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118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空间及其施工方法,地下室包括底板和围设于底板上的墙体,其中蓄水结构包括:与底板相对设置、且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顶板、底板以及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埋设于底板内的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连通蓄水空间和底板之下的土层;以及埋设于墙体内的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连通蓄水空间和墙体外侧的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底板之下的土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压力经由第一排水管而进入到蓄水结构中,避免了该地下水压力对底板产生浮力,最终能够形成平衡的内外压差,底板因没有浮力作用而避免了不均匀沉降,进而也不会产生开裂和造成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深度很大,由于存在地下水,地下室外部的水压大,地下室所受的浮力强,地下室内外的水压差较大,在施工期间建筑未加载即地上结构未施工时会引起的抗浮问题,建筑地下室的底板在作用力下易不均匀沉降而开裂,造成渗漏。此外,常规建筑地下室防水以防为主,靠防水卷材或涂料堵住地下水的侵蚀来进行防水,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水卷材或涂料的防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的底板在作用力下易不均匀沉降而开裂,造成渗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包括:所述地下室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埋设于所述底板内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以及埋设于所述墙体内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一滤水层和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第二滤水层,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一滤水层处,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滤水层处。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外侧相交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内侧相交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设于所述墙体和所述第二滤水层之间,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外侧覆设有土工布。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滤水层上铺设有隔离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地下室蓄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底板时,将所述第一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底板内,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和所述底板之上的空间;提供第二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墙体时,将所述第二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墙体内,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和所述墙体内侧的空间;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施工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并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且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蓄水空间连通。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地下室的底板之前,于所述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滤水层;将所述第一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底板内时,将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一滤水层处;以及施工地下室的墙体时,在所述墙体外侧设置第二滤水层,将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滤水层处。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外侧相交的一端设置高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内侧相交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提供第一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底板时,将所述第一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底板内,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和所述底板之上的空间,包括:在施工所述底板期间,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所述第一排水管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钢筋内,使得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滤水层内,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底板标高平齐;提供第二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墙体时,将所述第二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墙体内,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和所述墙体内侧的空间,包括:在施工所述墙体期间,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所述第二排水管斜向设置于所述墙体钢筋内,使得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滤水层内,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墙体模板相贴合。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滤水层上铺设隔离层;在所述墙体外侧的设置排水板,将所述排水板设于所述墙体和所述第二滤水层之间;施工第二滤水层包括:用木板顺放土工布,在所述土工布的内侧填砂石,同时在所述土工布的外侧回填土,边填边向上拔出所述木板。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地下室内设置蓄水结构,该蓄水结构利用第一排水管连通底板之下的土层,该底板之下的土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压力经由第一排水管而进入到蓄水结构中,避免了该地下水压力对底板产生浮力,该蓄水结构与底板之下的土层中地下水压力最终能够形成平衡的内外压差,底板因没有浮力作用而避免了不均匀沉降,进而也不会产生开裂和造成渗漏的问题。该蓄水结构还利用第二排水管连通墙体外侧的土层,从而使得墙体外侧的地下水通过第二排水管进入蓄水结构中,降低了墙体外侧的水压力,平衡了蓄水空间的内部和外部的水压差,增强了地下室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下室内外水压差造成底板的开裂及渗漏问题。蓄水结构可作为水池收集地下水,代替消防水池施工,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蓄水结构13形成于地下室10内,该地下室10包括底板11和围设于底板11上的墙体12,该蓄水结构13包括:顶板131、第一排水管133以及第二排水管134,其中顶板131与底板11相对设置,该顶板131与底板11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顶板131与四周的墙体12连接,从而顶板131、底板11以及设于顶板131和底板11之间的墙体12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132;第一排水管133埋设于底板11内,第一排水管133连通蓄水空间132和底板11之下的土层,第二排水管134埋设于墙体12,第二排水管134连通蓄水空间132和墙体12外侧的土层。本专利技术的蓄水结构13利用第一排水管连通底板之下的土层,该底板之下的土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压力经由第一排水管而进入到蓄水结构13中,避免了该地下水压力对底板产生浮力,该蓄水结构13与底板之下的土层中地下水压力最终能够形成平衡的内外压差,底板因没有浮力作用而避免了不均匀沉降,进而也不会产生开裂和造成渗漏的问题。该蓄水结构13还利用第二排水管连通墙体外侧的土层,从而使得墙体外侧的地下水通过第二排水管进入蓄水结构13中,降低了墙体外侧的水压力,增强了地下室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下室内外水压差造成底板的开裂及渗漏问题。蓄水结构13可作为水池收集地下水,代替消防水池施工,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和墙体12均为有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排水管133贯穿于底板11,从而底板11之下的地下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水压,向上通过第一排水管133进入到蓄水空间132中。第二排水管134贯穿于墙体,从而墙体12之外的地下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水压,向内通过第二排水管134进入到蓄水空间132中。由于在地下室10内设置了蓄水结构13,从而可以利用蓄水结构13的顶板作为地下室地层的楼板,而该顶板因蓄水结构的分隔而不接触底板之下的土层,从而该顶板不会受到地下水的浮力作用,所以顶板也就不会产生开裂和渗漏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所述地下室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埋设于所述底板内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以及埋设于所述墙体内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所述地下室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埋设于所述底板内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以及埋设于所述墙体内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一滤水层和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第二滤水层,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一滤水层处,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滤水层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外侧相交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内侧相交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设于所述墙体和所述第二滤水层之间,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外侧覆设有土工布。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层上铺设有隔离层。6.一种地下室蓄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底板时,将所述第一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底板内,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和所述底板之上的空间;提供第二排水管,在施工地下室的墙体时,将所述第二排水管埋设于所述墙体内,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和所述墙体内侧的空间;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施工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并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且所述第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强卫海亮赵兴柱起林春郑洪王昌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