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4248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15:53
本申请公开了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端以及n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移位模块、使能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使能模块包括使能端、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以及使能输出端;使能端与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触控脉冲信号。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式显示屏根据其触摸检测原理不同可以分为自容式触控显示屏和互容式触控显示屏。在互容式显示屏中,利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互电容,手指的触控对互电容产生影响,在检测时,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检测信号,通过检测该互电容的变化所引起的电路中的信号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在现有的一种互容式触控显示架构中,触控驱动电极呈条状,其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上用于控制显示像素进行扫描的扫描线垂直交叉。在触控显示面板工作期间,各扫描线依次输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包括脉宽内的第一电平信号和脉宽之外的第二电平信号,该第二电平信号与触控驱动电极耦合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使得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到的触控信号的信噪比下降,从而影响了触控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端以及n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移位模块、使能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使能模块包括使能端、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以及使能输出端;使能端与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在使能端的控制下分时地选通;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使能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触控脉冲信号,第二输出端与使能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触控脉冲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以及第一反相器;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使能端电连接;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输入端电连接,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其中,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第一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还包括第二时钟信号端,移位模块包括第一时钟反相器、第二时钟反相器、第三反相器以及第四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时钟反相器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的第二控制端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移位信号,第一时钟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包括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第二时钟反相器的第三控制端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第四控制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包括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第一扫描端、第二扫描端、第一传输门和第二传输门;第一传输门包括第五控制端和第六控制端,第二传输门包括第七控制端和第八控制端;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第四输入端电连接,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五控制端与第一扫描端电连接,第六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端电连接;第二传输门的输入端与第五输入端电连接,第二传输门的输出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七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端电连接,第八控制端与第一扫描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级至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中的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级至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第五输入端与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中的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输出模块包括多个级联的反相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条扫描信号线、以及上述移位寄存器;各扫描信号线与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向使能端提供第一电平信号,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各移位寄存单元向对应的扫描信号线依次输出栅极驱动信号;在触控阶段,向使能端提供第二电平信号,向第三输入端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脉冲信号,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各移位寄存单元向对应的扫描信号线同时输出触控脉冲信号。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本申请提供的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通过移位寄存器中的使能模块在触控阶段向各扫描线提供与触控信号线传输的一致的触控信号,从而减少了扫描线与触控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作用,提升触控信号线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升了触控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移位寄存器中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移位寄存单元中的使能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移位寄存单元中的移位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移位寄存单器中的移位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端以及n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移位模块、使能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使能模块包括使能端、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以及使能输出端;所述使能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分时地选通;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使能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所述输出模块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触控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使能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所述输出模块提供所述触控脉冲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端以及n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移位模块、使能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使能模块包括使能端、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以及使能输出端;所述使能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分时地选通;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使能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所述输出模块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触控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使能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所述输出模块提供所述触控脉冲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以及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使能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使能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使能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使能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沟道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怀苏凌志孙莹赖青俊曹兆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