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44963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烯加入到强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分散液;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搅拌反应,得到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然后加入亚胺化试剂,依次进行脱泡、流延成膜,采用双向拉伸设备进行结晶取向,并经高温亚胺化处理后得到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将薄膜在真空下进行高温碳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碳化膜;最后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高温石墨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高导热石墨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亚胺化法制膜,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石墨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的散热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性能之一。近年来,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厚度减薄已是一种设计趋势,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这给电子产品的散热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也给热设计工程师带来了巨大挑战,这需要全新而有效的热解决方案,以保持笔记本表面温度均匀,不出现“热点”。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导热率,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石墨在平行于晶体层方向上的热导率理论上可高达4180W·m-1·K-1,几乎是传统金属材料铜、银及铝的10倍多;碳材料还具有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等优异性能,是近年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散热材料。目前有关高导热碳材料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相比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作为均热片和散热器,高导热人工石墨膜超高平面导热率使其成为均热片的最佳选择,让电子设备产品可以实现小型化、薄型化以及轻型化,并在较小间隙环境中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又薄又轻的需求。人工合成石墨导热膜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最先进的导热和导电材料。它可通过在减轻器件重量的情况下提供更优异的导热性能,能有效解决电子设备的热设计难题,其导热散热的效果非常明显,其热阻比铝低40%、比铜低20%,重量比铝轻25%、比铜轻75%,该材料具有极高导热系数(在平面上具有1000-1500W/(mK)),比天然石墨高3倍以上,是一种非常优异的热扩散材料。聚酰亚胺(PI)薄膜经高温碳化和石墨化后可制备出接近于单晶石墨结构的高定向石墨薄膜,该石墨化薄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高的热导率,可广泛应用在导热散热行业领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用于制备高导热石墨薄膜的聚酰亚胺薄膜受制于国外的大公司(如杜邦、SKC、达迈等),国内该薄膜的产业化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采用热亚胺化法制膜工艺,和国外化学亚胺化法制膜工艺相比,生产效率低(约为化学亚胺化法的1/6),热尺寸稳定性差,强度低,热稳定性低,采用此类工艺生产的前驱体PI基膜在高温碳化过程中裂解,表面起皱无光泽,导热系数低,不耐折,无法满足高导热石墨膜工艺制膜要求。CN103080005A号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由聚酰亚胺薄膜制备较少产生石墨粉末的石墨膜的方法,该方法属于传统聚酰亚胺薄膜烧结制备石墨膜,并未添加石墨烯,聚酰亚胺薄膜烧结石墨膜存在能耗大的缺点。CN102560453A号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增强聚酸亚胺树脂碳化制备碳化膜的方法,但该技术方案是向PAA溶液中加入石墨烯得到石墨烯聚酰亚胺薄膜,再将其碳化得到碳化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位聚合,且并未对薄膜进行石墨化,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化膜导热性能很差或者几乎不导热。CN102268134A号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利用原位聚合方法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聚酰亚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但该技术方案并未对薄膜进行碳化、石墨化,也未考察后续石墨膜的导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石墨化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成本低、产品性能优异的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石墨烯加入到强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分散液;(2)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搅拌反应,得到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3)向步骤(2)制得的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加入亚胺化试剂,然后依次进行脱泡、流延成膜,采用双向拉伸设备进行结晶取向,并经高温亚胺化处理后得到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4)将上述得到的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进行高温碳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碳化膜;(5)将上述得到的碳化膜(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高温石墨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高导热石墨膜。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或通过Hu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所述强极性有机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NMP)、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氮,氮-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本专利技术所优选的溶剂为强极性有机溶剂,之所以优选前述的几种溶剂,因为我们的研究表明,聚酰胺酸(PAA)树脂的聚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但正反应的速率常数是逆向反应速率常数的几个数量级,逆反应要发生需要羧基上的质子去进攻相邻的聚酰胺酸基团,而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与聚酰胺酸的自由羧基可形成很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在室温下即可达到很高的数值。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超声分散的时间为60-180min,制得的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5wt%。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二胺单体一次性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再将二酐单体随着搅拌反应的进行分批加入。我们的研究表明,合成时的加料顺序会直接影响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在前述优选的方案中,我们首先把二元胺加入到溶剂体系中,搅拌溶解,然后再加入固体二元酐(更优选采用分批加入),此加料方法为“正向加料”,反之则为“反向加料”;由于溶剂和反应体系中难以避免地含有微量水分,若采用“反向加料”,二元酐在反应初期会发生二元酐的缩聚反应和水解反应,破坏其与二元胺的等当量配比从而影响最终聚酰胺酸的分子量;而且粘度再现性差,在存放过程中,粘度下降较快。而优选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正加料法”,虽溶剂中含有微量水份,但当二元酐加入时,溶剂中己溶解了大量二元胺,二元胺浓度远大于水分浓度,能够使二元胺分子攻击悬浮的二元酐分子的表面,迅速发生反应,避免二元酐络合和水解,进而获得高分子量聚酰胺酸。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二胺为二苯醚二胺(ODA)、对苯二胺(PDA)、4,4'-联苯胺(BZD)、4,4'-二氨基二苯酮(DAB)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二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二苯醚二酐(ODPA)、联苯二酐(BPD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步骤(2)中,优选添加的有机胺可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环氧官能团反应得到有机改性的石墨烯,然后经原位聚合即可制备得到石墨烯掺杂的聚酰胺酸树脂,且优选二胺的插层作用能使石墨烯分散得更为均匀。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二胺和二酐是按等摩尔比进行混合搅拌,且所述搅拌反应是在-20℃-30℃的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反应6-24h,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为15-25wt%。通过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反应可更好地排除空气中水分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亚胺化试剂为乙酸酐-吡啶、乙酸酐-甲基吡啶、乙酸酐-二乙基吡啶、乙酸酐-异喹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更优选的:为达到薄膜综合性能最佳,所述步骤(3)中,所述高温亚胺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为:100℃-120℃保持10-30min,120℃-180℃保持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石墨烯加入到强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分散液;(2)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搅拌反应,得到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3)向步骤(2)制得的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加入亚胺化试剂,然后依次进行脱泡、流延成膜,采用双向拉伸设备进行取向,并经高温亚胺化处理后得到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4)将上述得到的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进行高温碳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碳化膜;(5)将上述得到的碳化膜进行高温石墨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高导热石墨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制备高导热石墨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石墨烯加入到强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分散液;(2)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搅拌反应,得到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3)向步骤(2)制得的原位聚合石墨烯掺杂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加入亚胺化试剂,然后依次进行脱泡、流延成膜,采用双向拉伸设备进行取向,并经高温亚胺化处理后得到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4)将上述得到的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进行高温碳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碳化膜;(5)将上述得到的碳化膜进行高温石墨化,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获得高导热石墨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或通过Hu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所述强极性有机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超声分散的时间为60-180min,制得的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5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二胺和二酐分别加入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二胺单体一次性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再将二酐单体随着搅拌反应的进行分批加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二胺为二苯醚二胺、对苯二胺、4,4'-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二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二苯醚二酐、联苯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敬民刘媛彭博江乾张步峰姜其斌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