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3089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涉及桥梁抗震技术领域,该组合式抗震桥梁包括桥墩、运输管道和组合式抗震系统,组合式抗震系统包括第一抗震组件与第二抗震组件。第一抗震组件包括防撞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减震支座,防撞挡块设置于盖梁上;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主梁的底部;第一减震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盖梁,另一端抵接于主梁的底部。第二抗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支座和拉压型阻尼器,第二减震支座固定设置于盖梁靠近挡块处,拉压型阻尼器固定设置于第二减震支座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由于桥梁震动或摆动带来的能量,防止桥梁落梁或者碰撞破坏,有效地保护了桥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抗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技术介绍
管廊桥是运载燃气、污水、给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跨越沟谷河流,桥上需要留有安装、检修、参观等通道,同时要承受车辆和人群等动载,是生命线的关键工程。位于地震区域上的管廊桥抗震设防尤为重要,不但保障生命线工程自身结构安全,还能避免地震引起的二次灾难,对抗震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长跨度运输式桁架通常安装在桥墩上,而有时该桥墩会位于我国的高烈度地震区,同时由于桥墩高度较高,故抗震能力偏弱,难以保证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安全。管廊桥运载的是高压气体和液体,对结构变形和结构地震下刚度,要求很高,而且要求地震下管道间不能发生碰撞和挤压。现有的桥梁抗震技术中,通常采用减隔震支座和防落梁装置来进行桥梁抗震,经专利技术人调研发现,采用传统的减隔震支座会导致上部结构位移过大,同时采用现有的防落梁装置对于桥梁之间的碰撞难以起到作用。由此可见传统的抗震设施显然无法满足管廊桥的抗震需求。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的组合式抗震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该组合式抗震系统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对桥梁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抗震桥梁,该组合式抗震桥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抵御地震等震动的能力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用于安装在桥墩上并支撑主梁,桥墩包括盖梁和设置于盖梁两端的挡块,组合式抗震系统包括第一抗震组件与第二抗震组件,第一抗震组件设置于盖梁上,第二抗震组件设置于挡块上。第一抗震组件包括防撞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减震支座,防撞挡块设置于盖梁上,以分隔相邻的主梁;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主梁的底部,以防止主梁脱落;第一减震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盖梁,第一减震支座的另一端抵接于主梁的底部,以支撑主梁。第二抗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支座和拉压型阻尼器,第二减震支座固定设置于盖梁靠近挡块处,拉压型阻尼器固定设置于第二减震支座上,用于连接主梁,避免主梁与挡块直接接触。进一步地,第一减震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垫石和第一支座本体,第一支座垫石固定设置于盖梁上,第一支座本体固定设置于第一支座垫石上,第一支座本体远离第一支座垫石的一侧连接于主梁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一支座本体为高阻尼橡胶。进一步地,限位挡块包括耗能块与缓冲件,耗能块固定设置于主梁的底部,缓冲件设置于耗能块的一侧且与支座垫石相对,以缓冲支座垫石的侧壁与耗能块之间的冲击。进一步地,耗能块呈X型,能够有效地吸收震动能量,且耗能块焊接在主梁的底部。进一步地,拉压型阻尼器包括活塞筒和活塞,活塞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活塞筒内,活塞的另一端与主梁固定连接,活塞筒固定设置于第二减震支座上,且活塞筒的延伸方向与主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进一步地,活塞筒内填充有弹性介质,以吸收活塞滑动时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地,第二减震支座包括第二支座垫石和第二支座本体,第二支座垫石固定设置于盖梁靠近挡块的位置,第二支座本体固定设置于第二支座垫石上,第二支座本体远离第二支座垫石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拉压型阻尼器。进一步地,防撞挡块靠近主梁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橡胶垫,以防止主梁直接撞击防撞挡块。一种组合式抗震桥梁,包括桥墩、主梁、第一抗震组件和第二抗震组件,主梁设置于桥墩上,桥墩包括盖梁和设置于盖梁两端的挡块,第一抗震组件包括防撞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减震支座,防撞挡块设置于盖梁上,以分隔相邻的主梁。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主梁的底部,以防止主梁脱落。第一减震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盖梁,第一减震支座的另一端抵接于主梁的底部,以支撑主梁。第二抗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支座和拉压型阻尼器,第二减震支座固定设置于盖梁靠近挡块处,拉压型阻尼器固定设置于第二减震支座上,且拉压型阻尼器与主梁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将防撞挡块设置在盖梁上,以分隔相邻的两个主梁。将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主梁的底部,以防止主梁脱落。同时利用第一减震支座来支撑主梁。在盖梁两端的挡块与主梁之间设置拉压型阻尼器。当地震发生时,桥梁的纵向摆动通过防撞挡块和限位挡块来进行缓冲,桥梁的横向摆动通过拉压型阻尼器来进行缓冲,同时结合第一减震支座和第二减震支座的剪切变形,将桥梁摆动产生的能量消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由于桥梁震动或摆动带来的能量,防止桥梁落梁或者碰撞破坏,有效地保护了桥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抗震桥梁,在桥墩与主梁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组合式抗震系统,当地震发生时,主梁的纵向摆动与横向摆动均通过该组合式抗震系统来进行缓冲,有效地耗散了地震产生的能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抗震桥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有效地保障物资的顺畅运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抗震桥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减震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Ⅲ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Ⅳ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0-组合式抗震桥梁;100-组合式抗震系统;110-第一抗震组件;111-防撞挡块;1111-防撞橡胶垫;113-限位挡块;1131-耗能块;1133-缓冲件;115-第一减震支座;1151-第一支座本体;1153-第一支座垫石;130-第二抗震组件;131-拉压型阻尼器;1311-活塞筒;1313-活塞;1315-弹性介质;200-主梁;300-桥墩;310-盖梁;330-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用于安装在桥墩上并支撑主梁,所述桥墩包括盖梁和设置于所述盖梁两端的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抗震系统包括第一抗震组件与第二抗震组件,所述第一抗震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梁上,所述第二抗震组件设置于所述挡块上;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包括防撞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减震支座,所述防撞挡块设置于所述盖梁上,以分隔相邻的所述主梁;所述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底部,以防止所述主梁脱落;所述第一减震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梁,所述第一减震支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主梁的底部,以支撑所述主梁;所述第二抗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支座和拉压型阻尼器,所述第二减震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梁靠近所述挡块处,所述拉压型阻尼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支座上,用于连接所述主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用于安装在桥墩上并支撑主梁,所述桥墩包括盖梁和设置于所述盖梁两端的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抗震系统包括第一抗震组件与第二抗震组件,所述第一抗震组件设置于所述盖梁上,所述第二抗震组件设置于所述挡块上;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包括防撞挡块、限位挡块和第一减震支座,所述防撞挡块设置于所述盖梁上,以分隔相邻的所述主梁;所述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底部,以防止所述主梁脱落;所述第一减震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梁,所述第一减震支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主梁的底部,以支撑所述主梁;所述第二抗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支座和拉压型阻尼器,所述第二减震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梁靠近所述挡块处,所述拉压型阻尼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支座上,用于连接所述主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垫石和第一支座本体,所述第一支座垫石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梁上,所述第一支座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垫石上,所述第一支座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支座垫石的一侧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本体为高阻尼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包括耗能块与缓冲件,所述耗能块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梁的底部,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耗能块的一侧且与所述支座垫石相对,以缓冲所述支座垫石的侧壁与所述耗能块之间的冲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块呈X型,且所述耗能块焊接在所述主梁的底部。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少华黄伟樊启武史海峰曾应祝陈旖平张佳王鹏胡馨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