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157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梁结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在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与第三横梁的右端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右端与第三横梁的左端也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且两组预应力钢绞线在第二横梁的中心位置交叉有支撑点,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筋板,所述第一主筋板通过腹板固定有第二主筋板,所述腹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弧形弯板,所述第一弧形弯板的内腔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环,所述第一弧形弯板的外壁还固定有与第一弧形弯板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弯板。该大跨度梁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梁结构
,具体为一种大跨度梁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与其他建设相比,在使用中、设计、施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具有优势,造价低,可随时移动。具体表现在:钢结构住宅比传统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并可通过减少柱的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面积使用率,户内有效使用面积提高约6%。节能效果好,墙体采用轻型节能标准化的C型钢、方钢、夹芯板,保温性能好,抗震度好,节能50%。将钢结构体系用于住宅建筑可充分发挥钢结构的延性、其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优良的抗震抗风性能,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然而,由于建筑的特殊需求,传统的梁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建设使用需求了,因此,急需一种大跨度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在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梁的左端与第三横梁的右端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右端与第三横梁的左端也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且两组预应力钢绞线在第二横梁的中心位置交叉有支撑点,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筋板,所述第一主筋板通过腹板固定有第二主筋板,所述腹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弧形弯板,所述第一弧形弯板的内腔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环,所述第一弧形弯板的外壁还固定有与第一弧形弯板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弯板。优选的,所述弹性柱包括内筒,所述内筒插接在外筒的内腔,且外筒的内腔还固定有与内筒相对应的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环呈圆环状,且支撑环的外壁分别和腹板有第二主筋板相切。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由不少于十组钢丝绳呈螺旋状绞合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跨度梁结构结构简单,横梁之间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固定,使横梁之间的稳定性更高,更好的满足大跨度横梁的使用,并且,横梁采取主筋板与腹板的混合结构,并且在腹板的两侧固定弧形弯板并且在弧形弯板的内腔设置有弹性柱与支撑环,使该横梁结构的刚性与韧性更强,能够满足大跨度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横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弹性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横梁、11第一主筋板、12腹板、13第二主筋板、14第一弧形弯板、15弹性柱、151内筒、152外筒、153弹簧、16支撑环、17第二弧形弯板、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第四横梁、5立柱、6预应力钢绞线、7支撑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的两端均固定在立柱5的顶端,第一横梁1的左端与第三横梁3的右端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第一横梁1的右端与第三横梁3的左端也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预应力钢绞线6由不少于十组钢丝绳呈螺旋状绞合而成,且两组预应力钢绞线6在第二横梁2的中心位置交叉有支撑点7,横梁之间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进行固定,使横梁之间的稳定性更高,更好的满足大跨度横梁的使用,第一横梁1包括第一主筋板11,第一主筋板11通过腹板12固定有第二主筋板13,腹板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弧形弯板14,第一弧形弯板14的内腔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柱15,弹性柱15包括内筒151,内筒151插接在外筒152的内腔,且外筒152的内腔还固定有与内筒151相对应的弹簧153,弹性柱15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环16,支撑环16呈圆环状,且支撑环16的外壁分别和腹板12有第二主筋板13相切,第一弧形弯板14的外壁还固定有与第一弧形弯板14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弯板17,横梁采取主筋板与腹板12的混合结构,并且在腹板12的两侧固定弧形弯板并且在弧形弯板的内腔设置有弹性柱15与支撑环16,使该横梁结构的刚性与韧性更强,能够满足大跨度的使用需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跨度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的两端均固定在立柱(5)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梁(1)的左端与第三横梁(3)的右端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的右端与第三横梁(3)的左端也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且两组预应力钢绞线(6)在第二横梁(2)的中心位置交叉有支撑点(7),所述第一横梁(1)包括第一主筋板(11),所述第一主筋板(11)通过腹板(12)固定有第二主筋板(13),所述腹板(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弧形弯板(14),所述第一弧形弯板(14)的内腔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柱(15),所述弹性柱(15)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环(16),所述第一弧形弯板(14)的外壁还固定有与第一弧形弯板(14)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弯板(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在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与第四横梁(4)的两端均固定在立柱(5)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梁(1)的左端与第三横梁(3)的右端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的右端与第三横梁(3)的左端也通过预应力钢绞线(6)连接,且两组预应力钢绞线(6)在第二横梁(2)的中心位置交叉有支撑点(7),所述第一横梁(1)包括第一主筋板(11),所述第一主筋板(11)通过腹板(12)固定有第二主筋板(13),所述腹板(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弧形弯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六边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