4进入到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之间的空隙中,铁水的温度持续降低,当铁水与钢撑7发生接触时,会使一小部分的钢撑7发生熔化,使铁水与钢撑7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在铁水凝固成铸件之后,钢撑7不易沿自身的轴向发生移动;而在铁水与钢撑7接触的过程中,会对钢撑7施加沿轴向的作用力,通过锥面75的设置能够将作用力分解为沿钢撑7径向的分力和沿轴向的分力,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轴向的分力对第一砂芯31或者第二砂芯32产生的压力,减小了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产生的位移,从而能够使成型的铸件的加工精度提升;为了使钢撑7能够放置稳定,将第一支撑盘72和第二支撑盘73的边缘向外弯折,使弯折处能够通过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支撑,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产生一定的位移使钢撑7掉落。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将第一支撑盘72朝向第三支撑盘74的一侧呈锥面75设置,第二支撑盘73朝向第三支撑盘74的一侧也呈锥面75设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中放置有若干个下模(2),所述的机架(1)连接有上模,所述的若干个下模(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放置有第一砂芯(31)和第二砂芯(3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之间放置有定位柱(71),所述的定位柱(71)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盘(72)、第二支撑盘(73)和第三支撑盘(74),所述的第三支撑盘(74)置于第一支撑盘(72)与第二支撑盘(73)之间,所述的第一支撑盘(72)与第一砂芯(31)的表面抵触,第二支撑盘(73)与第二砂芯(32)的表面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中放置有若干个下模(2),所述的机架(1)连接有上模,所述的若干个下模(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放置有第一砂芯(31)和第二砂芯(3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砂芯(31)与第二砂芯(32)之间放置有定位柱(71),所述的定位柱(71)上固定有第一支撑盘(72)、第二支撑盘(73)和第三支撑盘(74),所述的第三支撑盘(74)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品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