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5095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靠近第一电极且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第二发光层靠近第二电极且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第一客体掺杂剂与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发光层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可以灵活调整发光中心位置,以便于控制器件的效率和寿命,避免光色、亮度和色偏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件是以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作为发光体的自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超薄、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和抗震性好等优势。有机发光层的组成材料通常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给阴极和阳极上施加电压后,主体材料的三线态激子能量向客体材料的三线态激子能量转移,实现电致发光。现有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有机发光层,其客体材料均匀掺杂在主体材料中。然而现有客体材料通常采用Ir化合物,Ir化合物为P型材料,具有有利于空穴传输而不利于电子传输的特性,因此有机发光层的靠近阴极一侧的客体掺杂剂会导致电子难以注入有机发光层内。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层中载流子注入平衡,有机发光层中采用多主体共掺结构,通过配合N型主体材料和P型主体材料达到有机发光层中载流子注入平衡。但多主体共掺结构无法准确控制发光中心位置,发光中心位置偏移会造成光色、亮度和色偏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无法准确控制发光中心位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该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一客体掺杂剂与所述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其中,所述第一客体掺杂剂与所述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第一客体掺杂剂与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交界处作为发光中心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可以灵活调整发光中心位置,便于控制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并且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中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和第二发光层的厚度确定后,发光中心位置固定不变,器件的最强辐射波长得到固定,避免了发光中心位置偏移造成的光色、亮度和色偏的变化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示意图;图3A~图3C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6A~图6F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示意图。该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下基板100和上基板(或封装薄膜层)160,位于下基板100上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阳极110、R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发光层130a(R)和第二发光层130b(R)、G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发光层130a(G)和第二发光层130b(G)、B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发光层130a(B)和第二发光层130b(B)、以及阴极120,第一发光层130a有利于空穴注入,第二发光层130b有利于电子注入。该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机理是,以发红光为例,给R像素区域所对应的阳极110上施加正电压以及给阴极120上施加负电压,阳极110产生的空穴多注入到与其靠近的第一发光层130a(R)中,阴极120产生的电子也多注入到与其靠近的第二发光层130b(R);则电子和空穴在第一发光层130a(R)和第二发光层130b(R)的界面复合产生激子,激子辐射跃迁使得发光层发红光。该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中心位置处于第一发光层130a和第二发光层130b的交界处,则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层130a和第二发光层130b的厚度能够实现对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发光中心位置的控制和锁定,进而方便的控制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发光中心位置固定后,器件的最强辐射波长固定,相应的器件的色坐标稳定,进而器件光色稳定且色偏较小。可选该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光模式为顶发光、底发光或双面发光。为了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下述实施例中仅以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局部结构为例进行描述和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位于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第一发光层130a和第二发光层130b,第一发光层130a靠近第一电极110且第一发光层130a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第二发光层130b靠近第二电极120且第二发光层130b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第一客体掺杂剂与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第一发光层130a的厚度大于第二发光层130b的厚度,或者,第二发光层130b的厚度大于第一发光层130a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相对设置,根据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可选第一电极110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阳极且第二电极120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阴极,即在电致发光过程中给第一电极110施加正电压且给第二电极120施加负电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器件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根据产品和设计所需自行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不进行具体限制。可选第一电极110的材料包含氧化铟锡或氧化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一客体掺杂剂与所述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一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组成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掺杂剂;所述第一客体掺杂剂与所述第二客体掺杂剂组成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功能层和/或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层至少包括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传输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三线态能级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三线态能级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32nm~50n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多个像素区域包含红色像素区域、绿色像素区域和蓝色像素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多个空穴传输区域,所述多个空穴传输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像素区域,所述红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空穴传输区域的厚度为185nm~200nm,所述绿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二空穴传输区域的厚度为140nm~155nm,所述蓝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三空穴传输区域的厚度为115nm~125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之和为15nm~35n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多个像素区域包含红色像素区域、绿色像素区域和蓝色像素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像素区域,所述红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红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16nm~18nm,所述绿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绿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12nm~16nm,所述蓝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蓝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11nm~13nm;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像素区域,所述红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二红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12nm~15nm,所述绿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二绿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6nm~8nm,所述蓝色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二蓝色发光区域的厚度为7nm~10n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材料包含第一N型主体材料和第一P型主体材料,其中,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中,所述第一N型主体材料的体积占比小于所述第一P型主体材料的体积占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主体材料的体积占比大于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程爽王湘成牛晶华华万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