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332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止回阀,包括主阀体和控制阀体,主阀体上端设置出液口,下端设置进液口,主阀体内部依次设有进液缓冲腔A、导流腔B、密封腔C和出液缓冲腔D,导流腔B与密封腔C之间通过单向流通孔连通,单向流通孔通过单向阀片封闭,单向阀片安装在活塞杆上;导流腔B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活塞杆下端插入第一活塞腔内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腔下端与进液缓冲腔A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控制阀体设有第二活塞腔,第一活塞腔通过导流管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第二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腔内设有密封阀板,密封阀板转接在流道与导流管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止回阀不能控制止回失效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止回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止回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止回阀。
技术介绍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现有的止回阀不能在需要的时候控制其止回失效。例如在维修和养护管路时,不能方便快捷的排出留在管道内的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止回阀,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和连接在主阀体侧面的控制阀体,所述主阀体上端设置出液口,所述主阀体下端设置进液口,所述主阀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缓冲腔A、导流腔B、密封腔C和出液缓冲腔D,所述进液口与进液缓冲腔A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出液缓冲腔D连接,所述进液缓冲腔A与导流腔B之间连通,所述导流腔B与密封腔C之间通过单向流通孔连通,所述密封腔C与出液缓冲腔D之间连通,所述单向流通孔通过单向阀片封闭,所述单向阀片位于密封腔C内,所述单向阀片同轴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纵向穿过单向流通孔;所述导流腔B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所述活塞杆下端插入第一活塞腔内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腔配合,所述第一活塞腔下端与进液缓冲腔A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控制阀体设置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侧面通过导流管与第二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连接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活塞腔内还设置有密封阀板,密封阀板一端转动连接在流道与导流管的端口之间。所述导流管位于第一活塞腔内的端口向下45°弧形弯折,使导流管的端口更接近流道的上端口,密封阀板既可以封闭导流管的端口,也可以封闭流道的端口,两个端口只封闭其一。所述控制阀体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套,第二活塞杆穿过导向套;导向套对第二活塞杆起到导向作用。工作说明:正常情况下,进液口进液,液体从流道进入第一活塞腔,此时,密封阀板将导流管的端口封闭,第一活塞带动第一活塞杆和单向阀片上移,止回阀处于导通状态,液体会依次通过进液缓冲腔A、导流腔B、密封腔C和出液缓冲腔D,最后从出液口流出;回流时,单向阀片带动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活塞下移,单向阀片将单向流通孔封闭,阻止液体回流;第一活塞下移,在第一活塞腔内的液流作用下,密封阀板将流道的上端口封闭;控制止回阀失效时,通过控制手柄、第二活塞杆将第二活塞向下压,将第二活塞腔内的液体压入第一活塞腔内,并在液压作用下,将第一活塞向上推,从而使单向阀片上移,使止回阀导通,止回失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利用液压控制止回阀失效的止回阀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止回阀不能在需要的时候控制止回失效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控制阀体;2.第二活塞;3.第二活塞腔;4.导向套;5.第二活塞杆;6.控制手柄;7.出液口;8.出液缓冲腔D;9.密封腔C;10.单向阀片;11.单向流通孔;12.活塞杆;13.导流腔B;14.第一活塞;15.第一活塞腔;17.密封阀板;18.进液口;19.流道;20.进液缓冲腔A;21.主阀体;22.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止回阀,包括主阀体21和连接在主阀体21侧面的控制阀体1,主阀体21上端设置出液口7,主阀体21下端设置进液口18,主阀体2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缓冲腔A20、导流腔B13、密封腔C9和出液缓冲腔D8,进液口18与进液缓冲腔A20连接,出液口7与出液缓冲腔D8连接,进液缓冲腔A20与导流腔B13之间连通,导流腔B13与密封腔C9之间通过单向流通孔11连通,密封腔C9与出液缓冲腔D8之间连通,单向流通孔11通过单向阀片10封闭,单向阀片10位于密封腔C9内,单向阀片10同轴安装在活塞杆12上,活塞杆12纵向穿过单向流通孔11;导流腔B13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15,活塞杆12下端插入第一活塞腔15内与第一活塞14连接,第一活塞14与第一活塞腔15配合,第一活塞腔15下端与进液缓冲腔A20之间通过流道19连通,控制阀体1设置有第二活塞腔3,第一活塞腔15侧面通过导流管22与第二活塞腔3连通,第二活塞腔3内设置有第二活塞2,第二活塞2连接第二活塞杆5,第二活塞杆5连接控制手柄6;第一活塞腔15内还设置有密封阀板17,密封阀板17一端转动连接在流道19与导流管22的端口之间;控制阀体1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套4,第二活塞杆5穿过导向套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控止回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和连接在主阀体侧面的控制阀体,所述主阀体上端设置出液口,所述主阀体下端设置进液口,所述主阀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缓冲腔A、导流腔B、密封腔C和出液缓冲腔D,所述进液口与进液缓冲腔A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出液缓冲腔D连接,所述进液缓冲腔A与导流腔B之间连通,所述导流腔B与密封腔C之间通过单向流通孔连通,所述密封腔C与出液缓冲腔D之间连通,所述单向流通孔通过单向阀片封闭,所述单向阀片位于密封腔C内,所述单向阀片同轴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纵向穿过单向流通孔;所述导流腔B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所述活塞杆下端插入第一活塞腔内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腔配合,所述第一活塞腔下端与进液缓冲腔A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控制阀体设置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侧面通过导流管与第二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连接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活塞腔内还设置有密封阀板,密封阀板一端转动连接在流道与2流管的端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和连接在主阀体侧面的控制阀体,所述主阀体上端设置出液口,所述主阀体下端设置进液口,所述主阀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液缓冲腔A、导流腔B、密封腔C和出液缓冲腔D,所述进液口与进液缓冲腔A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出液缓冲腔D连接,所述进液缓冲腔A与导流腔B之间连通,所述导流腔B与密封腔C之间通过单向流通孔连通,所述密封腔C与出液缓冲腔D之间连通,所述单向流通孔通过单向阀片封闭,所述单向阀片位于密封腔C内,所述单向阀片同轴安装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纵向穿过单向流通孔;所述导流腔B内设置有第一活塞腔,所述活塞杆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军方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悦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