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4842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其利用蓄能装置和合理的风道系统,使室内温度变化平缓、稳定,不易受室外温度影响,可以适应冬季、夏季以及过渡季节对于温度、通风的需求,具有经济节能的优势。其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设置有多个楼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的顶部通过顶板隔离形成进风腔,所述建筑主体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所述通风建筑区扩展至整个所述通风立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层的所述进风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腔所对应的顶板开设有若干个送风口连通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个楼层的区域内设置有主出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的
,具体为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物的楼层及有效容积的增加,高层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的通风换气成为困扰高层建筑物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不能有效的解决换气问题,一方面易造成建筑物内空气浑浊,严重危害内部人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建筑物内部热量散发效率低下,导致建筑物内部温升严重,从而导致内部用于制冷的能耗大大增加,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损耗和经济负担,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做法一种是设立多条排风管路,使建筑物自行进行气流交换,但该种方法气流交换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满足使用的需要,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大型的强制通风制冷对建筑物进行强制降温及换气,但该种方法能耗巨大,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损耗,从而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成本,因此如何在利用建筑物自身特点,在不增加能耗或少量能耗情况下满足建筑物通风换气是当前高层建筑物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其利用蓄能装置和合理的风道系统,使室内温度变化平缓、稳定,不易受室外温度影响,可以适应冬季、夏季以及过渡季节对于温度、通风的需求,具有经济节能的优势。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设置有多个楼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的顶部通过顶板隔离形成进风腔,所述建筑主体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所述通风建筑区扩展至整个所述通风立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层的所述进风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腔所对应的顶板开设有若干个送风口连通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个楼层的区域内设置有主出风口,每个主出风口分别通过外接分支出风管路连通至对应房间的分出风口,所述主体建筑的外墙上排布有蓄热墙,所述蓄热墙不干涉玻璃和采光空间,所述蓄热墙采集阳光的能量并保存,所述通风建筑区内设置有主进风管道、主排风管道,所述主进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进风口,所述主进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主进风口,所述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大型空调,所述大型空调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送风端,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顶部封闭,所述主排风管道垂直向布置,所述主排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主出风口,所述主排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排向外部的主排风口,所述主排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大型排风扇,所述蓄热墙所产生的电力分别连接至所述大型空调、大型排风扇。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风腔还包括有回风口,所述进风腔内设置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使得进风口至回风口为单一行进路线,所述通风建筑区内还设置有垂直向布置的主回风管道,所述主回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楼层的所述回风口;所述主回风管道、主进风管道间设置有若干条回风支管,所述回风支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回风支管仅可让主回风管道通入主进风管道,确保未被利用的新风继续进入主进风管道进行再次分配利用;所述蓄热墙为整体集成的模块化结构,整块墙体置于对应位置,其使得接收太阳能的面积最大;所述蓄热墙为模块化布置,所述蓄热墙设置为框架结构,每个所述框架结构内布置蓄热模块,所有的蓄热模块间相连整合连接至蓄能模块,其使得整个结构的安装快速、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分支出风管路嵌装于建筑的内墙内,并作出标记,确保后续装修时不会产生人为意外破坏;所述通风建筑区内独立设置检修通道,其使得整个系统方便进行检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后,建筑主体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通风建筑区内集成有主进风管道、主排风管道,大型空调给主进风管道吹入适合季节的对应温度的新风,然后通过每个楼层的进风口吹入对应楼层的进风腔,进风腔通过若干个送风口将新风送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之后每个房间内的分出风口将需要换气的空气通过分支出风管路排入主排风管道,主排风管道通过大型排风扇将废气排出主排风口,其中蓄热墙所产生的电力分别连接至所述大型空调、大型排风扇,使得整个系统的能源可以自己自足,其利用蓄能装置和合理的风道系统,使室内温度变化平缓、稳定,不易受室外温度影响,可以适应冬季、夏季以及过渡季节对于温度、通风的需求,具有经济节能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其中一层蓄热墙为整体集成的模块化结构、另一层蓄热墙为模块化布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楼层的通风立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建筑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主体建筑1、楼层2、顶板3、进风腔4、通风立面5、通风建筑区6、进风口7、送风口8、主出风口9、分支出风管路10、蓄热墙11、主进风管道12、主排风管道13、主进风口14、大型空调15、主排风口16、大型排风扇17、回风口18、纵向隔板19、主回风管道20、回风支管21、单向阀22、框架结构23、蓄热模块24、检修通道25。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见图1~图3:其包括主体建筑1,主体建筑1设置有多个楼层2,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2的顶部通过顶板3隔离形成进风腔4,建筑主体1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5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6,通风建筑区6扩展至整个通风立面5的高度,通风立面5对应于每层的进风腔4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风口7,每个进风腔4所对应的顶板3开设有若干个送风口8连通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通风立面5对应于每个楼层2的区域内设置有主出风口9,每个主出风口9分别通过外接分支出风管路10连通至对应房间的分出风口(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主体建筑1的外墙上排布有蓄热墙11,蓄热墙11不干涉玻璃和采光空间,蓄热墙11采集阳光的能量并保存,通风建筑区6内设置有主进风管道12、主排风管道13,主进风管道12分别连通每个楼层的进风口7,主进风管道13的底部设置有主进风口14,主进风口14的一侧设置有大型空调15,大型空调15的出风口连通至主进风管道12的送风端,主进风管道12的顶部封闭,主排风管13道垂直向布置,主排风管道13分别连通每个楼层的主出风口9,主排风管13的顶部设置有排向外部的主排风口16,主排风口16的位置设置有大型排风扇17,蓄热墙11所产生的电力分别连接至大型空调15、大型排风扇17。每个进风腔4还包括有回风口18,进风腔4内设置有纵向隔板19,纵向隔板19使得进风口7至回风口18为单一行进路线,通风建筑区6内还设置有垂直向布置的主回风管道20,主回风管道20分别连通每个楼层的回风口18;主回风管道20、主进风管道12间设置有若干条回风支管21,回风支管21内设置有单向阀22,回风支管21仅可让主回风管道20通入主进风管道12,确保未被利用的新风继续进入主进风管道12进行再次分配利用;蓄热墙11为整体集成的模块化结构,整块墙体置于对应位置,其使得接收太阳能的面积最大;蓄热墙11为模块化布置,蓄热墙设置为框架结构23,每个框架结构内布置蓄热模块24,所有的蓄热模块24间相连整合连接至蓄能模块(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其使得整个结构的安装快速、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分支出风管路10嵌装于建筑的内墙内,并作出标记,确保后续装修时不会产生人为意外破坏;通风建筑区6内独立设置检修通道25,其使得整个系统方便进行检修。其工作原理如下:建筑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其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设置有多个楼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的顶部通过顶板隔离形成进风腔,所述建筑主体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所述通风建筑区扩展至整个所述通风立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层的所述进风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腔所对应的顶板开设有若干个送风口连通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个楼层的区域内设置有主出风口,每个主出风口分别通过外接分支出风管路连通至对应房间的分出风口,所述主体建筑的外墙上排布有蓄热墙,所述蓄热墙不干涉玻璃和采光空间,所述蓄热墙采集阳光的能量并保存,所述通风建筑区内设置有主进风管道、主排风管道,所述主进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进风口,所述主进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主进风口,所述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大型空调,所述大型空调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送风端,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顶部封闭,所述主排风管道垂直向布置,所述主排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主出风口,所述主排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排向外部的主排风口,所述主排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大型排风扇,所述蓄热墙所产生的电力分别连接至所述大型空调、大型排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其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设置有多个楼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的顶部通过顶板隔离形成进风腔,所述建筑主体的相对日光照射少的通风立面外侧设置有通风建筑区,所述通风建筑区扩展至整个所述通风立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层的所述进风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腔所对应的顶板开设有若干个送风口连通至该楼层内的所有房间,所述通风立面对应于每个楼层的区域内设置有主出风口,每个主出风口分别通过外接分支出风管路连通至对应房间的分出风口,所述主体建筑的外墙上排布有蓄热墙,所述蓄热墙不干涉玻璃和采光空间,所述蓄热墙采集阳光的能量并保存,所述通风建筑区内设置有主进风管道、主排风管道,所述主进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进风口,所述主进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主进风口,所述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大型空调,所述大型空调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送风端,所述主进风管道的顶部封闭,所述主排风管道垂直向布置,所述主排风管道分别连通每个所述楼层的主出风口,所述主排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排向外部的主排风口,所述主排风口的位置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沈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