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包结构及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689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包结构,涉及收纳用品的技术领域,包括包体、背带和收纳部;所述包体的一面连接背带,所述包体的一面还连接用于收纳背带的收纳部;所述背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包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收纳部内,所述背带的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在包体的另一端;所述包体的一侧面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一提握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包的背带不能收纳,连接的提握部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使背带收纳方便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包,所述背包具有多用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背包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一包多用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包结构及背包
本技术涉及收纳用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包结构及背包。
技术介绍
人们外出时,经常会背个背包,将背包内放入一些随时需要使用的物品,例如:手机、钱包和钥匙等,还可以放入一些零食,以便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随时取用,使用背包可以将上述物品同时收纳在一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比较大,便于使用者存放所有的物品,为使用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由于背包具有上述的结构特征,人们使用时,就会感觉更加的实用和舒适。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包的收纳功能强,使用便利,人们外出旅行或者出差就会选用背包,人们外出需要携带一些日用品和衣物,有时候还会携带笔记本电脑,包内物品的种类比较多,使用背包能够使双肩受力均衡,从而使身体的受力平衡,背起来更加的舒适,但是,双肩背具有两个背带,取用物品时只能将两个背带从肩部位置全部卸下,才能将背包卸下进行取用需要的物品,使用这样的方式取用物品比较麻烦,并且将背带卸下时,两个背带就比较占用地方,不便于存放,背包使用完毕后,需要存放起来,放置在柜子里时,背带就会显得更加的凌乱,另外,有些背包的包体上部位置还设有一个提手,使用时,可以手握提手将包体提起来,提手的结构比较简单,提握不便,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使用背带,造成该提手的使用率比较低,设置的提手只能搁置,将该提手设置在包体上,使整个包体看起来也不整洁。另外,现有技术的背包通常设有几个大的收纳空间,使用者将所有的物品依次放入各个收纳空间进行存放,一些随身用的小件物品,例如笔、手机等,放入包内存放虽然安全,但是不便于取出,给使用者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背包外出,取用包内物品时,需要卸下背带,取用物品麻烦,背带的摆放位置凌乱,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的背带结构简单,取用包内物品不便,存放背包占用空间以及提手使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包功能单一,使用不便,提手不便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包结构,包括:包体、背带和收纳部;所述包体的一面连接背带,所述包体的一面还连接用于收纳背带的收纳部;所述背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包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收纳部内,所述背带的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在包体的另一端;所述包体的一侧面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一提握部。进一步的,还包括与包体连接的跨带,所述包体的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包体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挎带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挎带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包体与一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二提握部;所述包体的一端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三提握部,所述第三提握部能够容纳在收纳部内。进一步的,所述背带上连接有第一收纳袋。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的另一面连接多个第二收纳袋,多个所述第二收纳袋连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的一面与包体的另一面扣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包体一面的内侧连接第三收纳袋,所述包体另一面的内侧连接第四收纳袋。进一步的,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处设有拉链,或者设有魔术贴,或者设有连接带,所述开口将背带密封在收纳部内。进一步的,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与包体的一端缝合连接;所述背带的第二连接端与包体的另一端采用插扣连接,或者采用连接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挎带的长度是可调节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包,所述的背包具有所述的多用包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多用包结构,所述包体的后侧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为包体提供支撑力,使用者的肩部背起背带时,能够将包体背起来,所述包体的后侧还连接有收纳部,所述背带拆卸后可以放置在收纳部内进行收纳,节省了存放的空间,使包体的整体结构更加整洁;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便于对背带的两端进行固定,所述背带的第一连接端采用固定的方式连接在包体的上端,使背带的第一连接端不能与包体分开,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收纳部内,收纳背带时,便于将整个背带全部收入收纳部内,使整个包体的结构更加整洁,存放包时节省了存放空间,所述背带的第二连接端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包体的下端,使背带的第二连接端随时与包体分开,背带的拆卸更加的便利;所述包体的顶面连接第一提握部,使用时,便于使用者手握第一提握部拎起包体,使用更加简单,便利。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包,所述背包上具有上述多用包的结构,只需要购买一个包,就能够同时实现双肩背、单肩背、手拎等方式,实现了一包多用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带打开时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带打开时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挎带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包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背带收纳时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背带收纳时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标:11-包体;12-背带;13-收纳部;14-挎带;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一提握部;114-第二提握部;115-第三提握部;116-第二收纳袋;117-第三收纳袋;118-第四收纳袋;121-第一连接端;122-第二连接端;123-第一收纳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带打开时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带打开时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挎带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包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背带收纳时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背带收纳时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包结构,包括:包体11、背带12和收纳部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用包结构及背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11)、背带(12)和收纳部(13);所述包体(11)的一面连接背带(12),所述包体(11)的一面还连接用于收纳背带(12)的收纳部(13);所述背带(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所述背带(12)的第一连接端(121)固定连接在包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121)设置在收纳部(13)内,所述背带(12)的第二连接端(122)可拆卸连接在包体(11)的另一端;所述包体(11)的一侧面连接第一提握部(1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11)、背带(12)和收纳部(13);所述包体(11)的一面连接背带(12),所述包体(11)的一面还连接用于收纳背带(12)的收纳部(13);所述背带(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所述背带(12)的第一连接端(121)固定连接在包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121)设置在收纳部(13)内,所述背带(12)的第二连接端(122)可拆卸连接在包体(11)的另一端;所述包体(11)的一侧面连接第一提握部(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包体(11)连接的挎带(14),所述包体(11)的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包体(11)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112),所述挎带(14)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11),所述挎带(1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1)与一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二提握部(114);所述包体(11)的一端连接便于手握的第三提握部(115),所述第三提握部(115)能够容纳在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钰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